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確實是一個引人注目的消息,反映了當前全球服裝零售市場的深刻變化和區(qū)域化競爭的加劇。
我們可以從幾個層面來理解這個現(xiàn)象:
1. "“國潮”崛起與本土品牌優(yōu)勢:"
"文化認同與消費升級:" 隨著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和國民文化自信的提升,“國潮”品牌能夠更好地契合本土消費者的審美偏好、文化價值觀和民族情感。消費者越來越傾向于支持本土品牌,追求具有中國特色和設計感的服飾。
"更懂消費者:" 本土品牌通常對本土市場的消費者需求、流行趨勢、消費習慣有更敏銳的洞察和更快的反應速度,能夠提供更符合本地化的產品和服務。
"靈活性與創(chuàng)新:" 相較于一些國際巨頭可能存在的層級結構和管理慣性,本土品牌往往更加靈活,能夠快速調整策略,并在設計、營銷、渠道等方面進行創(chuàng)新。
"性價比與本土服務:" 雖然不一定是唯一的因素,但本土品牌在供應鏈管理、運營成本等方面可能具有優(yōu)勢,有時能提供有競爭力的價格,并且更貼近本土消費者的服務體驗(如退換貨政策、門店服務效率等)。
2. "國際巨頭面臨的挑戰(zhàn):"
"全球化背景下的本土化難題:" 在全球擴張過程中,一些國際巨頭可能過于依賴標準化的全球模式,未能充分適應特定區(qū)域市場的獨特文化和消費習慣。
相關內容:
舞榭歌臺,又一家國際服裝巨頭敗走中國!
疫情三年來,線下門店的倒閉潮此起彼伏,線下實體店布局似乎也成了服裝品牌們愛恨交織的戰(zhàn)略痛點。
繼韓國美妝品牌HERA赫妍宣布撤出中國線下門店,近日,國際男裝品牌思萊德(SELECTED)也傳來閉店的消息。

近年來,已有NEW LOOK、Topshop、老海軍(Old Navy)等海外服裝品牌宣布撤出中國市場。
海外服裝品牌緣何頻頻撤退?除了國潮崛起外,更多的是中國人的消費習慣在改變,而這些國外企業(yè)沒能及時作出改變!
商業(yè)史無數(shù)次地證明,企業(yè)的復興總是必然與巧合的共同產物。沒有人知道什么會成為你的機會,但一家公司的命運卻可能被不經(jīng)意的決策深刻改變。
只是,思萊德的改變會如愿嗎?
壹
疫情之下,線下實體店的日子越來越難了!
又一知名國際服裝品牌宣布撤退線下市場,轉往線上銷售。
近日,綾致時裝旗下男裝品牌思萊德(SELECTED)宣布,將于今年7月31日前關閉中國所有線下零售店鋪。

據(jù)品牌告知函可見, 由于疫情的持續(xù)高發(fā)、線下消費市場的疲軟和難以下調的租金等成本費用,使得思萊德應對消費市場轉型成功的目標變得更加遙不可及;
經(jīng)過兩年多的各種嘗試,包括轉型、聯(lián)名等等,但最終因為成效不足,綾致股東會決定將于今年7月31日前關閉思萊德在中國的1300多家零售店鋪。
說起思萊德可能有些人還會覺得陌生,但品牌的英文標識“SELECTED”,你在商場里肯定見到過。
作為曾經(jīng)最熱門的中端時尚品牌,思萊德也是時代的眼淚,如今卻到了無法支撐、關閉線下零售店鋪的地步。
有網(wǎng)友對此評論稱,“只能祈禱only頂??!”
“希望vm撐下去,唯一的選擇了?!?/p>
除此之外,也有聲音感嘆,“以后還能不能上街買衣服了啊?!?/p>
而說起它的其他幾個兄弟姐妹:主賣女裝的ONLY和VERO MODA,知名男裝品牌JACK&JONES(杰克瓊斯),估計大多數(shù)人都知道且購買過,在國內一些商場里,這四家品牌常常齊聚,毫不夸張地說它們可能陪伴了80、90后年輕人的整個青春時代!
為什么說它們是兄弟姐妹呢?因為這四個品牌的背景不容小覷,同屬全球最大的時尚集團之一綾致時尚集團(BESTSELLER),是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老牌外資服飾集團!
貳
綾致時尚集團于1975年始建于丹麥,是歐洲大型時裝集團之一,旗下?lián)碛蠮ACK & JONES、VERO MODA、ONLY、Vila、JunnaRose等近20個品牌。
1996年,綾致時尚集團以創(chuàng)立控股子公司——“綾致中國”的形式進入中國市場,成為了我國最早一批快時尚品牌。
據(jù)悉,綾致時尚集團由Holch Povlsen家族100%擁有,Anders Holch Povlsen擔任首席執(zhí)行官。
而綾致中國是一家成立于1996年的獨立公司,由Anders Holch Povlsen 擁有50%的股份,Dan Friis和Allan Warburg擁有50%的股份,他們也日常經(jīng)營該業(yè)務。
盡管綾致在歐洲的業(yè)務和綾致在中國的業(yè)務是合作的,但大多數(shù)針對中國市場的設計都是在中國制造的,并根據(jù)中國消費者的口味和要求進行了調整,在中國銷售的90%以上的產品也是在中國生產的。此外,綾致中國的銷售和利潤數(shù)據(jù)未公開,也并未并入綾致集團的財報。
思萊德于1997年成立于丹麥,是一家專注于為年齡20到45歲之間的時尚男士設計的商務休閑系列服裝品牌。

2008年,繼ONLY、JACK&JONES、VERO MODA之后,作為綾致中國旗下的第四個品牌,思萊德正式進駐中國!
其中,ONLY、VERO MODA和JACK&JONES均在中國設有近2000家的門店數(shù)量——它們也有著更高的認知度。
在過去的十四年里,立足于中國的供應鏈和市場,思萊德在全國范圍內開設了多達1300家店鋪,其中上海近200家門店。
作為昔日的服飾巨頭品牌之一,如今卻要在短短4個月時間內關閉其在中國的所有線下零售店鋪。這樣的結局,難免惹來大眾一片嘩然。
從1300家門店到敗走中國線下市場,思萊德究竟遇到了哪些問題呢?
叁
思萊德進入中國時堪稱驚艷,對當時的男裝市場絕對降維打擊。
在那個中國大部分人剛開始看世界的年代,思萊德成就了一個個最靚的仔。思萊德和它的好兄弟JACK&JONES,向很多中國男孩傳遞了什么叫做時尚。只要看看櫥窗,就懂了,你就想成為穿上JACK&JONES和思萊德的人。
中國市場也給予了思萊德足夠的紅利,這種一出場就開掛的局面,也讓思萊德迷失了自己。
那么,思萊德是怎么一步步失去它的男孩們的呢?
如果說思萊德的成功源于其產品的驚艷,那么思萊德把自己的驚艷砸得粉碎。2011年綾致那場加盟轉直營大戰(zhàn),導致公司直接把方向重心從產品轉向渠道,其產品力開始快速下降。這種產品力下降不是單單思萊德,而是整個綾致體系。
短短幾年時間,思萊德口碑崩盤,ONLY口碑崩盤……原來的思萊德男孩在七八年前應該就沒有再關注過思萊德,那個曾經(jīng)讓他們引以為傲的品牌。
加之近年來綾致時裝頻因質量問題被罰,質量與口碑的下降,使得思萊德的品牌信譽也受到了牽連。
據(jù)天眼查APP顯示,僅2021年綾致中國就收到五次銷售不合格品的罰單。自2015年起,累計處罰金額超過200萬元,名單中自然也少不了思萊德的身影。
思萊德品牌近幾年出現(xiàn)的問題已經(jīng)讓它與高品質、高知名度標簽無緣,顯然已經(jīng)不能滿足目標消費人群購買服飾的需求。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綾致中國旗下的另外三個品牌ONLY、VERO MODA和JACK&JONES仍運營良好,你認為思萊德撤退線下的原因是什么呢?

肆
商業(yè)沒有一成不變,迭代的消費熱點,也促使了一些品牌的淘汰和落寞!
境況不佳而難以為繼的不僅僅是思萊德,曾經(jīng)的女裝之王“拉夏貝爾”也正式宣布退市。其線下門店也從巔峰時近萬家,到如今只剩下300余家。
思萊德關閉1300家線下門店的舉措,也再次說明了服裝實體零售之艱難。但其線上店鋪或將繼續(xù)正常運營,社交平臺與電商旗艦店也還在持續(xù)宣發(fā)。
寒冬過后,思萊德或許會整裝待發(fā),再度重振旗鼓。
彼得伯恩斯坦在《風險》中說那樣:企業(yè)興盛或衰敗,股市繁榮或崩潰、戰(zhàn)爭與經(jīng)濟蕭條,一切都周而復始,但它們似乎總是在人們措手不及的時候來臨。
很多品牌如今已經(jīng)被時代的塵埃徹底壓垮。
正如馬云所說的那樣:“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很美好,但絕大多數(shù)人死在明天晚上”,這就是商業(yè)的殘酷。
商海沉浮,沒有什么是一塵不變的!
時代在淘汰你的時候,甚至連一句再見都不會說!
所以說,在商業(yè)世界中沒有偉大和永恒的企業(yè)法則,只有適應時代的企業(yè)!
這次疫情雖然對于很多企業(yè)來說是打擊,但也是一次重大的機遇。
危機與機遇永遠都會并存于市場之中,而成功往往屬于那些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時代變化的人群!
這次疫情后那些不再適合這個時代的企業(yè)勢必將遭到淘汰,但一批新的企業(yè)也會孕育而生!
參考資料:
《思萊德SELECTED是怎么失去它的男孩們的?》,聯(lián)商網(wǎng)
《關閉1300家門店,SELECTED將撤出中國市場》,新商網(wǎng)
《杰克瓊斯兄弟品牌SELECTED將完全退出中國市場》,界面新聞

微信掃一掃打賞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