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絨被的價格跨度確實很大,從幾百塊到幾十萬都有。這背后涉及材質(zhì)、工藝、品牌、設(shè)計等多個因素,所以“值不值”并沒有一個絕對的答案,關(guān)鍵在于"你的需求、預(yù)算和購買目的"。
我們可以從幾個維度來分析:
"一、 價格差異的原因:"
1. "羽絨本身的品質(zhì):"
"種類:"鵝絨通常比鴨絨更蓬松、保暖性更好,絨子含量(Fill Power)更高。高 Fill Power 的羽絨(如 800FP、900FP 甚至更高)代表相同重量下能鎖住更多空氣,保暖性更強(qiáng)。
"絨子含量:"高絨子含量(如 90/10 鵝絨,甚至 100% 鵝絨)意味著羽絨更細(xì)膩、輕盈、保暖、耐用。低絨子含量(如 70/30)則混雜了更多小絨絲,可能不夠蓬松,容易結(jié)塊。
"產(chǎn)地:"不同地區(qū)的羽絨品質(zhì)也可能存在差異,例如挪威、丹麥等北歐國家常被認(rèn)為是優(yōu)質(zhì)羽絨的產(chǎn)地。
2. "面料的選擇:"
"材質(zhì):"從普通的滌綸到高支高密的棉麻、天絲、絲綢,甚至羊羔皮等,面料的價格和舒適度差異巨大。高檔面料更親膚、透氣、耐用。
"工藝:
相關(guān)內(nèi)容:
如何挑選羽絨被
冬天到了,我們來說說羽絨被,市場上羽絨被貴的將近十幾萬,讓人瞠目結(jié)舌,便宜的只有幾百元。羽絨被的售價為什么會相差這么大?一起來看記者調(diào)查。
浙江省杭州市的蕭山區(qū),被稱為“中國羽絨之鄉(xiāng)”,這里有大大小小幾百家生產(chǎn)羽絨制品的企業(yè),記者在這里進(jìn)行了調(diào)查。
記者:我聽說咱們這好像有一條19.9萬元的被子。
廠家負(fù)責(zé)人:就是這一條被子,是的。
記者:可是我沒有看出來它有什么不同呀?怎么會賣那么貴呢?
廠家負(fù)責(zé)人:里面的絨不同
廠家負(fù)責(zé)人說,這床羽絨被之所以售價為199999元,主要是因為被子的填充物比較特別—— 填的是冰島的雁鴨絨。冰島,記者沒有去過,雁鴨,也是頭一次聽說,看上去并不起眼的雁鴨絨究竟有什么特別之處?為何能賣出這么高的價格?
羽絨被店家:它一年的出產(chǎn)量,總共原料只有2000公斤。在我們中國,大概一年進(jìn)口的話也就是只有幾十公斤。
物以稀為貴!商家坦言,這就是這床羽絨被價格將近20萬元的主要原因。至于說是否能賣出去,并沒有指望。對于店家說的“來自冰島的雁鴨絨”,記者無法確定。那么,這些絨,真的就比其它的絨更保暖嗎?
羽絨被店家:那么實際上我們國內(nèi)的白鵝絨呢,它也是非常好的。雙人被的話也只要用到1.3公斤,保暖程度就足夠了。
雖然擺著極高價羽絨被的產(chǎn)品,但店家都說,國產(chǎn)的白鵝絨和這種稀有的羽絨相比,保暖性并無法多大差異,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國產(chǎn)鵝絨的羽絨被是更實惠的選擇。
那么,國產(chǎn)的白鵝絨做成的羽絨被有哪些差異呢?做了20多年羽絨被生意的章軍華告訴記者,決定一床羽絨被的價格因素,一是被套的面料。另一個是填充羽絨的技術(shù)。在章軍華這里,一千元錢,只是一床95%白鵝絨被子的成本價,如果進(jìn)入在商場,還得加上品牌費用和商場入住費等,消費者在商場看到的價格一般是批發(fā)價的四倍左右!說白了,決定羽絨被價格的最重要因素是羽絨的成本。對章軍華來說,1000元錢的被子里,羽絨的成本大約占到700元到800元,所以,有些宣稱95%含絨量的被子,售價只有幾百元錢,章軍華認(rèn)為,一般情況下不會有。那么,消費者怎么挑選一床既保暖又舒適的高品質(zhì)羽絨被呢?商家說主要看蓬松度。
章軍華:所以挑羽絨被的時候,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你壓下去,它是不是很快地彈起來。像這條被子已經(jīng)放上去就很顯效果了,特別的高,95%的含絨量,它很快就會彈起來。
冬季保暖——羽絨服,你會穿嗎?
和羽絨被相比,羽絨服更是大家冬天不可或缺的保暖用品,無論北方南方,無論男女老少,幾乎每個人都會有一件或者多件羽絨服。那么,今年的羽絨服價格是什么樣子呢?記者來到了杭州蕭山的一家羽絨服門店。
記者:這個羽絨服要多少錢呀?
羽絨服店家:299元,這款的話要1299元。因為它90的絨。
在杭州蕭山的一家羽絨服加工企業(yè),記者見到了企業(yè)負(fù)責(zé)人傅妙奎,他從事羽絨服生產(chǎn)加工20多年。他只要用手一摸,就知道羽絨服品質(zhì)的好壞。傅師傅說,判斷羽絨服好壞的第一步就是看面料手感。相比羽絨被使用純棉面料的被套,羽絨服外面料都用份量輕、成本低的化纖面料,這樣穿起來人會感覺輕快便捷。所以,手感輕軟精細(xì)不鉆毛的面料屬于上乘。判斷羽絨服的好壞的第二步,那肯定是鴨絨的質(zhì)量和含量了。這里面有什么講究呢?在老傅的羽絨服加工車間,記者看到了一件羽絨服充絨的全過程。
傅妙奎:實際上是要先一塊羽絨服里面幾片拼起來,然后首先要先充好絨,然后再去拼,這個沒辦法,是要靠手工的沒辦法。
原來,一件羽絨服在充絨時會分成大約二十塊小片,充絨后再由工人手工縫制成一件完整的羽絨服。老傅說,在選擇羽絨服時,一定要分清充絨量和含絨量這兩個概念。充絨量是指羽絨服填充的全部羽絨的重量,它只能表明一件衣服的厚重程度。含絨量指的是羽絨里面絨的比例,如果一件正規(guī)的羽絨服標(biāo)注的是含絨量80%,這就意味著,另20%是小羽毛。含絨量多少表明了羽絨服的質(zhì)量好壞。
含絨量越高,蓬松度越好,而蓬松度正是決定羽絨服是否保暖的關(guān)鍵因素。怎么辨別一件羽絨服的蓬松度高低呢?
傅妙奎:衣服恢復(fù)得越快品質(zhì)越好,含絨量也越高,我們來保暖來講的話含絨量實際上我們這里當(dāng)然是越高越好,但是這個東西我覺得90%是浪費,實際上到75%以上保暖就夠了。
一件正規(guī)廠家的羽絨服,如果含絨量在75%,那另外的25%就是小羽毛,這樣的羽絨服,既有保暖性,份量又輕。所以,羽絨服,并不是越重越好;當(dāng)然也不是越軟越好,因為市場上有一些羽絨服,將回收絨、飛絲、掃地毛等重新加工填充到衣服里,從外面摸,雖說是軟軟的,卻摸不到小羽毛,這樣的衣服要小心。記者了解到,對于羽絨服生產(chǎn)廠家來說,含絨量在70%到90%之間的羽絨原料,成本價在每公斤220元到280元錢之間,做成一件沒有其它裝飾的羽絨服,每件衣服的成本價并不貴。
傅妙奎:這樣一個羽絨服我們的成本,就包括絨、面料,包括我們這些人工的話我大約估計在150元到160元之間。那如果是白鵝絨,90%的話要200元左右成本。
兩百元,只是最基本的價錢。如今,一件羽絨服上承載的設(shè)計費和品牌費,占據(jù)了衣服價格的大頭,在羽絨服這個行業(yè),一個好的設(shè)計師年薪可以達(dá)到幾百萬,這也直接影響著羽絨服的價格,如果再加上稅錢、商場入住費等,消費者看到的價格可就是幾千元甚至上萬元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