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您觀察到的現(xiàn)象確實存在,并且是當前運動品牌市場的一個重要趨勢。我們來詳細拆解一下:
"一、 運動品牌整體利潤面臨的挑戰(zhàn)"
近年來,雖然運動休閑風潮持續(xù),運動品牌整體市場規(guī)模依然龐大,但許多主流運動品牌確實面臨利潤下降的壓力。主要原因包括:
1. "激烈的市場競爭:"
"傳統(tǒng)運動品牌:" 如耐克(Nike)、阿迪達斯(Adidas)等面臨內(nèi)部競爭加劇,產(chǎn)品線重疊,價格戰(zhàn)時有發(fā)生。
"快時尚品牌:" Zara, H&M 等將運動元素融入快時尚,以更低的價格搶占市場份額。
"新興運動品牌:" 如 Allbirds(全鳥)、Vans(范斯)、Lululemon(露露檸檬)等,它們專注于細分市場,提供獨特的產(chǎn)品和體驗,吸引特定消費群體。
"線上品牌:" 如 SHEIN、PUMA(彪馬)的線上渠道,以低價和快速上新吸引消費者。
2. "消費者需求變化:"
"健康意識提升:" 運動成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但消費者對“必需品”和“潮流單品”的界限越來越清晰。
"追求個性化和體驗:" 消費者不再滿足于購買產(chǎn)品,更看重品牌帶來的文化認同、社群歸屬和購物體驗。
相關內(nèi)容:
一條瑜伽褲撐起的百億神話,居然開始掉鏈子了。5月13號美股收盤,lululemon跌到五年最低,市值蒸發(fā)掉一個安踏。

財報里那句“凈利潤五年來首次下滑”像一記悶棍,把投資人打懵。

我盯著屏幕第一反應:當年排隊買Align的那群supergirls,是不是已經(jīng)生完娃改穿優(yōu)衣庫了?
她們確實老了。
我朋友圈里最典型的Lisa,三年前還曬晨跑+綠色果蔬汁,現(xiàn)在頭像換成二胎腳丫,最新一條動態(tài)是求推薦平價哺乳內(nèi)衣。
她衣柜里那七八條千元瑜伽褲,腰頭早被肚子撐變形,洗得發(fā)白也舍不得扔,因為“扔了好像承認自己再也穿不下”。
品牌最怕這種沉默的告別——用戶不是不愛你,只是生活把她們推去了別處。
新來搶地盤的是Alo Yoga。
它把店直接開在lululemon隔壁,櫥窗里模特穿露腰短上衣,配低腰喇叭褲,腰線比我大學時還低。
小紅書上一搜,全是05后打卡,文案統(tǒng)一:松弛感、老錢風。

價格差不多,但版型更辣,顏色更嗲,拍照顯腿長兩米。
對小姑娘來說,一條褲子能不能練瑜伽不重要,能出片才關鍵。
Alo一年干到15億美金,靠的就是這股“我穿故我在”的社交貨幣。
另一邊,Vuori更雞賊。
它先籠絡男人,再殺回女裝。
我男朋友去年開始穿Vuori的短褲,理由簡單粗暴:口袋夠深,遛狗能塞手機+鑰匙+狗糧。
今年我路過門店,發(fā)現(xiàn)女裝區(qū)多了莫蘭迪色運動bra,面料軟得像貓肚子。
一問店員,說女顧客占六成,都是被男朋友安利來的。

男女通吃這招,lululemon想學也晚了——它男裝線始終像后媽養(yǎng)的,占比低得可憐。
說到底,lululemon成也窄眾,敗也窄眾。
當年ChipWilson把瑜伽褲賣給“年薪十萬美金、喝羽衣甘藍、住loft”的精英女,精準得像狙擊。
但狙擊槍的缺點是,子彈打光就啞火。
耐克有喬丹,阿迪有梅西,連亞瑟士都能靠KAYANO跑鞋翻紅,lululemon除了瑜伽褲還有啥?
它試過推男鞋,結(jié)果被網(wǎng)友吐槽“像護士鞋”;出跑步系列,被專業(yè)跑者嫌棄“支撐不夠”。
想擴張,卻每一步都踩空。
更慘的是,中國本土品牌開始圍獵。

伯希和一條沖鋒衣賣699,直播間里主播直接拿尺子量衣長,“亞洲人版型不卡脖子”,彈幕刷瘋了。
凱樂石更絕,把一件羽絨服賣到三千,評論區(qū)罵貴,轉(zhuǎn)頭雙十一預售榜第一。
為啥?
人家真去爬過珠峰,把國旗插在那兒拍照,硬核到讓人閉嘴。
對比之下,lululemon還在講“sweat life”的抽象故事,年輕人聽膩了。
老用戶流失,新用戶不認,擴張品類又水土不服。
這劇情我看過——隔壁安德瑪早演過一遍。
當年UA靠緊身衣干翻阿迪,后來非要學耐克做籃球鞋,庫里簽名鞋賣成庫存災難,現(xiàn)在混到虧損2億美金。

運動品牌的宿命就是:當你想討好所有人,離死就不遠了。
寫到這里,我翻了下衣柜,那條經(jīng)典黑色Align還在,褲腳起了球,像提醒我:再鋒利的定位,也敵不過時間。
品牌和人一樣,中年危機的標志不是長胖,是開始拼命證明自己還年輕。
lululemon現(xiàn)在需要的不是新顏色,是找到下一個“瑜伽褲”——能讓新一代心甘情愿掏錢的靈魂單品。
找不到?
那就安心當個中產(chǎn)老錢,別硬擠小姑娘的露腰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