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我老了”這個說法很有趣,它暗示著一種對未來的期許,也可能伴隨著對消費選擇的更成熟、更理性的態(tài)度。對于男裝品牌的選擇,確實有些品牌聽起來很高級,但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并不適合長期穿著,或者性價比不高,可以算作是某種程度上的“智商稅”。
以下根據(jù)一些常見的消費觀察和老年穿著的實用性考量,列舉3個可能不太適合老年人購買的品牌,并解釋原因:
1. "過于強調(diào)“潮流”和“快時尚”的品牌 (例如:某些以聯(lián)名、限量、超短生命周期著稱的品牌)"
"原因:"
"時效性太強:" 潮流品牌的核心是快速迭代,今天的爆款可能明天就過時。老年人通常追求舒適、經(jīng)典和耐穿,追逐快速變化的潮流不僅成本高(需要不斷購買),而且不符合實用需求。
"版型可能不合適:" 為了追求時尚感,這些品牌的版型可能比較“秀氣”或“有設(shè)計感”,不一定適合老年人可能出現(xiàn)的體型變化(如肩膀下沉、腹部突出、腿腳不便需要寬松舒適)。
"質(zhì)量可能參差不齊:" 為了快速上新和保持低價位,部分快時尚品牌在材質(zhì)和做工上可能有所妥協(xié),長期穿著舒適度和耐穿性可能不足。
"“聽著高級”:" 這些品牌通過營銷、
相關(guān)內(nèi)容:
“夢特嬌又出聯(lián)名款了?

”

群里老周甩來一張海報,玫瑰logo配熒光綠,52歲的他問我能不能沖。
我回了句:天貓復購率12%,比你血壓還低,沖啥?
一句話,老錢們別再為童年濾鏡交養(yǎng)老金。
夢特嬌的“新經(jīng)典”我摸過,面料挺括得像硬紙板,胸口那朵玫瑰繡得比十年前還粗。

柜姐嘴上說“年輕設(shè)計師”,標簽一看,還是90年代版型,腰直接提到胃。
麥肯錫給的數(shù)據(jù)更損:轉(zhuǎn)型失敗概率67%,等于買兩件丟一件。
海瀾之家更離譜。
3月上海消保委抽它家的襯衫,色牢度掉得跟粉筆似的,白包包一蹭一個印。

代工廠三年飆到1200家,研發(fā)費連0.5%都舍不得掏,錢全花在“男人一年逛兩次”的廣告洗腦。
結(jié)果?
供應商投訴量一年漲45%,評論區(qū)清一色“穿一次變抹布”。
南極人干脆擺爛。

以前只賣保暖內(nèi)衣,現(xiàn)在連電動牙刷都貼牌,差評率18.7%,買彩票都沒這么高中獎率。
市場監(jiān)管總局點名那天,我剛好在直播間,彈幕刷的全是“買南極人,送后悔藥”。
想不踩坑,其實就三招。
第一,看支數(shù)。

襯衫直接搜“120支高支棉”,低于這個數(shù)別點進去,省得浪費時間。
今年流行的Seawool混紡也不錯,舊塑料瓶+羊毛,摸上去像擼貓,保暖不悶,價格才貴一杯星巴克。
第二,別迷信“國民品牌”,試試小廠。
國內(nèi)“單農(nóng)”版型干凈,肩線收得巧,160斤穿成140。

日本United Arrows更賊,給亞洲人短脖寬肩留足空間,不用改袖子。
預算夠直接上意大利Lardini,西裝三千出頭,面料和Zegna一個供應商,省下的錢還能帶老婆吃頓好的。
第三,把“逛”改成“量”。
45到55歲男人網(wǎng)購退貨率28%,不是肚子大,是尺碼玄學。

現(xiàn)在線上預約量體,師傅上門20分鐘,數(shù)據(jù)直接存云端,下次微信小程序一點,襯衫送到家,比去商場排隊停車還快。
成本也就300到500,比海瀾之家“智商稅”款便宜一半。
老周聽完沉默半天,說:
“那我這身材,玫瑰logo還能救嗎?

”
我甩他一張單農(nóng)lookbook,告訴他:
“把玫瑰留給前女友,把支數(shù)留給自己。
”

衣柜里每扔一件錯買的,錢包就鼓一次。
中年男人的體面,從停止給童年濾鏡續(xù)費開始。

微信掃一掃打賞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