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內(nèi)容:
當我們談論美國科技優(yōu)勢時,更該關注把方法帶回來的人。
當施一公院士說美國科技強大是因為中國人才寧愿在那平庸也不回國高光時,很多人都在遺憾人才流失;但當我看到李柘遠從耶魯哈佛歸來,把高效學習方法寫成書教給中國孩子時,突然意識到:比起留在美國的人才,把方法帶回來的人才,或許才是中國未來最需要的隱形競爭力。

從拒絕清華保送到回國教學習方法:他選了一條反常識的路
2010年的福建師大附中,走廊里的議論聲快把屋頂掀了——年級第一的李柘遠,居然拒絕了清華的保送名額,說要去考耶魯。有人說他不自量力,有人說他崇洋媚外,但這個18歲的男孩沒解釋,悶頭做了件瘋狂的事:10天背完4000個GRE單詞。
他用的不是abandon-放棄的死記硬背,而是自己總結(jié)的6步雞血背單詞法:看到fastidious(挑剔的),立刻聯(lián)想“我媽做飯很picky(挑剔),對食材要求很stringent(嚴格)”,背一個詞的同時復習一串近義詞;遇到ambivalent(矛盾的),就想我昨天買奶茶,糾結(jié)選珍珠還是芋圓,那種矛盾的心情就是ambivalent。結(jié)果,他成了耶魯300年來在福建錄取的第一個本科生。
但更讓人意外的是,這個耶魯哈佛雙料學霸畢業(yè)后,沒留在高盛做投行,沒留在哈佛做科研,反而回國創(chuàng)建了LEO品牌,專門教中國孩子怎么高效學習。他說:“國外的條件再好,也不如把方法帶回來,幫更多孩子實現(xiàn)夢想?!?

李柘遠的學習方法論:不是捷徑,是讓努力有用
很多人問李柘遠:“你這么厲害,是不是天賦異稟?”他搖頭:“我只是比別人更會找巧勁?!?
比如背單詞,他不用詞根詞綴(對中國孩子來說太抽象),而是用生活場景聯(lián)想:記persevere(堅持),就像我每天早上堅持跑步,不管下雨還是下persevere;記meticulous(細致),就像我奶奶織毛衣,每一針都很meticulous,沒有一點差錯。這種方法讓他的表妹用了半年,就補回了之前落下的知識,考上了211大學;讓鄰居家的孩子用了3個月,數(shù)學成績從70分漲到了110分。
再比如記筆記,他不用抄板書(抄完就忘),而是用康奈爾5R筆記法:先在筆記本左邊寫關鍵詞,右邊寫詳細內(nèi)容,底部寫總結(jié);課后把左邊遮住,用關鍵詞回憶內(nèi)容,再把疑問寫在旁邊,最后定期復習。這種方法讓他在耶魯上課,能把厚書變薄,效率提高3倍。
李柘遠說:“學習不是拼時間,而是拼方法。很多孩子熬夜寫作業(yè),上課聽不懂,不是因為不努力,而是沒找對怎么努力的方法?!?

《學習高手》的底層邏輯:給中國孩子的努力打地基
2023年,李柘遠把這些方法寫成了《學習高手》,這本書被央視康輝推薦,被稱為保姆級學習指南。
書里沒有雞湯,只有干貨:從怎么精準找學習漏洞(用錯題分類法:把錯題分成概念不清、計算錯誤、審題失誤),到怎么快速記憶(用多感官刺激法:讀單詞的時候念出來,寫的時候畫出來,想的時候聯(lián)系場景),再到怎么調(diào)整心態(tài)(用“SMART目標法:把考100分變成每天背10個單詞,做5道數(shù)學題),100多種方法都是能立刻用的。
康輝推薦這本書時說:“尋找正確的學習方法,是伴隨人一生的課題?!蔽疑钜詾槿弧绹目萍純?yōu)勢靠的是吸引人才,而中國的未來靠的是培養(yǎng)人才”。像李柘遠這樣的學習方法傳播者,其實是在給中國的人才培養(yǎng)打地基:當一個孩子用6步背單詞法快速記住了4000個GRE單詞,他就能更早地閱讀英文文獻,更早地接觸前沿科技;當一個孩子用康奈爾筆記法高效記筆記,他就能節(jié)省更多時間去思考、去創(chuàng)新。這些小方法,其實是在為大人才鋪路。

最后,我們該關注留在美國的人,還是把方法帶回來的人?
施一公院士說美國科技會引領世界幾十年,因為他們吸引了最多的人才。但我覺得,中國的未來,靠的是培養(yǎng)最多的會學習的人才。
比如,當李柘遠把高效學習方法教給100個孩子,這100個孩子可能會成為未來的科學家、工程師、企業(yè)家;當這100個孩子再把方法教給1000個孩子,就能形成人才培養(yǎng)的良性循環(huán)。這種循環(huán),比留在美國的100個人才更有力量——因為它能復制更多人才。
最后想問問你:你覺得,比起留在美國的人才,把方法帶回來的人才對中國的發(fā)展哪個更重要嗎?為什么?
歡迎在評論區(qū)聊聊你的看法。

微信掃一掃打賞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