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公子不惜復讀也要上的法國“清北”,藏得太深了!這所學校就是巴黎高等商學院(HEC Paris)。
HEC Paris 是法國最頂尖的商學院之一,被譽為“法國的清華北大”。它擁有極高的學術聲譽和強大的校友網絡,畢業(yè)生遍布全球各個領域,包括奢侈品、金融、政治等。
為什么 HEC Paris 如此受青睞?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卓越的學術水平:" HEC Paris 擁有世界一流的師資力量和課程設置,其MBA、EMBA等課程在全球范圍內都享有盛譽。
"強大的校友網絡:" HEC Paris 的校友網絡遍布全球,其中包括許多政商界領袖和知名企業(yè)家。加入 HEC Paris,意味著你將有機會與這些優(yōu)秀的人士建立聯(lián)系,并獲得他們的支持和幫助。
"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 HEC Paris 位于法國首都巴黎,這是一個充滿活力和機遇的城市。在這里,你可以接觸到最新的商業(yè)趨勢,并獲得豐富的實習和工作機會。
"濃厚的文化氛圍:" HEC Paris 擁有獨特的文化氛圍,這里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優(yōu)秀學生,他們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擁有不同的思維方式。在這里,你可以開闊視野,培養(yǎng)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當然,HEC Paris 的入學難度也非常高。每年,都有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優(yōu)秀學生申請 HEC Paris,但只有極少數(shù)人能夠被錄取。這也正是 HEC Paris 的“清
相關內容:
隨著全球化教育的發(fā)展,法國高等教育也在不斷擁抱國際化。文丨蒼碧 編丨Jenny最近,上海的臺風天讓空降在上海的法國奢侈品牌LV巨輪,又“火”了一把。不少網友又趁著人少的“空檔”,紛紛披著雨衣來打卡。

圖自網絡
風雨之下,巴黎與上海,這兩座跨洋而立的城市,在奢侈與繁花中是拼殺得難解難分。
這也再次證明了LVMH集團創(chuàng)始人貝爾納·阿爾諾(Bernard Arnault)對中國市場的堅定信念與敏銳眼光,多年來,他對中國消費者的執(zhí)著與投入,永遠有增無減。
不過相較于LV集團的奢華,很少有人知道即便是LV的總裁也有捐不來的頂級門票——那就是巴黎綜合理工學院(école Polytechnique)。
雖然它世界排名不顯,但在法國也是類似清北這樣的存在。

法國的“清北”家族卷不來的頂級門票貝爾納·阿爾諾曾在2024年4月以2330億美元的身家擊敗馬斯克,榮登世界首富之位。
但鮮有人知的是,作為全球奢侈品帝國的掌舵人,阿爾諾的成功靠的不是他天生的生意頭腦,更多的是他“理工男”的底蘊。
他一直對自己的母校——巴黎綜合理工學院——簡稱X理工,(源自校徽上兩門交叉大炮的標志)充滿敬意,多次作為學校的核心人物出席校慶,并積極捐資支持母校的科研項目。

貝爾納·阿爾諾出席巴黎綜合理工學院活動
不過,這位首富求學X理工之路并非一帆風順。為了入讀這家法國的“清北”,他也成了“法版高考復讀生”。不惜放棄巴黎礦業(yè)學院(法國著名的工程師學校之一,隸屬于巴黎高科集團)的錄取資格,留級重新報考X理工,終于在1969年如愿以償跨進這所法國精英云集之地的大門。
這也間接標記了X理工的精神寫照——只有智識與意志兼?zhèn)涞娜?,才配進入這座“煉金爐”。
而阿爾諾不僅自我要求嚴格,還規(guī)定自己的孩子必須考入X理工。如今他的五位子女中就有兩位公子就讀。
當然,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像他的次子,也是珠寶公司Tiffany & Co.的執(zhí)行副總裁——亞歷山大·阿爾諾,20歲時為了考進父親母?!笆鼙M折磨”,甚至不惜留級重讀也無緣X理工,最后不得不另辟途徑,先入讀國立巴黎高等礦業(yè)學院,再轉入X理達成心愿。

亞歷山大·阿爾諾
如今十年過去,面對媒體提起那段三年預科沒日沒夜的競爭型考試模式,及失敗的心路歷程時,亞歷山大·阿爾諾仍心有余悸。
而他一次性考入X理工的弟弟弗雷德里克·阿爾諾就比較幸運。在讀期間他還與同學創(chuàng)業(yè),小試牛刀賺到盈利,因此深得老爹阿爾諾歡心。一畢業(yè)就被家族指定為瑞士手表TAG Heuer(泰格豪雅)董事長兼首席執(zhí)行官。
首富父子為何都愛X理工?那么這所大學究竟有怎樣的特質,讓法國首富之子又愛又恨,成為家族捐錢也買不到的天花板門檻?
在深入剖析這所學校前,我們不妨先對法國高等教育體系做一番簡要梳理。它主要由公立大學、“大學?!奔案黝悓I(yè)院校構成,不僅文憑種類豐富,更在全球范圍內擁有廣泛認可。
其中,“大學?!?/span> 作為法國高等教育體系中極具特色的精英教育機構,聚焦于特定領域高端人才的培養(yǎng),在工程、商業(yè)、管理、政治等諸多領域享有舉足輕重的聲譽。
而工程師學院,正是 “大學校” 體系中最具代表性的分支之一,堪稱其核心組成部分。
但是,與大眾都熟悉的英美教育體系相比,法國高校就像默默無聞的掃地僧。
由于其項目多以法語授課為主,學術產出并不屬于英語體系主流,導致法國高校在QS 等國際排名中曝光度偏低。
在法國多年的我,曾遇過一名新加坡畢業(yè)生。因為母校名為“Polytechnique”,在英語世界被誤認為是“Polytechnic”(技術學院),從而回流后在薪資待遇上比英語系名校的海歸偏低。直到遇到法籍上司后,才得以澄清自己的學歷并非“技校大專之名”,而是在法國“千軍萬馬擠過獨木橋”的優(yōu)秀學生。
事件聽起來滑稽,但折射出法語世界高等教育在全球傳播中的一大困境——實力與認知之間的落差。
當然,因體系扎實,穩(wěn)健,認可法國高等教育體系的國家也有不少。在法國,工程師學院都有法國工程師職銜委員會(CTI)認證,全法共計 204 所 。其中約 60 家以高質量、低學費著稱的工程師學院,更是以扎實的課程、明確的就業(yè)導向,過硬的文憑受到歐盟的高度認可。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巴黎綜合理工學院。

巴黎綜合理工學院
這所學校創(chuàng)辦于1794年法國大革命后期。在法蘭西那個政治與經濟局勢動蕩不安的年代,法國政府為了培養(yǎng)具有扎實科學基礎的工程與管理人才,先于1794年3月11日成立了“公共工程中央學?!?,一年后才改名為“巴黎綜合理工學院”。
這也不難發(fā)現(xiàn),這所學校的誕生就是為了加強數(shù)理化等理工專業(yè)的研究,旨在為學生提供嚴謹、系統(tǒng)的科學訓練,并將他們培養(yǎng)成法蘭西公共工程、軍事工程、礦業(yè)和橋梁道路等專業(yè)高技術教院(如巴黎礦業(yè)學院、巴黎橋路學院、炮兵與工兵應用學校)的骨干力量。
建校多年來,這里曾走出了三位諾貝爾獎得主:亨利·貝克勒爾、1903年物理學獎;莫里斯·阿萊、1988年經濟學獎;讓·梯若爾、2014年經濟學獎。
而最近讓這所學校備受關注的一位學者,正是被公認大概率獲得菲爾茨數(shù)學獎的中國年輕女科學家王虹。在北大數(shù)學系畢業(yè)后她來到了法國,在2014年獲得了這所大學的工程師學位及巴黎薩克雷大學的數(shù)學碩士學位。

數(shù)學家王虹
貝爾納·阿爾諾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態(tài),他在商業(yè)上雷厲風行的決策力全靠在X理工學習數(shù)理化那段根基,教會了他思考、分析與邏輯推理。尤其是他曾在校時遇到的數(shù)學天才大師Laurent Schwartz,“他讓我見識了知識的廣度,也讓我理解到追求學術的精神?!?/span>
除了高質量的教學外,作為軍隊工程師學院,X理工的法籍學生入學即獲得法國軍官身份。除了學費全免,更享有免費公共交通、國家津貼,每月領取象征性薪水,堪稱“拿錢讀書”的優(yōu)待。
每年法國國慶(7 月 14 日)閱兵時,X 理工的學生會身穿雙排扣軍裝、頭戴雙角帽、手持佩劍,走在各軍校隊伍最前列。這套禮服自拿破侖時代沿用至今,象征著法蘭西的輝煌榮譽。

法國軍工教育特色只為少數(shù)有天賦又努力的人存在因為出色的教學質量,法國公認的60所重點工程學院的錄取從來都是寧缺毋濫。
作為法式教育體系中的璀璨明珠,巴黎綜合理工學院(X 理工)的入學之路堪稱嚴苛:
學生需先在20分滿分的法國高考(BAC)中取得至少17分的優(yōu)異成績(每年全法僅有約5% 的考生能達到這一水平),才能進入極具挑戰(zhàn)性的兩年制預科班(CPGE)深造 —— 在此期間主修數(shù)學、物理、化學、工程科學等高精尖學科,接受系統(tǒng)性學術訓練;最終通過競爭激烈的全國統(tǒng)考,院校再依據(jù)統(tǒng)考排名擇優(yōu)錄取。
這是什么概念呢?
法國每年約有5000 名學生報考X理工,最終僅約 400 人能入選,錄取率約為 8%。
除了學術知識,考生還必須通過體能測試及心理承受力的考核。雖然法國學生就讀免費,但須承擔一定的義務——X 理工的課程不僅僅圍繞書本與理論,更包括野外軍事訓練、領導力培養(yǎng)、組織紀律等,旨在讓學生在極限中磨煉意志、學會帶領團隊與服從命令,從而全面篩選出“智識與意志兼?zhèn)洹钡奈磥砣瞬拧?/span>
嚴格的軍訓與高度紀律性并非人人適應,許多法國學生因抗拒軍事體能訓練而放棄報考,或在入學后因壓力過大而中途退出。
朋友的長子,來自普通華裔家庭,去年夏天以全優(yōu)成績考入巴黎大路易預科學校,隨后進入X 理工工程師三年制課程就讀。到了第四年,他將有機會去海外交換。
作為精英教育的一部分,X理工學生通常在第四年擁有前往全球頂尖學府(如加州伯克利、蘇黎世聯(lián)邦理工)或法國頂級院校進行交換或攻讀雙學位的機會,進一步拓展國際視野和學術深度。
這樣畢業(yè)后,不僅能獲得法國國家工程師文憑(相當于碩士學位),還有機會同時獲得海外高校的碩士學位。
朋友與我分享了她兒子在學院里、田野里打滾的體能訓練照片,我見證了曾經稚嫩的少年蛻變成身姿挺拔的軍官工程師。不僅學業(yè)有成,還取得了航海駕駛證,練就了一身腱子肉。

朋友的孩子在拉練
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也頗受市場歡迎。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X 理工畢業(yè)生六個月內就業(yè)率高達100%,其中約47% 進入企業(yè),29% 攻讀博士,15% 投身公共部門,3% 選擇創(chuàng)業(yè)。
就業(yè)領域分布為:
IT 與數(shù)字科技(44%)咨詢行業(yè)(19%)能源行業(yè)(15%)建筑行業(yè)(10%)銀行與保險(9%)
在薪酬水平上,畢業(yè)生進入企業(yè)后的平均年薪(含獎金)約為55,000 歐元,這一數(shù)字顯著高于法國國家統(tǒng)計局(INSEE)公布的 2023 年法國平均年薪(39,800 歐元)。
從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讓·蒂羅爾,到 LVMH 總裁阿爾諾,X 理工培養(yǎng)出一代又一代跨越科學、工程、金融、奢侈品產業(yè)的多面型天才。
讓我印象至深的是一位前X理工的華裔畢業(yè)生——張大偉,他在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當交換生期間,發(fā)明了一款識別視頻及可立即打印的智能手機殼Prynt,為他在拉斯維加斯CES展會上贏得商機,僅僅30天便集資150萬美元,成為 X 理工未畢業(yè)就創(chuàng)業(yè)的代表人物。
2016年,張大衛(wèi)的初創(chuàng)公司成功上市,他隨后將公司從巴黎搬遷到舊金山??梢娝鳛閤理工學生,在美交換引發(fā)創(chuàng)業(yè)的寶貴經歷,是他進軍硅谷大顯身手的奠基。
張大衛(wèi)的父母是80年代赴法的普通工程師,他們在法國從零開始, 沒有人脈,也沒有資本,卻把兩個孩子分別送進了法國最頂尖的商學院-HEC與工程學院X理工,這點也確實讓不少華裔家庭心生羨慕。
當然,X理工星光熠熠的背后,值得警醒的是它仍保留著濃厚的軍事化傳統(tǒng)與“雄性文化”。
雖然學校早在1972 年就打破傳統(tǒng)招收女性學員,但學校至今不允許過度流露女性特征。從女學員們制服上那條古板的舊式長裙就可窺見端倪。即便是2024年,X理工也只錄取了16% 的女性。
法國著名報紙《Le Monde》在 2022 年公布了一項針對 X 理工的調查問卷結果。結果顯示,3,400名在2018 年至 2021 年間就讀的受訪學生中有23%表示自己在學期間曾遭受性侵害,包括在未經同意的情況下被觸摸胸部、臀部,甚至被強行親吻。
可以說,學院男女人數(shù)嚴重失衡、男性沙文主義盛行、特有的軍事文化及酗酒成風的學生派對,都是女性對這所頂尖學府望而卻步的致命原因。
法國理工學校也開始擁抱全球化隨著全球化教育的發(fā)展,法國高等教育也在不斷擁抱國際化。推出全英授課,致力敞開校門迎接全球精英學生,提升法國高教國際化。
像x理工,從最早的1789年開始招收北歐學生,到現(xiàn)在面向全球30幾個國家,學生群體日趨多元化。
另外學校在三年前,大膽創(chuàng)新,開設了全英語授課的學士項目,課程涵蓋數(shù)學、物理、計算機科學、經濟與社會科學等方向,旨在培養(yǎng)未來世界的科學家和領袖。

巴黎綜合理工學院官網
如今,X理工與全球頂尖高校(如加州伯克利、蘇黎世聯(lián)邦理工)及法國本土頂級院校(如HEC, Sciences Po)保持著緊密合作,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海外交換、雙學位及科研機會。
學生可以在巴黎主校區(qū)學習,也能在海外進行科研實習、創(chuàng)業(yè)孵化項目,或參與國際頂尖實驗室的課題研究。
2012 年,X 理工還和法國眾多高校一起,與上海交通大學合作成立了上海交大巴黎卓越工程師學院,培養(yǎng)中法理工科人才。
可以說,作為一所根植法國、面向世界的頂尖學府,X理工始終致力于為最優(yōu)秀的學生提供無國界的成長平臺。
榮譽之夜:X理工的盛夏舞會BAL de l’XX理工自1879年舉辦了首屆Bal de l’X舞會以來,每年都會定期沿襲這種傳統(tǒng)的法式宴會。
舞會曾多次選址于巴黎歷史悠久的古建筑物,如洲際酒店、外交部碼頭宮等地,最后穩(wěn)定落戶于巴黎歌劇院,作為固定舞臺。

只有在特殊紀念年份,才會勞師動眾移辦凡爾賽宮,例如 2015 年為慶祝校友會成立 150 周年,或 2019 年為慶祝學院建校 225 周年的特別版。
舞會中,男女學生身著拿破侖時代傳統(tǒng)禮服,演繹著法國共和國衛(wèi)隊的列賓儀式,重現(xiàn)了17世紀法國王室的近衛(wèi)軍團的氣派場面,莊嚴而隆重。
這是學院一年中傳統(tǒng)與榮耀的高光時刻,向世界展示了法國獨特的工程師精神與精英氣質。
從軍裝到禮服,從工程實驗室到凡爾賽宮,巴黎綜合理工學院不僅塑造了一代又一代工程精英,也凝結了法國社會對“平等、理性、榮譽、開放、責任”的集體期許。它既是科學與理想的匯聚點,也是世界青年走向未來舞臺的橋梁。
正如阿爾諾在校慶上所說:“綜合理工并非只屬于某一類人,而是屬于所有有才華的人?!?/span>

微信掃一掃打賞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