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標題《對話品牌》—以法為盾 向光而行 很有力量和意境。它結合了品牌的核心價值(對話)和其生存發(fā)展的策略(法盾)以及未來的方向(向光而行)。
我們來解讀一下這個標題:
1. "《對話品牌》":
"對話 (Dialogue)": 強調品牌不是單向的宣講,而是與用戶、市場、社會進行雙向、多向的溝通和理解。這體現了品牌的開放性、互動性和以用戶為中心的理念。
"品牌 (Brand)": 點明了文章或內容的主題,是關于品牌建設、品牌管理、品牌戰(zhàn)略等探討。
2. "—" (破折號):
起到連接和引出下文的作用,表明接下來的部分是品牌的核心精神或方法論。
3. "以法為盾 (Taking Law as a Shield)":
"法 (Law)": 在品牌語境下,可以有多重含義:
"法律法規(guī)": 指品牌必須遵守的法律法規(guī)底線,合規(guī)經營是品牌生存的基礎。
"規(guī)則與秩序": 指市場規(guī)則、行業(yè)規(guī)范,品牌需要在規(guī)則內競爭和發(fā)展。
"策略與方法": 指品牌需要依靠策略、規(guī)則、體系(如品牌法、知識產權法)來保護自己、規(guī)范行為。
"原則與道德":
相關內容:
本期節(jié)目《對話品牌》欄目組到了北京京來律師事務所律師許安港參加欄目錄制,分享其企業(yè)故事,樹立品牌形象,提升品牌價值!
節(jié)目嘉賓:許安港
節(jié)目主持人:楊楠
節(jié)目播出平臺:中央新影發(fā)現之旅頻道
2014年8月開播的《對話品牌》欄目,節(jié)目以演播室訪談結合外景 VCR宣傳片的方式呈現,以獨特的視角和人物品牌對話交流,聆聽品牌騰飛夢想,見證品牌成長傳奇。借助平臺強大的影響力來提升品牌和企業(yè)的知名度與美譽度,更進一步提升品牌影響力,感受品牌的力量,分享品牌的光芒,為中國品牌發(fā)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法治,是現代文明的基石;公正,是社會和諧的保障。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今天,律師不僅是法律的踐行者,更是公平正義的維護者。今天來到我們演播室的這位嘉賓,他曾以司法考試狀元的優(yōu)異成績叩開法律的大門,更是積極投身法治進程的建設,參與編寫的公安大學智庫叢書《公安法治卷》,為無數公安學子點亮了智慧明燈。讓我們歡迎北京京來律師事務所律師許安港做客演播室,一起來聽一聽他的看法。

【精彩內容】
主持人:您是畢業(yè)于中國公安大學,另外在司法考試當中拿到了狀元,非常不容易。那您當時是為什么選擇一定要去從事律師呢?另外從學業(yè)到就業(yè),您的心態(tài)上或者是感想上有沒有一些變化?
許安港:我為什么會當律師呢?這個也是跟我們學校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我們學校的教育它是分為兩塊,一個就是理論學習,還有一個就是實踐性的學習。那實踐性的學習,我們公安大學基本上都會派公安大學的學生,然后去到各個公安部門去實習。那么我當年就去的是山東省的一個公安局。在實習的過程當中,我就發(fā)現了一個現象,就是有律師和沒有律師,當事人交的材料,它是完全不一樣的。你比如說一個人被抓了以后,家屬基本上都會想到第一反應就是把人從里面出來,保出來。那么讓人從里面保出來,都會提交一些保出來的材料,就是我們俗稱的取保候審的一些申請和取保候審的材料。那么沒有律師的話,一般提交的材料都是什么呢?都是圍繞說他的家庭情況以及他的個人情況。那也就是說相當于你的申請這些條件,其實在公安抓人之前,這些問題已經解決掉了。相當于醫(yī)院已經有專業(yè)的體檢報告,證明了這個人現在是符合收押條件的。那這種情況下,很多當事人提交的材料,其實對公安來講,對舉報來講是沒有什么作用的。如果有律師提交的材料,我發(fā)現往往都是圍繞這個案件本身展開的,就是它更多的是圍繞案件的核心展開的。所以這種情況下我就發(fā)現,其實這個當中,法律還有另外一個作用,就是可以作為一個律師,然后給當事人去維護他的公平和正義。所以那個時候我就覺得,律師作用還是挺大的,所以我有了這個想法以后,我就回來。但是我畢竟是先前接受到的教育就是公安教育,所以我就回來跟我老師交流這個事情。沒想到我們老師比較開明,老師說這個事情,老師他很支持我,而且指出我們的一個不足。這樣的情況下,只要說你出去以后是依法地去維護權利和我們公安的宗旨是一樣的。因為我們公安的宗旨就是維護大家的生命財產安全,你作為律師出去也是維護這個權利的,其實我們的宗旨是一樣的,沒有什么問題。所以有了老師的支持,再加上個人的一個熱愛和個人的一個經歷,我就選擇做律師。其實做律師以后,倒是我覺得初心沒有什么變化,但是的確有很多新的一些想法和感悟。最直接的一個感悟就是什么呢?就是公平是相對的,這個跟學校的理解是不一樣的。
主持人:那您主要是專注在什么樣的一些法律的領域當中?另外其實從業(yè)很多年,您有沒有一個印象特別深刻的案件,在這里面您覺得主要需要律師什么樣的一種專業(yè)的能力?您從中有什么樣的一些讓您覺得非常深刻的感想?
許安港:從業(yè)這么多年,我主要做的是什么呢?其實做的比較雜,但是最專注的還是行政執(zhí)法和刑事辯護。有一天我是在貴州出差,然后就接到了一個電話,一個朋友打過來的,他說他們農場里面有一個干活的人在哭。他說這個人之所以哭,是因為他的一個親戚,是他一個叔叔,非常親,對他非常好。他說第二天要開庭了,極有可能會判死刑,主要是什么呢?這個當中有冤情,他說他這個叔叔并沒有真的去殺人,他說那天他都不在現場。他說但是現在,因為各個方面的因素的影響,導致了他在里面承認了。代理的律師都說這個事情基本上是沒什么希望了,認罪認罰的話可能會判個緩刑,就是死緩。然后我想了一下,我跟他的家屬確認了一下。我說這個當中是不是真的有冤情?他們說真的是。所以這個案子我們就代理了。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第一時間讓家屬給法院交了解除當前律師的授權告知書。同時委托把我們的授權交到法院了。我們當時接這個案子的時間是2021年,相當于案件發(fā)生已經19年了。其實很多證據,你再去找,其實很多東西都已經滅失了,那怎么辦呢?最后我們沒有辦法,我們就把整個案子我們把它試驗一遍。按照以前的交通方式,說白了就是走小路,超近道,用這種方式去試驗。最終我們得出的結論就是你沒辦法出現在案發(fā)現場,所以我們就把這樣一些事實,這樣一些證據交給了辦案單位。辦案單位接收到這些證據以后,差不多開庭前后開了三四次,延續(xù)的時間差不多一年的時間。最后當地的檢察院說實話還是不錯,在面對這樣的這樣一些客觀的事實和證據面前,最后把把這個案子都從法院撤訴了。那么人就從看守所放出來了。但是人從看守所放出來的時候已經多長時間了?時間從他逮捕開始,已經過去了984天。人出來以后,我們團隊就給他申請了一個國家賠償,就是俗稱的刑事賠償。給他一共賠償了42萬多,42.9萬,然后精神撫慰金賠償了2萬塊錢,那么這個案子就這么結束了。
主持人:那您覺得在當前的這種法律的形勢之下,您覺得律師行業(yè)它面臨的最大的一個挑戰(zhàn)是什么?就您個人而言,您覺得怎么樣可以應對它?
許安港:人民日益增長的這個需求它既有量的增加,同時也有質的增加。你比如說以前大家找律師,可能就是咨詢一些非常簡單的問題。但是現在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比如說科技的發(fā)展,比如說有大量的法律軟件的出現,可能大家需要問一個什么簡單的法律問題。我不需要問律師,我直接在軟件上一搜。這個法律軟件給出的答案,可能比律師的還要全面,還要準確。那這種情況下,他對律師的質的要求,他就更高了。我們現在法律行業(yè)的現狀是怎么樣?能不能滿足他這種量和質的要求呢?我覺得是滿足不了的。就是表面上看是能滿足,但是本質上是滿足不了。就是有一個數據,我們2018年的時候,我們的律師才多少人呢?才42萬人。那么到了2025年,今年我們司法部規(guī)劃和預測的人數會達到多少呢?會75萬律師。為什么這么龐大的律師他還不能滿足這種需求?那是因為任何一個行業(yè),特別是我們法律服務行業(yè),也存在一個定律,叫二八定律。就相當于20%的律師他要干80%的案件,80%的案件可能,80%的人會去做市場上20%的案子。最終這個法律它的核心并不在于你懂得什么知識,而在于你的經驗。但是經驗這個東西它不是短時期之內,我可以提供得了的,它是需要時間,需要沉淀的。這就是我們當前社會所面臨的一個主要的問題。
主持人:那您認為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律師,他應該具備什么樣的職業(yè)素養(yǎng)?
許安港:我覺得通過這么些年我的實踐,我覺得更多的是需要一個包容的心,為什么這么講呢?就比如說,首先我們會遇到很多當事人,他們會提出很多要求,但這些要求可能是我們當前的司法實踐滿足不了。同時,我們在面對公檢法在辦案的時候你會發(fā)現,當你窮盡你的一切,你的權利,最終公檢法還是不采納你的觀點,那你律師應該怎么辦?同時還有就是很多律師對自己,一般律師對自己要求都是比較嚴謹的,壓力特別大,那這種情況下你怎么辦?我覺得其實很大一個問題就是他一個包容的心。就是你要包容自己的不足,以及我們目前包容我們法制和我們當事人他面臨的一些問題。
主持人:作為律師而言,您覺得怎么樣去更好的在日常的辦案當中去實現個人的價值的發(fā)揮,以及推動整個社會的法治進步?
許安港:那就是律師既是我們法治的一個生產者,同時他也是法治的一個受益人。唯一的一個矛盾點在哪呢?可能就是按照我們律師法的規(guī)定,其實我們律師是委托人的代言人。那么當委托人的個人利益和我們整個社會的利益相沖突的時候,律師該怎么辦的問題。當你在守法的基礎之上去維護了你當事人的利益,我們覺得就是維護了法治的一個價值。
主持人:那從最開始的司考狀元,到現在其實已經在帶隊了。
許安港:對。
主持人:那您覺得現在的這些年輕律師們,比如說您接觸過的,您覺得他們有什么樣的一些能力是您覺得需要盡快去補足的?
許安港:我們律師這個行業(yè),其實每個個人他都是一個行走的IP,每個個人其實單獨就是一個品牌。比如說我要請,大家更多的是說我要請一個律師,但是很少有人會說我要請一個律所,就是我最終認定的還是這個人,那也就是這個人,他就是單獨的一個IP,單獨的一個品牌。那么你個人的這個品牌,個人的這個IP怎么把它打造好?我們經常說,如果說你做成什么樣,其實不重要,你讓別人知道你能做成什么樣,以及你真正能做成什么樣,還讓大家知道,這個是更重要的。所以在當前這個自媒體這么發(fā)達的年代,你可以通過寫文章,比如說拍視頻,比如說寫一些文字性的東西,以及你的一些判例,然后把它發(fā)到相關的平臺上面,讓更多的人看到。所以我覺得當前重要的,很多律師,年輕律師最需要的就是你要樹立個人的品牌和個人的價值。
主持人:那這是人的層面,我們再聊一聊行業(yè)的層面。您覺得在現在的這種整個的環(huán)境之下,您覺得律師行業(yè)它有什么樣的一些仍然可以去發(fā)力的層級呢?
許安港:其實我們當前社會治理模式,從律師的角度來講,其實我覺得就是兩方面,一個就是私權力,一個是公權力。企業(yè)它為了追求經濟效益,會出現一些環(huán)境污染,比如說環(huán)境生態(tài)的問題。其實律師當中有一類訴訟就叫公益訴訟。公益訴訟其實就是針對于,你比如說某一個實體單位,然后它的行為影響了大部分人的一個利益。那其實律師在這當中可以作為公益訴訟的一個代理人。另外就是公權力,其實公權力,目前主要是,說白了就是法律的一個執(zhí)行的問題。在目前主要是分為兩塊,就是行政執(zhí)法和國家賠償的問題。社會治理當中國家賠償的問題,涉及到公權力我覺得是最后的一道防線。這個當中也是有一些誤會,我們不能說,我感覺好像一提國家賠償就是在跟國家作對,跟政府作對。其實不是這樣的,恰恰就是你相信國家和政府,你才會去提這個賠償。如果你都不相信它,你是不會提這個行政賠償的。所以我覺得就是在信任法律和信任行政機關的基礎之上,才會有這樣一些事情。那么這一方面,其實我們整個社會,整個行業(yè)是特別欠缺這方面律師的。
主持人:您覺得未來比如說五到十年這樣的一個時間周期里面,您覺得律師在代理一些案件的過程當中,可能會面臨什么樣一些新的挑戰(zhàn)?
許安港:我覺得第一個,我們社會會出現這樣一種現象,叫“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就是我們目前有很多真正的專業(yè)知識比較扎實的律師,他會抱怨我沒有案子。而那些天天做廣告的,就是我們說的網紅化律師,他的案子接不完。但其實你會發(fā)現他天天在拍直播,他根本不做案子。那么他接了案子怎么辦?他可以通過其他的方式把它分出去。這個就是我們將來五到十年會面臨的一個情況。我們經常說,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就是這么多人進來了以后,這個行業(yè)的規(guī)范的問題,這是一個大的問題。就是“劣幣驅逐良幣”現象絕對會大量地出現。而且短時期之內,我覺得很難把它解決掉。第二個現象就是,隨著“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出現,會出現第二個現象,就是大量律師在代理案件當中,他除了以前他解釋的法律,就是我們人大制定的,就是正規(guī)的法律。他還會出現另外一個現象,就是他要跟當事人的法律作斗爭。什么叫當事人的法律呢?就是以前,當事人雖然了解法律的途徑很少,但是他能了解的一般都是真的。比如說他看書看到的,或者是說看電視看到的。所以在未來五到十年,我們在律師案件代理當中和之前出現的一個不同情況就是,我們可能要跟當事人的法律作斗爭。就是這樣的,就是當事人他有自己的法律,這些法律可能是通過一些,不是一定是真實的。但是你作為律師,既然是當事人提出來了,你要跟他做好解釋工作,做好一個溝通工作,這是未來五到十年會出現的律師代理當中的第二個問題。第三個問題就是五到十年我們會出現我們業(yè)務結構的一個變化。我們的業(yè)務結構,比如說特別是簡單類的一些咨詢案件會大量地減少,甚至我認為會斷崖式下降。那么這種情況下,咨詢業(yè)務會大量下降。與之相對的,相關比較復雜的訴訟案件,它可能會增多。第四類變化我覺得就是,我們的行政訴訟和國家賠償會大量地增加。其實在前些年,特別是在2010年之前,基本上沒有多少國家賠償案件和行政訴訟案件?,F在基本上行政訴訟和國家賠償案件很多法院是大幅度增加的。這個就是基于我們社會發(fā)展的一個變化。所以我覺得五到十年,行政訴訟和國家賠償案件絕對會大幅增加。那么與之相對應的我們要采取的方案,比如說從律所的角度,業(yè)務結構也要進行調整。首先比如說我們律所,我們是咨詢的業(yè)務全部都不要了。如果遇到了咨詢怎么辦?那么我們就是給大家提供法律幫助,類似于法律援助的,我們就給他進行法律解答。因為律師也有一定的社會義務和社會責任。如果說遇到年紀大的或者怎么樣,相當于我們就不收費,給大家解決一下這個問題,跟他解答一下。如果說你要委托,我們再簽委托合同代理,這是業(yè)務結構的變化。第二個,律師個人,其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你還想著像以前一樣,只要有個律師證,簡單一下問題,就能實現你的個人價值,可能這個時代一去不復返了。那就是你要有更多的經驗,你要有比別人更好的一些解決方案才可以的。第三個是什么呢?就是我們要應對“劣幣驅逐良幣”的這種形勢,這個現象。

法律的溫度,藏在每一次為權利奔走的執(zhí)著里;法治的進步,源于像許安港律師這樣專業(yè)又有擔當的法律人持續(xù)賦能。今天的交流,讓我們看到了律師守護公平正義的生動實踐。希望這份對法治的熱忱與堅守,能激勵更多人相信法律、維護法治。

微信掃一掃打賞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