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非常具體且嚴峻的商業(yè)挑戰(zhàn)。Esprit(艾絲普麗)若想重回亞洲市場,但面臨資本匱乏的局面,確實步履維艱,但這并不意味著完全沒有機會。以下是一些關鍵的分析點:
"挑戰(zhàn) (Challenges):"
1. "資本限制:" 這是最核心的問題。缺乏資金會嚴重影響品牌重建的各個方面,包括:
"市場調研與定位:" 準確把握目標市場的最新趨勢和消費者需求。
"產品開發(fā)與更新:" 設計符合亞洲審美和需求的、有競爭力的產品。
"渠道建設與拓展:" 無論是線上電商平臺、線下門店,還是與本地零售商合作,都需要投入。
"營銷與推廣:" 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重新建立品牌知名度和吸引力,需要大量營銷預算。
"運營成本:" 包括人員工資、物流、庫存管理等日常開銷。
"技術與數字化:" 適應電商化、數字化營銷的趨勢。
2. "品牌形象老化與認知度下降:" Esprit 在亞洲市場,尤其是年輕消費者心中,形象可能已經顯得有些過時。需要投入資源進行品牌重塑和年輕化。
3. "激烈的市場競爭:" 亞洲市場(如中國、東南亞)是快時尚和休閑服飾的沃土,已有眾多強大的國內外品牌(如 Zara, H&M, Uniqlo, Shein, CROQUIS, 以及眾多本土品牌
相關內容:
記者 | 陳奇銳
編輯 | 樓婍沁
時裝品牌Esprit顯然還在對亞洲市場念念不忘。
根據香港《明報》,Esprit母公司思捷環(huán)球近日對外披露新一輪轉型計劃。新上任的產品開發(fā)總裁Sang Langill作為此輪改革的核心人物,未來將推動Esprit拓展電子商務渠道,同時計劃在2022年推出全新產品系列,回歸亞洲市場也被提上日程。
Esprit曾經是80后和90后心中的時尚“白月光”。這個于1968年成立于美國,總部設在德國,但最終在香港上市的品牌,巔峰時期在全國近百個城市開設有數百家直營店和加盟店。在Zara和H&M到來之前,Esprit是時尚的化身,人們可以在店中尋到任賢齊和范冰冰等明星的身影。
更為人津津樂道的是,Esprit進入中國市場離不來演員林青霞的丈夫邢李原的推動。邢李原起初擔任Esprit的采購代理商,建立起品牌的亞洲銷售網絡后,于1993年將Esprit亞洲業(yè)務和資產在港交所上市。

轉折點出現在2008年。這一年,邢李原從思捷環(huán)球全身而退,而在更早之前的2006年他已經辭去董事會主席和CEO的職位。無從考證邢李原是否因預測到Esprit頹勢難掩而選擇離開,但在2009財年,公司營業(yè)額和凈利潤分別下滑7.4%和27.4%。
長達15年高速增長的時代落幕了。
這之后,思捷環(huán)球的營收表現便一路從下滑跌到虧損。從2018年年報開始,思捷環(huán)球歷年分別虧損了25.54億港元、21.44億港元和39.92億港元。盡管2021中期錄得自2017年中報以來的首次盈利,但并不是靠賣了更多衣服,而是得益于物業(yè)、廠房及設備的減值虧損減少以及一系列控制成本的手段。
它也不是沒有嘗試過改革,但市場反響最終總是不如思捷環(huán)球的預期。2018年,思捷環(huán)球在意識到各種補丁式改革的無效之后,終于推出了首個完整的改革重組計劃。當時的首席執(zhí)行官Anders Kristiansen表示,計劃將包括簡化產品分類、削減總部員工以及重塑品牌形象等舉措。

在區(qū)域上,亞洲市場是思捷環(huán)球押注的重心。依照計劃,Esprit在2023年前要在中國開設220家門店,除中國以外的亞洲其他地區(qū)則新開78家門店。而為了達成這一目標,思捷環(huán)球在2019年年底與中國服裝品牌GXG母公司慕尚集團簽訂合作協(xié)議,后者將全權負責Esprit在中國內地的運營。
一開始,合作推進頗為順利。思捷環(huán)球和慕尚集團按照計劃,在2020年年中關閉了Esprit在中國內地的所有線下門店以及線上渠道。在對品牌形象進行重塑后,Esprit將以新的形象重新出現在中國消費者面前。
但在同年8月,思捷環(huán)球一紙訴狀稱慕尚集團未能如約成立合資公司,嚴重違反了合資協(xié)議條款。作為反擊,慕尚集團表示不接受思捷環(huán)球的任何指控。而在雙方爭執(zhí)陷入膠著之時,Esprit已經在事實狀態(tài)上中斷了中國內地業(yè)務,隨后品牌在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中國臺灣以及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業(yè)務也逐漸停止,標志著Esprit已經離開亞洲市場。

由于疫情的影響,思捷環(huán)球在亞洲之外的日子也不好過。疫情期間,思捷環(huán)球位于德國的6間附屬公司申請了破產保護。德國市場貢獻了Esprit超過一半的銷售額。失守德國市場,讓思捷環(huán)球的處境更為艱難。
Zara和H&M等快時尚品牌崛蠶食了Esprit的市場,但導致衰退的根本原因,還是在于其保守的產品設計和運營策略。和Zara這種緊跟潮流趨勢的品牌相比,Esprit的設計算不上亮眼。而即使是基本款,也有優(yōu)衣庫這類使用更具性價比面料的品牌存在。
在夾縫之中,Esprit落在了尷尬的中間位置。
受到過去幾年快時尚寒冬的影響,諸如Topshop和New Look等品牌已經頹勢難掩,僅有Zara和優(yōu)衣庫等少數體量龐大的頭部快時尚品牌依然在穩(wěn)健增長。和奢侈品市場一樣,快時尚市場也出現了明顯的馬太效應。在強者越強的局勢下,Esprit若想奪回亞洲市場,需要面對的挑戰(zhàn)只會比往日更多。

微信掃一掃打賞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