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因為耐克(Nike)無疑是全球最知名的體育品牌之一,尤其在籃球和跑步領域擁有強大的影響力和市場份額。但確實存在一些消費者更傾向于選擇亞瑟士(ASICS),甚至在購買跑鞋時主動避開耐克。以下是一些可能導致這種情況的“不買耐克跑鞋的5個原因”,以及為什么亞瑟士可能更受這部分消費者青睞:
"為什么比起耐克,更多人(特定群體)選擇亞瑟士?"
1. "專業(yè)性和細分市場專注度:" 亞瑟士始創(chuàng)于日本,以研究人體工學和運動科學為核心,尤其在緩震、支撐和穩(wěn)定性方面有深厚積累。他們專注于跑步、網(wǎng)球、綜訓等多個領域,產(chǎn)品線非常細致,能更好地滿足特定需求(如高弓足、低足弓、外翻等)。相比之下,耐克產(chǎn)品線更廣,覆蓋從專業(yè)運動到潮流休閑的多個層面,可能對某些純粹的運動需求者來說不夠“專業(yè)”或“精準”。
2. "口碑和耐用性:" 在許多跑步愛好者社群中,亞瑟士以其出色的耐用性和可靠的產(chǎn)品性能積累了良好口碑。許多跑者認為亞瑟士鞋款能更好地保護雙腳,提供更穩(wěn)定的支撐,適合長距離或高強度訓練。雖然耐克也有高質(zhì)量產(chǎn)品,但部分消費者可能覺得亞瑟士在特定專業(yè)跑鞋上的表現(xiàn)更勝一籌。
3
相關內(nèi)容:
作為全世界銷量最高的運動品牌,Nike已經(jīng)長年牢牢霸占榜首的地位,絲毫沒有動搖。即便是排行第二,Nike的冤家Adidas,也難以望其項背。
Nike的產(chǎn)品覆蓋面很廣,從球鞋到跑鞋,從拖鞋到潮鞋,從運動而出街,幾乎全面覆蓋了。

但是Nike也不是神,即便它在專業(yè)運動領域也頗有建樹,國內(nèi)外跑鞋市場上卻仍有一批相當數(shù)量的消費者,依舊選擇Asics(亞瑟士)
促使他們選擇Asics而不是品牌更大的Nike的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Nike依舊沒有對大體重跑者更友好的產(chǎn)品
雖然Nike的研發(fā)團隊可以說是目前世界上最強的,但是Nike長期以來的戰(zhàn)略重心,始終沒有放在大體重跑者身上過。

看到這肯定有不少人會反對,“老魏,Nike明明有Air max這種適合大體重的氣墊啊?!?/p>
Air max確實適合大體重這不假,但是這種氣墊大部分被用在了潮鞋和普通運動鞋上,正兒八經(jīng)的跑鞋,用的幾乎都是Air zoom或者干脆不用。
仔細想想,比如Air max 270和97,它倆適合跑步嗎?

第二:相當數(shù)量的跑者不喜歡軟腳感的裝備
腳感這個問題,誰都不一樣。有的人喜歡偏硬的,有的人喜歡偏軟的。

蘿卜白菜各有所愛,就比如我,我就很喜歡那些有韌勁的腳感。一味的軟,反而容易讓足弓在跑一半的時候發(fā)酸發(fā)累,導致后半段的距離跑得很累。
偏硬的腳感雖然一開始會比較“痛苦”,但是對足弓的負擔反而沒有軟底那么大。

第三:Nike名氣太出圈,不想“被跟風”
“被跟風”也是一個問題,不少朋友非常討厭被人說自己選擇Nike,不是因為看中了Nike的性能,而是穿Nike顯得自己有格調(diào)。

與其有被人“酸”的可能,倒不如換雙跑鞋從根本上避開那些討厭鬼。于是作為老牌慢跑鞋代表的Asics,自然成了優(yōu)先選擇。

第四:Asics的保護性更高
雖然現(xiàn)在Nike在高端局是動作頻頻,但是對于更多選擇慢跑、養(yǎng)生跑的朋友來說,保護性是一個必須考慮的問題。

相信很多穿過Nike和Asics,并且膝蓋受過傷的朋友深有體會,Asics確實在保護性上做得比Nike更好。
如果你去買Asics,店員是會告訴你內(nèi)旋更適合什么,外翻更適合什么,平足高足弓適合,而不是像Nike那樣,上來就是“飛馬、飛馬、飛馬”三連。

適合高端局的跑鞋,為了減輕重量對跑者的負擔,勢必會犧牲很多保護性。比如支撐,比如緩震。

第五:長久來看,Asics的性價比更高
這個原因,簡單來說就一句話——Asics的鞋更耐磨。AHAR橡膠,不管是和誰比,都是極其耐磨的。

當一雙跑鞋消耗完了它的中底性能之后,它就會從一雙跑鞋變成一雙通勤鞋,也就是隨便穿穿走路的鞋。
但是很多跑鞋因為外底的原因,當消耗完了中底的性能后,外底也就差不多沒了。這個時候即便想穿出去,這鞋也沒辦法穿多久了。所以,相當一部分的跑鞋真的是跑完就得扔了。

但是Asics的鞋現(xiàn)在大多外底用上了AHAR橡膠,即便中底被消耗完了,外底依舊還剩一半多。
我相信有不少人家里的Asics跑鞋,連跑帶走,總里程超過1000公里。

我是老魏,感謝大家的閱讀,如果喜歡,還請點贊關注多多支持。
有什么想要了解的,請評論留言,老魏一定會看的。(*部分圖片源于網(wǎng)絡,侵刪)
微信掃一掃打賞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