哇,這個說法很有趣!確實,很多我們現在耳熟能詳、甚至感覺非常“新潮”的品牌,背后可能都隱藏著百年以上的“老字號”根基。
老字號通常代表著歷史的沉淀、技藝的傳承和某種文化符號。當它們與時俱進,融入現代設計、營銷和商業(yè)模式時,就變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既有底蘊又不失活力的品牌。
讓我們來盤點一些例子,看看你認識多少:
1. "同仁堂 (Tong Ren Tang)"
"領域:" 中醫(yī)藥
"成立時間:" 始于1669年(清朝康熙八年)
"認知:" 這個絕對是家喻戶曉的老字號。雖然現在同仁堂也推出了很多現代化產品線,但其“藥都”的金字招牌和傳統(tǒng)信譽是核心。
2. "全聚德 (Quanjude)"
"領域:" 烤鴨
"成立時間:" 始于1864年(清朝同治三年)
"認知:" 北京烤鴨的代表,尤其是“掛爐烤鴨”,是很多游客和食客的必嘗之選。它也是國家特級酒家。
3. "張小泉 (Zhang Xiaoguan)"
"領域:" 剪刀
"成立時間:" 始于清順治
相關內容:
“年輕人到底在為什么買單?

”——答案已經藏在北京合生匯那間每天擠滿打卡黨的同仁堂里:賣中藥的柜臺旁,擺著一杯加了黃精、枸杞的“晚安奶茶”,杯子印著插畫師手繪的24節(jié)氣圖案,拍照發(fā)在小紅書自帶濾鏡。

開業(yè)不到一年,50家這樣的“知嘛健康”小鋪,把日均300人次穩(wěn)穩(wěn)地吸進來。
養(yǎng)生不再是老年話題,它成了Z世代晚上八點的社交貨幣。
這不是孤例。
茅臺開了“茅小凌”數字藏品,2秒搶空;轉頭又把酒心巧克力塞進德芙,24小時賣掉1個億。
東風旗下的嵐圖,用戶平均年齡跌到35歲;越野圈“最硬”的猛士917,訂單里42%的買家是90后。
它們背后有一套共同公式——“老字號+年輕觸點=新物種”。
公式看似簡單,真拆開卻有三道門要過。
第一道門:把老招牌切成“社交貨幣”
同仁堂把一整部《本草綱目》翻譯成了“杯子語言”:晚安奶茶、紅棗拿鐵、人參氣泡水——一杯一個小故事,拍個照就能發(fā)圈。
年輕人買的不是藥,是“我懂得照顧自己”的徽章。
數據說,78%的Z世代會只因為“這東西好拍”而下單——一張好看的圖就是通行證。
第二道門:子品牌獨立成“生態(tài)”,而不是老瓶貼新簽
過去老字號做年輕化,常把LOGO印在T恤上就算交卷,如今是“另起一行”。
茅臺的“茅小凌”、東風的“嵐圖”“猛士”“奕派”,全都像獨立公司一樣運營,產品、預算、渠道、社群都單獨核算,老爹只做背書。
好處顯而易見:嵐圖2023年銷量漲160%,而茅臺飛天酒的價格體系卻紋絲不動。
子品牌沖鋒,母品牌守價——一攻一守,棋盤清晰。
第三道門:從“聯名噱頭”升級到“共創(chuàng)產品”

五芳齋把粽子做成了數字藏品,內聯升把千層底布鞋玩成潮鞋,但最穩(wěn)的聯名是不止于互相貼LOGO的“閃婚”,而是持續(xù)共育下一代產品。
茅臺×德芙酒心巧克力用的是茅臺基酒二次調配、巧克力低溫鎖香工藝,上市之前雙方工程師泡了三個月實驗室。
消費者能一口吃出“茅臺味”,也能看到德芙的絲滑——真正共創(chuàng)才有復購。
數據證明:含中藥材的飲品類復購率高達65%,遠高于普通茶飲的45%。
健康零食化,正是一次成功共創(chuàng)的結果。
三道門之外,還有一個更大的背景潮:年輕人從“買功能”變?yōu)椤百I身份”。
日本虎牌保溫杯把經典子彈瓶塞進賽博朋克動畫;法國酩悅香檳開發(fā)AR瓶蓋,掃一掃能看見一段巴黎焰火——老故事必須配新媒介。
國內老字號們學得飛快,直播帶貨GMV一年漲300%,“新中式”市場正以2萬億規(guī)模沖向2025。
當然,風險也躲在熱鬧里。
過度年輕最怕稀釋本味——中藥奶茶如果甜到沒有回甘,年輕人轉身就走;子品牌太多,內部打架,庫存、供應鏈、用戶認知都會亂成一窩蜂;而把故宮紋樣隨意改成卡通貼紙,更可能被批評“輕佻傳統(tǒng)文化”。
守住邊界,是老字號與年輕人“談戀愛”的前置條件。
結尾給一句最實在的提醒:
所有爆款最終都要回到“能不能反復買”。
同仁堂用晚安奶茶抓住第一次眼球,靠的是中藥助眠這一真功效;茅臺巧克力爆賣后,緊接著宣布成立“茅臺青年實驗室”,目的就是把一次性流量煉成長期粘性。
老招牌的底氣是歲月和信任,而年輕人愿意為“信任+新意”重復刷卡。
時代不缺新品牌,缺的是老而不舊、新而不飄的中間態(tài)。
能做到這一點的老字號,下一次刷屏的,就不只是一張朋友圈照片,而是一整段新消費史上的腳注。

微信掃一掃打賞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