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結論確實是"以偏概全"。
理由如下:
1. "羽絨服的品質(zhì)和成本差異巨大":羽絨服的價格主要由以下因素決定:
"羽絨種類和標準":鵝絨通常比鴨絨更好,高絨含量(如700+)比低絨含量更保暖、蓬松。鵝絨/高絨羽絨服的成本遠高于普通鴨絨/低絨羽絨服。
"面料和工藝":防風、防水、透氣性能好的面料(如尼龍、滌綸復合面料)成本更高??p線、充絨、絎縫等工藝也會影響價格。
"品牌溢價":知名品牌通常有更高的定價策略。
"設計和功能":特殊設計(如連帽、可拆卸內(nèi)膽)和功能性(如熱力充絨)也會增加成本。
2. "存在低價位的真羽絨服":市場上確實存在價格在300元以下的真羽絨服。這些羽絨服通常具有以下特點:
"使用鴨絨或低絨含量":絨子含量可能不高。
"面料相對基礎":可能不具備高級別的防風防水功能。
"品牌可能是非知名品牌或自有品牌"。
"設計相對簡單"。
3. "“真”的定義":“真羽絨服”指的是確實使用羽毛(絨子)作為保暖填充物的羽絨服,而非人造棉
相關內(nèi)容:
最近,有關“300元以內(nèi)買不到真羽絨服”的說法在社交平臺頗為流行。有不少自媒體紛紛強調(diào),300元難以覆蓋真羽絨服的生產(chǎn)成本,所以羽絨服不能買便宜的;更有不少羽絨服賣家借此推銷自家產(chǎn)品。
但上海辟謠平臺核查發(fā)現(xiàn),相關結論有點“斷章取義”,不足以展現(xiàn)羽絨服市場以及整個冬季保暖服飾市場的全貌。
300元以下有真羽絨服
羽絨服的生產(chǎn)成本與羽絨服的充絨量、款式緊密相關。核查發(fā)現(xiàn),算賬的是中國羽絨工業(yè)協(xié)會信息部主任祝煒。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不同的羽絨原料在羽絨服總成本中的占比有較大區(qū)別,鵝絨成本占整件衣服成本的比例約為35%-70%,平均占比近一半;鴨絨成本占比約15%-65%,平均占比三到四成。同時,根據(jù)羽絨服工藝復雜程度、面輔材料的材質(zhì)檔次不同,羽絨原料的成本占比也有區(qū)別。
至于“300元以下買不到真羽絨服”的說法,其實有對應的估算條件——祝煒的介紹是“一件羽絨服,假設填充絨子含量90%的白鴨絨、填充量150克”,然后按照目前的羽絨原材料價格,給出了“其羽絨原料成本約63元至83元,加上面輔材料和人工,核心成本在126元至248元之間,再算上其他成本,合理售價不太可能低于300元”的結論。他還表示,如果充絨量更多,或者填充原價更高的鵝絨,售價會更高。
但在介紹這一估價時,祝煒并沒有說“300元以下沒有真羽絨服”。他認為,如果沒有質(zhì)量問題,300元以下的羽絨服可能存在幾種情況:幾年前的庫存產(chǎn)品、填充量在100克以下的輕薄羽絨服、面輔材料基礎款、兒童款,以及填充羽絨絨子含量為70%、80%或灰鴨絨合格品。


羽絨服的價格往往直接與充絨量相關(網(wǎng)頁截屏)
可見,300元以下還是可以買到真羽絨服的。
記者調(diào)查也發(fā)現(xiàn),市場上低于300元的真羽絨服并不少。例如,部分品牌在清庫存時,會將原先四五百元乃至上千元的羽絨服折價銷售,其中不少低于300元。追溯可以發(fā)現(xiàn),它們中有一些是兩三年或更早一些的款式,但從填充物看,確確實實是真羽絨。
300元以內(nèi)的輕薄羽絨服更多。這類羽絨服的充絨量只有50克左右,大部分采用單層布料,面輔料成本與人工成本顯著降低,整體生產(chǎn)成本隨之下降。但在穿戴場景下,輕薄羽絨服既能在天氣初涼時作為外套,也可以在寒冷天氣中與其他保暖服飾搭配,當作內(nèi)膽,所以很受市場歡迎。
看品質(zhì)別忘看標簽
“消費者不能只從價格來判斷產(chǎn)品品質(zhì),而是要學會看服裝產(chǎn)品的吊牌標簽?!泵媪瞎虖堺愭抡f。
她解釋,在“是否是真羽絨服”這個問題上,合格產(chǎn)品都要在產(chǎn)品標簽上予以注明。如果是真羽絨服,2022年4月1日之后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應當按照GB/T14272-2021《羽絨服裝》標準,在吊牌或永久標簽上明確標注填充物、填充量和絨子含量。填充物的絨子含量超過50%,才能稱之為羽絨服;在充絨量相同的條件下,絨子含量越高越好、蓬松度越高越好。

買羽絨服要查看標簽(作者 攝)

網(wǎng)購羽絨服,同樣要查看詳情頁的填充物重量及品質(zhì)介紹(網(wǎng)頁截屏)
但張麗媛也提醒,羽絨服也有局限性,最突出的就是清潔難度較大,水洗時容易團成團,難以恢復均勻蓬松狀態(tài),從而影響保暖效果;在日常穿著時,也要注意避水,一旦遇水,填充的羽絨容易結塊,會影響保暖效果。相比之下,一些新的人造填充材料模擬羽絨結構,能取得相近的保暖效果,又解決了羽絨服“清潔難”的痛點,價格還有一定的優(yōu)勢,“總之,新型填充物與真羽絨各有所長,消費者可以綜合使用習慣、環(huán)境、價格等多種因素后選擇?!?/p>
面料科技帶來了很多新的填充材料,在吸取羽絨優(yōu)點的同時,又解決了羽絨的痛點(作者 攝)
當然,如果商家用非羽絨填充料冒充羽絨,那就涉嫌欺詐。所以,消費者在選購時,還是要養(yǎng)成看吊牌標簽的習慣,不要被“低價無好貨”“高價才正宗”等片面說法誤導。
業(yè)內(nèi)人士最后提醒,穿著羽絨服或其他帶有蓬松填充物的保暖服飾時,里面的衣服可以輕薄一點,反而更暖和。這是因為含有填充物的服飾的保暖原理是利用空氣隔熱,蓬松填充物的作用是鎖住靜止空氣,形成保暖層。如果內(nèi)搭衣物過厚,會擠壓填充物的蓬松空間,導致鎖住的空氣量減少,隔熱效果下降;輕薄內(nèi)搭能為填充物留出充足的蓬松空間,使其更好地發(fā)揮鎖溫作用,達到更好的保暖效果。
來源: 上海網(wǎng)絡辟謠

微信掃一掃打賞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