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你沒聽錯。香港著名買手店連鎖 "Joyce" 的北京國貿店(位于國貿三期商場)已經正式關閉。
這家店自2017年開業(yè)以來,一直是北京高端購物地標之一,吸引了眾多追求潮流和品質生活的消費者。
Joyce的關閉對北京乃至中國內地的高端買手店市場來說,無疑是一個值得關注的事件。這背后可能涉及多種因素,例如:
"租金成本高昂:" 國貿是一線城市的頂級商圈,租金壓力巨大。
"市場競爭:" 高端買手店市場競爭激烈,消費者選擇多樣。
"經營策略調整:" 公司可能正在進行戰(zhàn)略調整,優(yōu)化布局。
無論如何,Joyce北京國貿店的退出,標志著這個曾經的買手店鼻祖在中國內地的擴張步伐有所放緩。對于喜愛Joyce的顧客來說,這是一個遺憾。
相關內容:
記者 | 陳奇銳
編輯 | 樓婍沁
港牌買手店的黃金時代不再,即使是鼻祖級別的Joyce也面臨轉型挑戰(zhàn)。
界面時尚近日了解到,Joyce位于北京國貿三期的門店在近日已經停止運營,記者撥打物業(yè)電話確認了該消息。
Joyce中國區(qū)市場部向界面時尚表示,國貿店為租約到期后撤出,但隨后已在北京金融街購物中心連卡佛內開出了新的Joyce Trunk店中店。該店引入了更多街頭時尚和運動潮流品牌。
Joyce的業(yè)績在此前已數(shù)年出現(xiàn)下滑,其持有者吳光正在2020年宣布,以每股0.28港元的價格回購股票,將Joyce集團從港交所下市并完成私有化。吳光正是香港會德豐集團的股東之一,九龍倉集團和九龍倉置業(yè)也同在會德豐集團之下,另一香港時裝買手店連卡佛亦是其附屬公司。

而在這之前,Joyce集團已經宣布進行重組。根據對外披露的重組方案,Joyce集團在百慕大注冊的Joyce Boutique Holdings Limited上市地位將被撤銷,新建以香港為注冊地的Joyce Boutique Group Limited控股公司,以解決行政失效情況并減輕企業(yè)管理費用。
Joyce退市前發(fā)布的最后一份財報顯示,在2018/2019財年,Joyce集團凈關閉五家門店,分別是4家位于香港表現(xiàn)欠佳的店鋪,以及臺灣的1家Marni門店。受此影響,Joyce年內收入同比下跌2.1%至8.42億港元,連續(xù)第四年錄得虧損,公司股東應占虧損約為2229.2萬港元。
但Joyce內地部門的收入卻比上年度上漲7.3%至9733.4萬港元,毛利率上升5.7%。目前Joyce在內地開設有兩間時裝買手店,北京之外的另一家位于上海恒隆廣場。Joyce中國區(qū)市場部稱,未來會針對內地市場做更多投資。
在本土化運營方面,Joyce于2020年疫情期間上線Joyce Now小程序,迎合年輕一代奢侈品消費者的購物喜好,以限時發(fā)售模式經營,目前已舉辦10次發(fā)售活動,曾獨家代理村上隆和J Balvin的聯(lián)名系列。

作為香港第一代買手店,Joyce是在談論香港時尚時無法跳過的角色。在鄧小宇的《穿Kenzo的女人》中,在中環(huán)Joyce Boutique買衫是四位女主角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程。而香港時裝評論人黎堅惠所著的《時裝時刻》中,Joyce將西方時尚品牌引入香港的貢獻也被著重強調。
1971年,Joyce創(chuàng)始人馬郭志清(Joyce Ma)在中環(huán)文華東方酒店內開設了一家專門出售歐洲設計師成衣的精品買手店。作為最早前往歐洲對設計師作品進行采購的港商,馬郭志清將阿瑪尼(Giorgio Armani)、高田賢三(KENZO)和米索尼(Missoni)等多個品牌帶到香港。
伴隨業(yè)務的快速發(fā)展,馬郭志清于1970年代中期在尖沙咀的半島酒店開設了第二家Joyce Boutique,并頗有預見性地將Comme des Gar?ons、山本耀司和三宅一生的設計帶回香港。至今這批日本設計師的作品,在香港時尚行業(yè)仍然保持著影響力。

1990年,Joyce Boutique以集團身份在港交所上市,并于2000年以2億港元的價格將51%的控制性股權出售,馬郭志清及其丈夫馬景華則在2007年退出管理層,轉任非執(zhí)行董事。
除了時裝買手店業(yè)務,Joyce還代理Dries Van Noten、Marni和sacai等品牌在中國內地及港澳臺地區(qū)的業(yè)務。在高峰時期,Joyce在大中華地區(qū)經營的各類店面總數(shù)曾達到52家。
可以這樣說,Joyce是日后I.T等一眾香港時尚買手店的啟蒙。但在近年愈發(fā)激烈的競爭中,它與它的后來者都在面對著不同程度的挑戰(zhàn)。
2021年1月20日,I.T集團正式發(fā)布退市公告,將引入私募基金及投資咨詢公司CVC,以每股3港元,約13.05億港元的現(xiàn)金價向小股東收購股份,創(chuàng)始人沈嘉偉家族持股比例從63.61%降至50.65%。
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香港奢侈品零售業(yè)整體低迷。據香港旅游發(fā)展局統(tǒng)計,2020年內地游客訪港旅游人數(shù)同比下降93.6%;而香港特區(qū)政府統(tǒng)計處發(fā)布報告顯示,2020年全年香港珠寶首飾、鐘表及名貴禮物的銷貨價值下跌40.8%。
但在3月份,處于低谷期的香港零售行業(yè)開始出現(xiàn)強勢反彈。特區(qū)政府發(fā)布公告稱,3月全港零售業(yè)總銷貨價值臨時估計為276億港元,同比上升按年上升20.1%,其中珠寶首飾、鐘表和名貴禮品展類別的漲幅達到81%。
此前界面時尚曾報道,尖沙咀海港城和銅鑼灣時代廣場等奢侈品購物中心接連發(fā)放購物優(yōu)惠券,古馳(GUCCI)和亞歷山大.麥昆(Alexander McQueen)等品牌皆參與其中。該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奢侈品消費,海港城內多個奢侈品牌門店再現(xiàn)疫情來難得的排隊現(xiàn)象。

微信掃一掃打賞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