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講述一下卡地亞(Cartier)這個傳奇品牌的“品牌故事”——聚焦于其輝煌的歷史傳承。
"卡地亞:從巴黎小鋪到世界奢華象征"
卡地亞的故事,不僅僅是一個商業(yè)帝國的崛起,更是一段交織著藝術、工藝、冒險與時尚的傳奇。它的歷史傳承,深刻地烙印著“追求極致”與“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
"1. 起源:巴黎的匠心獨運 (1847年)"
"創(chuàng)立與早期:" 1847年,在法國巴黎,山姆·卡地亞(Samuel Cartier)在靠近康科德廣場(Place de la Concorde)的 Rue Saint-Honoré 開設了一家珠寶店。最初,他的業(yè)務主要集中在修復和改裝古董珠寶,并代理來自印度的鉆石和紅寶石。得益于精湛的工藝和優(yōu)質的貨源,卡地亞很快在巴黎的社交圈中嶄露頭角。
"第一代傳承:" 山姆的兒子,亞瑟·卡地亞(Arthur Cartier)繼承并擴展了家族生意。他敏銳地捕捉到當時新興的珠寶設計趨勢,開始將精湛的工藝與更具現代感的設計相結合。
"2. 轉折點:與王室貴族的結緣 (19世紀末 - 20世紀初)"
"大公爵的委托:" 卡地亞真正的轉折點,發(fā)生在1895年左右
相關內容:
【檔案館】
卡地亞檔案館分別位于巴黎、倫敦和紐約的卡地亞殿堂,其中最主要的部分在巴黎,收集整理了卡地亞歷史上的各種登記薄、圖片、模塑和繪圖資料。這些詳實的資料準確再現了卡地亞自成立以來的日常運作和經營情況。事實上,卡地亞的每件作品,從設計到銷售的整個過程,包括制作在內,都被登記在案并編目留存。既是難得的見證,也是實用的資料,尤其是對于古董珠寶的修復起著重要作用,此外,這些檔案資料還為如今卡地亞的創(chuàng)作給予充沛的靈感。

登記資料
巴黎和平街13號,卡地亞自1898年以來從未變更的總店地址,這里保存著卡地亞從20世紀初直至今天的完整檔案,沒有絲毫損壞。除了商業(yè)檔案外,檔案館所保存的其他登記資料可以追溯到19世紀,甚至包括部分boulevard des Italiens大街經手的業(yè)務,從中可以窺見第二帝國時期往昔的榮光,這個時期在卡地亞歷史上有著重要意義。

圖片資料
登記資料總是伴隨著一系列的豐富圖片:自1906起,為合乎行業(yè)規(guī)范,卡地亞將每一件作坊完工的成品拍成實際大小的圖片,歸檔保存。僅在巴黎,留存歸檔的底片多達40 000張,其中有30 000張明膠溴化銀乳劑干版。這些精心維護的圖片以視覺方式準確地記錄了品牌制作史。

模塑
此外,作為卡地亞創(chuàng)作活動的最美見證,巴黎的卡地亞珠寶作坊還留存有一系列的石膏模塑,最久遠的上溯至1900-1920年左右。從留存的模塑中,還清晰可見昔日制作的王冠弧形、項鏈的大小、大型寶石的高度等很難在圖片上看到的元素。如今,這些有形資料更是成為對消失珠寶珍品的整體追憶。

圖稿
大量的草圖、預覽圖和制作圖構成記錄制作過程的重要資料。首先,設計理念透過寥寥數筆的草圖表達出來,并收集成冊。同時,如建筑素描或裝飾圖集等外來參考素材,則集中畫在一兩塊畫板上。
之后,珠寶作品的草圖按照傳統(tǒng)用水粉和水彩技法畫在透明紙上,并用石墨鉛筆突出作品的結構。這種方法可以細化、糾正并找到作品亮度和密度的最佳平衡點。
最后,生產圖被送至工坊,多為原始尺寸的正面視圖(透視圖極為少見),寶石則根據設計圖的嚴格規(guī)定,用色彩、質地和切割用語加以細致描述。

【工藝】
卡地亞檔案館是信息之源,也是靈感之泉,它還為古董珠寶修復的提供了珍貴資料。印度帕蒂亞拉土邦主 (Maharajah de Patiala),即辛格爵士(Sir Bhupindar Singh)那條驚世項鏈的傳奇故事,就是卡地亞精湛修復工藝的最佳見證。

1926年,印度君王帕蒂亞拉土邦主(MaharajahdePatiala)將一箱箱奇珍異寶和首飾帶到巴黎的卡地亞珠寶工作坊,他要求卡地亞按照巴黎風格進行重新設計。早在印度他就見識過卡地亞的作品和工藝。印度君王的珍寶與卡地亞工藝邂逅,成就了一件驚世奢華珠寶的誕生:五條裝飾藝術風格的鉑金項鏈鑲滿鉆石和七顆切割形狀各異的巨大鉆石(重量從18克拉到73克拉不等),共使用2930顆鉆石,總重量962.25克拉,形成一片炫目的鉆石瀑布。完美無瑕的鉆石瀑布中璀璨奪目:一顆18克拉的煙草色鉆石,兩顆總重達29.58克拉的緬甸紅寶石,以及一枚來自DeBeers公司重達234.69克拉的稀世鉆石。

1998年,這件驚世珠寶在倫敦重現,但狀況殘破:大顆單鉆和中心巨鉆消失無蹤,只剩下五排鉑金鑲鉆項鏈。這件在卡地亞,甚至珠寶界有史以來創(chuàng)作過最輝煌最壯觀的珠寶,如今卻只剩下對輝煌的眷念和追憶,唯有卡地亞能夠體會它的失落,為此,品牌毅然發(fā)起前所未有的修復行動。

為了恢復珠寶原有的璀璨光彩,在找到合適的鉆石、寶石之前,暫時用上替代品:立方氧化鋯石代替鉆石鑲嵌在原有的底座上,用上最接近原有寶石色彩的合成紅寶石,通過這種方式,卡地亞巴黎珠寶工作坊成功修復了這款絕美的珠寶,同樣細膩的工藝,與20年代原款同樣驚人的特質,在合成寶石一個一個被天然鉆石和紅寶石取代的過程中,這件驚世珠寶也漸漸恢復其絕美原貌。

鉑金,古典切割、玫瑰形切割(項鏈和項鏈扣)鉆石,鋯石(立方氧化鋯),白色黃玉,煙晶,合成紅寶石。原款項鏈中共有2930顆白鉆,一顆重達234.65克拉的DeBeers黃鉆鑲嵌在項鏈中心。

微信掃一掃打賞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