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從近期備受關注的“李寧公關翻車”事件切入,聊聊李寧這個品牌的崛起之路。
“李寧公關翻車”事件,通常指的是2023年左右,圍繞其“中國李寧”系列(尤其是籃球鞋和服裝)所引發(fā)的一系列爭議。這包括:
1. "產品供應量不足引發(fā)的搶購潮和“黃?!毙袨?:限量發(fā)售策略疊加營銷造勢,導致大量消費者無法購買,催生了嚴重的搶購甚至黃牛囤積居奇現(xiàn)象。
2. "線上線下價格差異與“買一贈一”政策引發(fā)的爭議":線上渠道的優(yōu)惠力度遠超線下,且存在復雜的贈品規(guī)則,讓許多線下消費者感到被“區(qū)別對待”,產生不滿情緒。
3. "公關應對不力":面對洶涌的輿情,李寧的官方回應和解釋顯得遲緩、缺乏同理心,甚至被部分網友認為是在“甩鍋”(如指責黃牛、指責線下門店執(zhí)行不到位等),進一步激化了矛盾,損害了品牌形象。
"這次公關危機,與其說是李寧崛起路上的“滑鐵盧”,不如說是在其高速發(fā)展過程中,遭遇的關于“增長”與“品牌價值”平衡的典型挑戰(zhàn)。它暴露了企業(yè)在追求市場份額和商業(yè)利益時,可能忽視的一些重要方面。"
"那么,拋開這次危機,我們來看看李寧是如何一步步崛起的?"
李
相關內容:

近兩天,中國知名運動品牌 “ 李寧 ” 經歷了一場公關翻車。
起因是李寧在 9 月 20 日舉辦了一個叫 “ 李寧2022逐夢行機場大秀 ” 的活動。

在這場秀中,有一些衣服近兩天被網友們搬出來瘋狂吐槽。原因是,其中幾套穿搭中有類似侵華日本兵的 “ 屁簾 ” 元素,并且還是軍綠色。

這被網友戲稱 “ 大佐時裝 ”、“ 八嘎衣 ”,說李寧夾帶私貨。
“ 屁簾 ”實際上,這種設計叫做 “ 帽垂 ”,并不是日本獨有,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 “ 笠型盔 ”,蘇軍為了避寒也有類似的設計,我國現(xiàn)代為了御寒也有類似設計,飛行員帽也有類似設計。

其實這是個很小的事情,事件爆發(fā)時間也有點可疑( 距離秀的時間有快一個月了,不過本編輯部向來不喜歡陰謀論,權當是巧合 )。這種誤解解釋清楚就好了,但網上又流出一張 “ 李寧電商總經理 ” 的朋友圈圖片。

這操作實屬是一波負分公關:消費者質疑你設計有問題,你陰陽怪氣消費者沒文化。
李寧當天的股價,一度下探了 13% 。上一個這么 “ 教育 ” 消費者導致口碑翻車的老品牌,還是說 “ 菜刀不能用來拍蒜 ” 的張小泉,也剛過去沒多久。
提起李寧,很多國人的第一印象,是在奧運會上奪得金牌的李寧,是 “ 西紅柿炒雞蛋 ” 配色的國家隊隊服上的李寧,是 2008 年奧運會空中漫步點燃圣火的李寧,是兒時每個人都有一件或一雙的李寧,是滲透率極高、從一到五線城市都能找到門店的李寧。
再看現(xiàn)在這件事,“ 李寧 ”,似乎沒那么接地氣了,變得讓人如此陌生。
知危編輯部認為,這似乎是李寧品牌的國際化、高端化發(fā)展得太快,帶來的一種 “ 副作用 ”。
1981 年 7 月,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上空響起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18 歲的李寧第一次在他的體育生涯中獲得世界級金牌。
隨后的幾年里,李寧在各種大大小小的賽事中奪冠到手軟,人們甚至認為 “ 只要李寧上場,只有贏,沒有輸。 ”
1984 年洛杉磯奧運會,中國代表隊一共摘得了 15 枚金牌,世界為之震驚,當時中國代表隊的首選飲料健力寶被外媒報道稱為 “ 中國魔水 ”,成為了健力寶未來十年 “ 全國軟飲料銷量第一 ” 的契機。
那一年,李寧自己獨攬了三個項目的金牌,有媒體稱他是 “ 上帝下凡到了體操場 ”,全中國的奧運觀眾都為此自豪:一個中國人在美國贏了 3 次。
體育賽場上,沒有人是永遠的英雄。1988 年漢城奧運,到達退役年限的李寧摔下了吊環(huán),沒給退役生涯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年輕時的李寧巔峰時期的李寧受過群眾多少贊揚,賽場失利宣布退役的李寧就受過多少非議,在那個不開心的日子里,健力寶的老板李經緯為他辦了一場隆重的退役晚會。
退役后的李寧本來想建一所體操學校,繼續(xù)發(fā)展體育事業(yè),但李經緯對他說 “ 一定要有經濟做后盾,這樣才是穩(wěn)定的、長遠的發(fā)展思路,你可以搞經濟來發(fā)展體育?!?/span>
于是,李寧入職健力寶,成為了總經理助理,也就是李經緯的助理。
在那段日子,李寧學到了很多有關商業(yè)的知識,看到李寧身上商業(yè)能力的李經緯,跟李寧表示了一個想法:去做一個運動品牌吧。
就這樣,李寧開出了一個占地 5000 平方米的 “ 李寧服裝廠 ”,“ 李寧 ” 在中國不僅是一個人盡皆知的運動員的名字,還是一個運動品牌的名字了。
1990 年,亞運會將在中國舉行,李寧看到了機會。健力寶曾靠重大體育賽事的冠名獲得了讓人震驚的成績,守著健力寶的李寧怎么能不心動?李寧爭取到了亞運火炬?zhèn)鬟f的贊助權。
據說,贊助權的價格本來是 2000 多萬元( 另一說為 3000 萬 ),李寧打起了感情牌,表示自己并沒有那么多錢,中國的民族企業(yè)也大多沒有這么多錢,但不能因為民族企業(yè)沒錢,就讓民族企業(yè)沒機會,中國運動員怎么能在自己的亞運會上穿外國運動服?最后,組委會拒絕了出高價的韓國品牌,把這個權利賣給了李寧,價格是 300 萬元。( 另一說成交價為 250 萬元 )
1990 年 8 月,身穿李寧牌的李寧,在青藏高原作為運動員代表交接了亞運圣火。

在那個信息遠沒有現(xiàn)在豐富的年代,李寧的圣火交接儀式通過電視臺被轉播到千家萬戶的電視上,造就的成果是:
亞運會閉幕當月,李寧服裝廠就接到了價值 1500 萬人民幣的訂單。
在賽事贊助模式上嘗到甜頭的李寧,先后贊助了 1992 年巴塞羅那奧運會、1996 年亞特蘭大奧運會、1996 年殘疾人奧運會、2000 年悉尼奧運會、2004 年雅典奧運會的中國代表團,這些賽事上,每個獲獎的運動員,都會身穿李寧上臺領獎。
1992 年,王義夫在巴塞羅那奧運會領獎,身穿李寧李寧的銷量,也跟著節(jié)節(jié)攀升。
不過,在這個過程中,產生了一個問題,李寧的公司中,有很多李寧的親戚,并且還是管理崗。這使得李寧出了一些 “ 產品質量不到位 ” 的情況,為了避免李寧成為落后的 “ 家族企業(yè) ”,李寧宣布自己辭去總經理職務,并且撤去了公司中的親朋好友,把公司交給職業(yè)經理人陳義宏。
隨后的日子里,李寧品牌重新回歸發(fā)展,靠直營+加盟模式把李寧的門店開滿了中國的大街小巷,還在 2002 年拿下了 Kappa 的中國獨家代理權。
2004 年,李寧在港股成功上市,那是一個運動品牌大爆發(fā)的年代,李寧之后,安踏、特步、361 度都陸續(xù)上市了。
4 年后,阿迪達斯以比李寧高的出價,成為了北京奧運會的贊助商,不過,開幕式上點燃圣火的人是李寧。雖然他穿著的是阿迪達斯,但人們記住的都是那個空中漫步的李寧。
李寧品牌的聲譽,在國內達到了頂峰,一年就能開出 1000 多家新店,到 2011 年,李寧直營與加盟的店鋪總數達到了 8255 家。
可惜,李寧的神話不再繼續(xù)了。
大量開店,產生了大量的庫存,而 2008 年后,世界經濟陷入了低迷期,人們開始削減消費,加上北京奧運會的結束,人們對 “ 運動 ” 這件事的熱情逐漸削減。
貨,賣不出去了,李寧開始積壓庫存。
實際上,整個行業(yè)都有這樣的問題,阿迪達斯、耐克等國外品牌在這一塊非常敏銳,他們很早就在開始尋找處理庫存的方式,正趕上網購逐漸興起,催生出了類似 “ 樂淘 ” 的折扣網絡銷售渠道。
后知后覺的國產品牌就沒那么幸運了,在 2012-2014 年間,因為清理庫存,李寧三年一共虧了 31.52 億元,一度傳言資金鏈近乎斷裂。同時期的其他品牌諸如德爾惠、喜得龍、金萊克、貴人鳥則逐漸走向衰亡。
除了庫存問題,耐克、阿迪達斯等國際大牌也在步步緊逼,他們的營銷更新銳,產品設計也更有力,更吸引年輕群體。
靠贊助賽事一招鮮的時代,過去了。
于是,李寧公司開始進行改革,李寧公司走上了 “ 國際化 ” 的路線,在美國開出了自己的第一家店,并且在 2012 年花 20 億贊助 CBA,同時簽下韋德推出了 “ 韋德之道 ” 品牌。而國際化,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扭轉產品 “ 低價 ” 的局面,產品需要賣得上價,李寧品牌三次宣布產品提價,想把自己變成 “ 中高端 ” 產品。
但,在產品力跟不上,庫存還沒清完的狀況下,給品牌提價,基本上是送人頭的行為。李寧因此陷入了 “ 庫存積壓-減少訂貨-收入下滑-關閉門店-庫存繼續(xù)積壓 ” 的死亡螺旋。
最后李寧不僅沒變成 “ 中高端 ”,原來的低價市場還被安踏和 361度給搶了。
對了,當時,李寧的品牌 Slogan 從 “ 一切皆有可能 ”,改為了 “ 讓改變發(fā)生 ”。
一切,不再皆有可能了。
2014 年年底,李寧公司已經近乎成為一個爛攤子,一直奉行 “ 公司由職業(yè)經理人管理 ” 的李寧本人,不得不重回李寧公司擔任代理 CEO,他說 “ 公司需要我,我就回來,畢竟我是創(chuàng)始人 ”。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啟 “ 一切皆有可能 ” 的 Slogan,給市場信心。
隨后,李寧開始了組織架構扁平化、數字化管控供應鏈、布局電商、簽約海外設計師并培養(yǎng)本土設計師、投入技術提高產品力等諸多舉措,李寧本人也開始在微博上活躍,用來迎合年輕人,給李寧品牌拉人氣。
就這樣,李寧的業(yè)績開始逐漸回升,電商渠道銷售提升至 25%-30%( 2014 年僅為 5% ),逐漸跟上了時代。
而讓李寧迎來第二次巔峰的,是 “ 中國李寧 ” 。
2018 年 2 月 7 日,李寧第一次參加了紐約時裝周,成為首個在那里亮相的中國運動品牌,在那場秀里,李寧最多的元素除了中國紅,就是 “ 中國 ” 和 “ 中國李寧 ” 字眼。


這場秀使李寧品牌大獲成功。
它在設計上,一改大家認知中的傳統(tǒng)運動品牌 “ 丑 ”、“ low ” 等形象。而 “ 中國李寧 ” 的漢字元素,也順應了 2018 年興起的一股國產品牌復興熱潮,戳中了消費者的心。要知道,不知從多久前開始,國產貨癡迷于追求 “ 假洋牌 ”,衣服上有漢字是 “ 不高級 ” 的做法,都要寫上英語,廣告里最好再配上個白胡子老頭。
當然,市場上也有關于李寧的設計有抄襲嫌疑的爭議,不過,從結果上來看,李寧依然二次爆發(fā)了,同款鞋和衣服在天貓店均被售罄,其中 “ 悟道 ” 系列鞋一雙難求,后來還被鞋販子炒了起來,引發(fā) “ 天價鞋 ” 爭議。
隨后的日子,李寧簽了各種體育新星,也迎合年輕人簽下了流量明星,聯(lián)名了百大 DJ,切入電競做營銷,推出了弜( jiàng )、?( bèng )等提高產品實用產品力的技術......
就此,李寧重新走回了高速發(fā)展通道,真正走上了 “ 國際化 ”、“ 高端化 ” 的路。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fā)展,但,一些品牌在把定位做高之后,會產生一些副作用,或者說是會產生一種莫名的 “ 膨脹 ” ,開始變得 “ 陌生 ”、“ 高冷 ”。
這次李寧公關的操作,沒有感情,夾雜著一絲傲慢,就差沒直接說 “ 消費者需要我教育 ” 這樣的話了,網上消費者的情緒被不斷發(fā)酵。
運動品牌這個行業(yè),銷售額對消費者情緒是很敏感的,因為各個品牌的市場份額很分散,尤其是國產品牌,都在個位數的水平,稍有不慎,消費者就跑去別家了。
注意,數據是以銷售額計的,阿迪達斯與耐克價格相對較高,拉高了數據。所以消費者在選擇品牌時的購買趨勢,可能比圖中更分散。高速發(fā)展,變得更高端、更有格調、更有態(tài)度,這沒問題,大家都支持,每個人都希望民族品牌變得更好。
但,在這個路上,要明白民族品牌的發(fā)展終究要依托這些愿意支持國貨的消費者。話要好好說,有誤會產生的時候,積極解釋消除誤會就好了,還能順帶做個小科普。
高端,不是高傲。
要知道:
從 “ 李寧 ” 這個品牌創(chuàng)立開始,成就 “ 李寧 ” 的,一直都是 “ 中國 ” 李寧。
希望李寧不要把成就自己的東西丟掉。

微信掃一掃打賞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