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說法“韓國潮牌,收割完北上廣就跑”是對韓國潮牌在中國市場行為的一種比較形象和帶有批評意味的描述。它反映了部分消費者和觀察者對一些韓國潮牌進入中國市場的看法,認為它們:
1.  "目標明確,重點在中國一線市場:" 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擁有龐大的、對潮流文化接受度高且消費能力強的年輕人群。這些地區(qū)是國際和本土潮牌競爭和獲利的核心區(qū)域。
2.  "快速擴張,但可能缺乏長期深耕:" 一些韓國潮牌進入中國市場時,可能會利用其品牌知名度、設(shè)計風格或營銷策略,快速開設(shè)門店、線上鋪貨,迅速從一線市場獲取利潤。
3.  "利潤導(dǎo)向,而非長期扎根:" 這種“收割”的印象,暗示這些品牌可能更看重短期內(nèi)的銷售額和利潤,而不是建立長期的、深入本土市場的品牌根基。它們可能利用中國市場的“潮牌熱”來獲利。
4.  "可能存在水土不服或策略調(diào)整:" 隨著競爭加劇、中國本土潮牌崛起、消費者口味變化或政策環(huán)境調(diào)整(如之前的跨境電商監(jiān)管政策),一些早期進入的中國市場策略可能不再有效,品牌可能會選擇收縮、調(diào)整策略,甚至退出。這也會被解讀為“跑掉”。
"然而,這種說法也可能過于簡化了情況:"
   "并非所有韓國潮牌都如此:" 有些
相關(guān)內(nèi)容:
上海寫字樓里,兩位新同事的相遇,因胸前并排的四只眼睛而變得奇妙。兩只屬于人,另外兩只來自一條印在T恤上的臘腸犬。這條狗,是韓國潮牌Mardi Mercredi的標志。這個以小雛菊和臘腸犬聞名的品牌,在進入中國市場的短短兩年內(nèi),就撬動了近六億元的營收。它的天貓旗艦店里,幾款基礎(chǔ)衛(wèi)衣與T恤的累計銷量逼近二十萬件,而在拼團平臺上,仿款與同款的銷量數(shù)字更是飆升至兩百萬件。

Mardi Mercredi的爆紅并非孤例。從安福路到三里屯,從線上社區(qū)到線下商場,一股來自韓國的時尚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密度滲透中國年輕人的衣櫥。這股風潮的強度,讓人恍惚間回到二十年前,那個全民追逐“韓版服飾”的年代。歷史的輪回似乎在時尚界格外精準,只是這一次,浪潮來得更加迅猛,也更加商業(yè)。
這股韓流的背后,站著K-POP的全球影響力。明星同款是引爆市場的萬能公式。BLACKPINK成員Jennie鐘愛的Rest & Recreation牛仔褲,在社交平臺上創(chuàng)造了數(shù)千萬的瀏覽量,一條鏈接就能拼出數(shù)千條銷量。金高銀身上那件Mardi Mercredi衛(wèi)衣,則直接將品牌與“松弛感”畫上等號,成為都市青年向往的日常狀態(tài)。迪麗熱巴、楊冪等頂流明星的日常穿搭,更是將emis的棒球帽、Matin Kim的外套變成了潮流風向標。明星效應(yīng)將品牌符號轉(zhuǎn)化為一種社交貨幣,擁有它,仿佛就離光鮮的偶像生活更近了一步。

然而,僅有光環(huán)無法支撐起龐大的商業(yè)帝國。韓國潮牌精準地捕捉到了中國年輕消費者的核心訴求:用可負擔的價格,買到一種體面的時尚感。Mardi Mercredi的衛(wèi)衣定價在三百元左右,T恤僅一百六十元。這個價位,讓它得以入駐萬象城這類高端商場,與動輒數(shù)千元的奢侈品牌為鄰,形成一種“輕奢”的錯覺。消費者用相對低廉的成本,完成了一次對潮流身份的確認。
這些品牌深諳“少即是多”的道理。它們不追求產(chǎn)品線的龐雜,而是聚焦于單一爆款,用極具辨識度的設(shè)計占領(lǐng)用戶心智。Mardi Mercredi的雛菊與臘腸犬,emis的字母棒球帽,Matin Kim的設(shè)計感托特包,都遵循著同樣的邏輯:一個強烈的視覺符號,一個清晰的風格定位。這種“小而美”的策略,讓它們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能夠被迅速記住和傳播。

線下擴張的速度同樣令人咋舌。emis從上海新天地的快閃店起步,迅速將中國首店落在淮海中路,隨后在深圳、成都、北京等城市的核心商圈完成布局。Rest & Recreation更是在半年內(nèi)進駐十余個一線及新一線城市。這種閃電戰(zhàn)式的擴張,得益于成熟的本土化合作模式。曼多亞(MANTOVA)這類專業(yè)代理商,為Mardi Mercredi、Rest & Recreation等品牌在中國的孵化和運營提供了捷徑。更深度的資本合作也已展開,安踏與韓國潮流電商MUSINSA成立合資公司,計劃在2030年前在中國開設(shè)百家門店,意圖將韓國的潮流生態(tài)完整地復(fù)制過來。
國際運動巨頭同樣嗅到了韓流的價值。阿迪達斯憑借與BLACKPINK的合作,讓三葉草系列重回時尚焦點;彪馬借力ROSé翻紅經(jīng)典鞋款;瑜伽品牌alo則通過簽約韓國偶像強化其時尚屬性。安踏投資MUSINSA,被外界解讀為對自身非運動業(yè)務(wù)線和Z世代客群短板的一次戰(zhàn)略性補足。運動品牌希望通過韓流,打破專業(yè)運動與大眾時尚之間的壁壘,加速品牌的年輕化進程。
但這門看似熱鬧的生意,根基或許并不穩(wěn)固。韓流的本質(zhì)是圍繞新鮮感與流量的快時尚循環(huán),來得快,去得也快。曾經(jīng)風靡全國的MLB,如今聲量已逐漸減弱。Nerdy品牌因運營糾紛黯然退場,Mardi Mercredi也傳出了調(diào)整線下門店的消息。消費者的忠誠度極低,他們追逐的是潮流本身,而非某個固定的品牌。
質(zhì)量問題也開始浮現(xiàn)。社交平臺上,關(guān)于Mardi Mercredi衛(wèi)衣洗滌后變形的吐槽獲得了上萬點贊,引發(fā)了對品牌工藝的廣泛質(zhì)疑。要客研究院院長周婷一針見血地指出,這類合作多停留在流量層面,而非品牌建設(shè)。韓流文化雖能帶來時尚感,卻也可能限制品牌的高端化發(fā)展。艾媒咨詢首席分析師張毅也認為,韓國潮牌在工藝和面料上的精細化程度有限,容易陷入同質(zhì)化競爭。
韓國潮牌這把火,看似燒得正旺,實則比表面看到的要虛得多。它是一面鏡子,映照出當下中國消費市場的渴望與焦慮:年輕人渴望通過服飾表達自我,尋求身份認同,同時又對價格高度敏感。韓國品牌恰好填補了這一空白。但當新鮮感褪去,當消費者開始審視衣服本身的面料與剪裁,這股由流量和符號構(gòu)筑的浪潮,還能在中國市場停留多久?答案或許就藏在那條洗過一次就變形的臘腸犬T恤里。

	    	微信掃一掃打賞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