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說法很常見,也很有道理。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理解為什么八馬茶業(yè)很難(或者說,不應該追求)成為茅臺:
1. "行業(yè)屬性不同:"
"茅臺 (Kweichow Moutai):" 屬于"白酒"行業(yè)。白酒在中國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社交功能,特別是高端白酒,往往與權力、地位、高端禮儀、收藏等緊密相連。茅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受益于中國獨特的政治文化和消費習慣。
"八馬茶業(yè) (Bama Tea Industry):" 屬于"茶葉"行業(yè)。茶葉在中國同樣歷史悠久,但茶文化更偏向于日常、健康、休閑和品鑒。茶葉的社交屬性雖然也很強,但與白酒的“硬性”社交功能(如商務宴請、重要場合)有所不同。
2. "產品特性和稀缺性:"
"茅臺:" 其核心產品(尤其是飛天茅臺)具有"極強的稀缺性"和"計劃性"。產量有限,供不應求,依賴嚴格的渠道和年份概念,形成了強大的價值支撐。其獨特的釀造工藝和地理環(huán)境也賦予了其不可復制性。
"八馬茶業(yè):" 茶葉的種類繁多,即使是高端名茶,其稀缺性也遠不能與茅臺的核心產品相比。茶葉的生產受季節(jié)、氣候影響較大,標準化和規(guī)?;a更容易實現,難以達到茅臺那種“物以
相關內容:
作者 | 謝蕓子
編輯 | 張帆
封面來源 | 視覺中國
資本市場對“茶”的偏見打破了嗎?
10月28日,八馬茶業(yè)即將正式在港股市場掛牌交易,預計募資總額4.28億港元,募資用途為擴建公司生產基地及建造等,由華泰國際、農銀國際和天風國際為其聯席保薦人。
另據初步統(tǒng)計,該公司在孖展的認購金額高達853億港元,較公開發(fā)售募資的4500萬港元超出1896倍,一度創(chuàng)下近期港股新股的最高認購記錄。
八馬茶業(yè)成立于1997年,是典型的家族式企業(yè)。
IPO招股書顯示,王文彬、王文禮、陳雅靜、吳小寧、王文超及王小萍,構成八馬茶業(yè)的一致行動集團,為公司的最大控股股東,占據55.9%的投票權。
創(chuàng)始人家族之外,公眾則對八馬茶業(yè)背后的“福建豪門聯姻”頗為關注。
公開資料中,八馬茶業(yè)實控人王文彬的一子兩女,分別與安踏體育、七匹狼及江蘇高力控股的相應繼承人聯姻。經由子女婚事,八馬茶業(yè)、安踏、七匹狼、高力控股,四家公司形成了一張巨大的商業(yè)網絡。
本次IPO之前,八馬茶業(yè)也迎來了七匹狼“周氏家族”的兩筆入股。
聆訊后公布的招股書顯示,2024年9月至11月,王文彬之妻陳雅靜,曾以30.3元/股的價格,向成都新津的普通合伙管理人昇望基金,轉讓228萬股;又向泉州匯鑫富公司轉讓約198萬股。除陳雅靜外,去年12月,王文彬之弟王文禮也以30.3元/股的價格,向晉江百應成貿易轉讓了約148萬股的股票。
其中,昇望基金的實控人為新希望董事長劉永好;匯鑫富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為七匹狼集團的周永偉。在完成這三筆股權轉讓后,王文彬所在的一致行動集團,共套現了1.74億元。而通聆訊前的這三筆注資,也的確提升了資本市場對公司整體價值的認同。

圖片截自八馬茶業(yè)招股書

圖片截自八馬茶業(yè)招股書
只不過,認購火熱的背后,不能忽視八馬茶業(yè)的業(yè)績放緩。
招股書顯示,2022年到2024年,八馬茶業(yè)收入分別為18.18億元、21.22億元,收入增速分別為16.8%和1.0%。2025年上半年,八馬茶業(yè)的營收達到10.6億元,同比下滑4.2%。
凈利潤方面,2022年到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八馬茶業(yè)分別實現1.66億元、2.06億元及1.2億元,2025年上半年同比下滑17.8%。

圖片截自八馬茶業(yè)招股書
對于經營業(yè)績的承壓,八馬茶業(yè)表示,主要原因在于線下渠道銷售額的下滑。
一直以來,八馬茶業(yè)都依靠加盟商進行擴張,其加盟商為其帶來的銷售收入,也始終占總收入的。截至6月30日,八馬茶業(yè)線下門店共3585家;其中加盟門店為3341家。
不過近年來,八馬茶業(yè)的加盟商也在流失。
數據顯示,2022年至今,八馬茶業(yè)累計流失的加盟商已超過300名。加盟商的信心更多與單店盈利能力呈正相關,而八馬茶業(yè)加盟商的單店銷售額,已從2023年的35萬元跌至2024年的25萬元。
究其原因,除門店擴張帶來的單店營收縮水外,八馬茶業(yè)的盈利能力也有待提升。
在最能反映主營業(yè)務盈利能力的毛利率方面,始終自稱高端品牌的八馬茶業(yè),整體毛利率水平卻始終在52%左右,與天福、滄瀾古茶的毛利率相當。且近年來,八馬茶業(yè)也存在費用承壓的問題。
2021年至2024年,八馬茶業(yè)的銷售及營銷開支分別為6.17億元、6.81億元和 6.92億元,占營收比例均在32%以上。2025年上半年,八馬茶業(yè)的銷售及營銷開支有一定下滑,但仍處于3.32億元的高位,且因為人力成本增加,其同期的管理費用有一定的上升。
盡管八馬茶葉在廣告營銷的投入不菲,卻始終未建立絕對有利的市場主導地位。
2024年,中國高端茶葉的市場規(guī)模約為1031億元,八馬茶業(yè)僅占1.7%。當然,這或許也與中國茶葉市場長期存在的短板有關。
一直以來,投資者往往愿意把白酒和茶葉放在一起做對比,白酒與茶也確有相似之處。
例如:二者都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人情社會的代表;都有較成熟、久遠的制作工藝;都受到地域性原料、環(huán)境的影響;價格方面,也都可被視作“液體黃金”。
實際上在八馬茶業(yè)認購之前,資本市場向來是“愛酒不愛茶”。
更早前,以普洱茶為主要產品線的瀾滄古茶,就曾因存貨余額較高而撤回上市申請。八馬茶業(yè)自2018年在新三板主動摘牌起,也曾歷經兩次A股IPO折戟。
有分析人士認為,A股市場對家族企業(yè)的治理結構、關聯交易及業(yè)務規(guī)范性審查日趨嚴格,這或也是傳統(tǒng)茶企們多次“臨門撤退”的關鍵因素。但港股市場對于茶葉的表現也不一定樂觀。
截至12月23日發(fā)稿前,天福茗茶母公司、天福集團的市值為32.50億港元,較最高點幾乎腰折。對于八馬茶業(yè)的“打新熱潮”,香頌資本沈萌也表示,認購僅是短期行為,關鍵還要看禁售期結束后的股價和交易量表現。
從企業(yè)的成長性來看,茶葉的成癮性始終低于白酒,且相比白酒,茶葉對于餐飲場景的依賴性也更低。在主打“低糖、鮮奶、好茶”的新茶飲賽道出現前,以社交為主的茶館模式也發(fā)展緩慢。這些或許也導致,中國市場的人均茶葉消費金額始終低于白酒。
2024年,中國白酒內銷總額為?7963.84億元?,茶葉內銷總額?3257.6億元?。以當年14.08億人口總量算,中國去年的人均白酒消費金額為565.61元,茶葉的人均消費為231.36元。
再從產業(yè)鏈上下游來看,盡管白酒市場也存在大量的貼牌行為,但茶葉更具大宗農產品的屬性,始終存在“產品及生產標準化不足”“技術壁壘不高”“上下游透明度不足”等問題。
在茶葉的內銷總額中,也更多被奶茶品牌及零售瓶裝茶飲料作為原材料消耗。這也使得茶葉品類的品牌溢價不高,影響了整個行業(yè)的毛利率水平。
財報數據能更直觀體現這一判斷。19家上市白酒公司在2024年的毛利率中位數為73.16%,上市茶企的毛利率水平則基本在50%左右。
這些都指向一個明確的事實,資本市場想要跑出一個能代表中國茶文化,可以與茅臺、五糧液等媲美的上市茶企,“八馬茶業(yè)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看法 。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在決定投資前,如有需要,投資者務必向專業(yè)人士咨詢并謹慎決策。我們無意為交易各方提供承銷服務或任何需持有特定資質或牌照方可從事的服務。
關注獲取更多資訊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36氪財經”,作者:謝蕓子 張帆,36氪經授權發(fā)布。

微信掃一掃打賞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