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圍繞鄉(xiāng)村振興打造“法治烏蘭牧騎”金色品牌,這是一個非常有意義且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舉措。它將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法治相結合,為鄉(xiāng)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以下是對這一舉措的詳細解讀:
"一、 “法治烏蘭牧騎”的含義和意義"
"“法治烏蘭牧騎”":指的是將法治宣傳教育融入到烏蘭牧騎的演出形式中,通過歌舞、戲曲、小品、說唱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向農牧民普及法律知識,弘揚法治精神,提升他們的法律意識和法治素養(yǎng)。
"意義":
"創(chuàng)新普法形式":傳統(tǒng)的普法方式往往比較單一,而“法治烏蘭牧騎”將法治宣傳教育與文藝表演相結合,更加生動形象,易于被群眾接受。
"提升普法效果":烏蘭牧騎深入基層,深入農牧民群眾,能夠將法治知識送到田間地頭,實現(xiàn)普法的全覆蓋。
"促進鄉(xiāng)村治理":通過法治宣傳教育,可以提高農牧民的法律意識和法治素養(yǎng),引導他們依法表達訴求,依法維護自身權益,從而促進鄉(xiāng)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
"傳承烏蘭牧騎精神":烏蘭牧騎是內蒙古的文化瑰寶,將法治宣傳教育融入其中,既傳承了烏蘭牧騎精神,又賦予了其新的時代內涵。
"二、 “法治烏蘭牧騎”如何助力
相關內容:
“打竹板兒響連天,掃黑除惡總動員,一扶正,二祛邪,創(chuàng)建平安新局面……”
9月4日,內蒙古和林格爾縣,縣烏蘭牧騎的隊員們正準備出發(fā)到舍必崖鄉(xiāng)水口村演出。和林格爾縣文化旅游體育局副局長丁寧告訴《法制日報》記者,“這個群口快板節(jié)目叫《掃黑除惡新風贊》,是我們?yōu)榱伺浜峡h里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創(chuàng)作的節(jié)目,我們不僅在基層給老百姓演,我們還把它錄制成視頻,在縣里的各大媒體平臺反復播放。”
烏蘭牧騎還有一塊牌子,掛在一樓辦公室的墻上:和林格爾縣法治烏蘭牧騎。牌子上面還有一句話:不忘初心,普法永遠在路上。背景是綠綠的草原上,一輛馬車向前馳騁,車上是一群年輕人,擎著一面飄揚的紅旗。
和林格爾縣司法局局長秦少飛說,該縣烏蘭牧騎2018年恢復成立,共有30多名隊員。自成立以來,已經開展各類演出160多場??h里要求烏蘭牧騎每年深入鄉(xiāng)村演出100場,2019年前9個月,已經演出118場,其中涉及法治專項演出25場。
烏蘭牧騎是上世紀50年代出現(xiàn)在內蒙古草原上的文藝宣傳隊。一兩匹馬、一駕勒勒車,五六名青年男女帶著樂器和道具,深入農村牧區(qū),為農牧民獻上喜聞樂見的節(jié)目,服務農牧民群眾的生產生活。2017年11月21日,在烏蘭牧騎建立60周年之際,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的隊員們收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給他們的回信,總書記希望他們永遠做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
總書記的指示一下子打開了內蒙古自治區(qū)司法廳廳長畢力夫的思路。他說:“內蒙古地廣人稀,牧民群眾居住分散,烏蘭牧騎適合于農牧民,適合于邊遠地區(qū),適合于內蒙古,這與我們普法宣傳法律服務的目標高度一致。學習烏蘭牧騎精神,把這種精神與普法宣傳、法律服務相融合,既能滿足群眾對普法創(chuàng)新的需求,也解決了老百姓的法律服務需求?!?/p>
“打造法治烏蘭牧騎,塑造新時期普法宣傳和法律服務的金色品牌”,這一想法立即成為自治區(qū)司法廳黨委一班人的共識。司法廳迅速起草關于打造法治烏蘭牧騎普法宣傳金色品牌的文件,得到了自治區(qū)黨委宣傳部和原自治區(qū)文化廳領導的高度評價和大力支持。2018年4月,自治區(qū)黨委宣傳部、司法廳、文化廳三家聯(lián)合擬定的《關于打造“法治烏蘭牧騎”普法品牌的通知》正式印發(fā)。
2018年5月26日,全區(qū)打造“法治烏蘭牧騎”普法宣傳品牌活動啟動儀式在赤峰市寧城縣舉行,畢力夫莊嚴地將“法治烏蘭牧騎”旗幟授予全區(qū)第一支法治烏蘭牧騎——寧城縣“法治烏蘭牧騎”隊長包顯文,標志著內蒙古自治區(qū)打造“法治烏蘭牧騎”金色普法品牌活動正式啟動。
畢力夫說,烏蘭牧騎不僅扎根草原,傳遞黨和政府的聲音,烏蘭牧騎隊員還一專多能,幫助牧民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許多困難。法治烏蘭牧騎也要繼承烏蘭牧騎的光榮傳統(tǒng),通過深入基層演出送法的同時,還要利用自己的專長,現(xiàn)場開展法律咨詢和法律服務,讓群眾通過藝術欣賞學習法律知識的同時,還可以近距離獲得法律服務。
文件下發(fā)以后,全區(qū)上下迅速掀起法治烏蘭牧騎建設和法治文化宣傳的新高潮。全區(qū)90支專業(yè)烏蘭牧騎每年每個團隊至少創(chuàng)作6臺法治類節(jié)目,面向基層和“老少邊窮”地區(qū)演出;全區(qū)組建業(yè)余烏蘭牧騎100余支,舉辦“法治烏蘭牧騎”演出120余場次。烏蘭牧騎編排的“數來寶”“說法班會”“普法大篷車”等普法文藝形式深受群眾喜愛?!胺ㄖ螢跆m牧騎”在內蒙古大地唱響,成為普法宣傳的“紅色文藝輕騎兵”,助推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健康開展。
畢力夫說:“打造法治烏蘭牧騎的過程也是一個創(chuàng)新的過程、完善的過程?!眹@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圍繞鄉(xiāng)村法律宣傳的痛點和難點,2018年9月,自治區(qū)司法廳開始策劃運用動漫劇形式宣傳普及法律知識。通過大數據平臺,該廳篩選出有關鄉(xiāng)村振興和群眾關心的法律問題,經過數月的創(chuàng)作修改,又通過精益求精的制作,20集普法動漫劇《小司來了》于2019年3月全部完成。該劇于4月17日在內蒙古電視臺首播,成為內蒙古自治區(qū)法治烏蘭牧騎金色普法品牌的又一創(chuàng)新舉措。
法治烏蘭牧騎系列普法動漫劇《小司來了》塑造了以“小司”為主角的一個蒙古族家庭,所遇到的各種各樣問題及如何正確運用法律法規(guī)解決問題的故事?!缎∷緛砹恕房傋迦肆簞嵳f,這部片子通過生動活潑、幽默輕松的藝術形式,以案說法,講述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依托內蒙古自治區(qū)司法廳的公共法律服務資源,將具體的黨的方針政策與百姓的法律需求相結合,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讓廣大基層群眾接受普法教育。
據不完全統(tǒng)計,《小司來了》開播以來,宣傳報道及轉播量達43200條以上,總點擊量達到1億次。在獲評了內蒙古自治區(qū)“五個一工程”獎后,2019年9月,《小司來了》又在中央政法委舉辦的全國第四屆平安中國“三微”比賽中斬獲微動漫作品獎。(記者 史萬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