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IN的全球崛起讓法國感到不安,主要原因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1. 經(jīng)濟利益受損:"
"沖擊本土品牌:" SHEIN以極低的價格和快速時尚模式搶占市場,對法國本土服裝品牌造成巨大沖擊。法國擁有悠久且高端的時尚產(chǎn)業(yè),SHEIN的低價策略威脅到本土品牌的生存空間,導致市場份額下降、銷售額減少,甚至引發(fā)裁員。
"搶奪供應鏈資源:" SHEIN龐大的訂單量對全球供應鏈造成壓力,包括原材料、生產(chǎn)設備和勞動力等。這可能導致法國服裝企業(yè)難以獲得所需的資源,進一步削弱其競爭力。
"稅收流失:" SHEIN的線上銷售模式以及在一些國家設立避稅島,導致法國政府難以從其經(jīng)營活動中獲得應有的稅收收入。
"2. 對勞工權益的擔憂:"
"血汗工廠質疑:" SHEIN的快速時尚模式依賴于低成本的生產(chǎn)方式,其供應鏈中存在大量“血汗工廠”的指控。這引發(fā)了法國社會對勞工權益的擔憂,包括工作時間過長、工資過低、工作環(huán)境惡劣等問題。法國注重勞工保護,SHEIN的這些做法與其價值觀相悖。
"道德消費壓力:" 法國消費者越來越關注產(chǎn)品的道德和可持續(xù)性,SHEIN的商業(yè)模式因其對勞工權益的潛在損害,可能影響其在法國市場的聲譽和消費者認可度。
"3. 對時尚產(chǎn)業(yè)生態(tài)的破壞:"
"快時尚
相關內(nèi)容:
不久前,一則消息同時震動了全球時尚界和財經(jīng)界:中國跨境時尚巨頭SHEIN宣布將在法國開設其首批實體店,首次嘗試線下零售。然而,SHEIN的入駐消息甫一傳出,隨即引起激烈討論,討論中也有當?shù)夭簧倨放坪兔癖姷姆磳β曇簟?/p>
巴黎春天百貨門口,還沒掛出招牌,抗議標語先貼滿櫥窗。罰款1.5億歐元、最低10歐元環(huán)保稅、可能全面禁廣告,三條殺威棒接連落下,目標只有一個:把一件連衣裙賣9.9歐元的SHEIN擋在城外。法國政府沒點名,但文件里每一條都寫著“高頻上新+超低單價”,槍口對準誰,路人都能看懂。

更狠的是歐盟正在查的小額包裹免稅漏洞。價值低于150歐元的包裹,原來通關不用交關稅,SHEIN每天往歐洲發(fā)幾十萬個小包,等于合法避稅。一旦口子收緊,9.9歐元的基礎款得先漲3歐元,價格優(yōu)勢瞬間被掰掉一顆門牙。

本土品牌松了口氣?未必。Zara、H&M在法國門店一年上新不過三四千款,SHEIN一周就能甩出七八千款,庫存周轉最快只要7天。傳統(tǒng)模式先下單再賣,賣不掉就打折倒進非洲沙漠;SHEIN先賣三五十件測款,爆款立刻追單,滯銷直接砍線,連打折環(huán)節(jié)都省了。法國人算過賬,同樣賣一條裙子,SHEIN從打版到上架平均14天,本地品牌需要6個月,光時間差就能打三場季末促銷。

于是政府搬出環(huán)保大旗。2024年3月生效的快時尚法案規(guī)定,低價高頻品牌每件最高交10歐元環(huán)保稅,電視、網(wǎng)絡、公交站廣告一律停播。表面是減碳,實際是抬價:10歐元稅加上去,9.9歐元裙子得賣19.9,利潤被啃掉一大塊。法國本土奢侈品牌卻不受影響,LV、Dior一年上新兩次,完全符合“低頻”標準,環(huán)保稅為0,廣告照播。

SHEIN的反擊也干脆。先宣布五年砸5000萬歐元在巴黎建“可持續(xù)創(chuàng)新中心”,專研環(huán)保面料;再跟老牌百貨SGM合作,把滯銷庫存回收率提到90%,等于告訴消費者:衣服穿舊了拿回門店,能換折扣。線下店還沒開,公關戰(zhàn)先打平一局。很多留學生說,法國人一邊罵,一邊凌晨蹲官網(wǎng)搶限時折扣,服務器擠爆的場面堪比搶演唱會門票。

更深層的焦慮是話語權。巴黎穩(wěn)坐全球時尚第一把交椅靠兩件事:奢侈品牌總部、買手店密度。SHEIN如果大規(guī)模落地,大批設計師、打版師、面料商會被更高工資挖走,人才流失,巴黎時尚周的金字招牌就會松動。法國國家時裝協(xié)會內(nèi)部報告寫得直白:失去人才,巴黎就會從標準制定者變成看客。于是罰款、征稅、禁廣告,三板斧全往人才護城河上招呼。
歐盟的關稅調(diào)查則是第二道鎖。2024年5月消息,布魯塞爾考慮取消150歐元以下免稅線,一旦落地,所有中國跨境平臺都得補交關稅。法國順勢推一把,把SHEIN的進貨成本抬高,本地品牌就能喘口氣。算盤打得響,卻忽略蝴蝶效應:成本上漲,SHEIN大概率把倉庫挪到西班牙、意大利,照樣輻射全歐,巴黎反而少了物流稅收,為他人作嫁衣。

消費者層面,10歐元環(huán)保稅最后誰掏?官方說法企業(yè)承擔,賬卻會算在價格里。月薪稅后1800歐元的年輕人,原來花20歐元能買兩件T恤,以后只能買一件,預算不變,只能少穿一次。環(huán)保目標達成,錢包卻癟了,底層支出直接上升。法國綠黨議員私下承認:稅是手段,減少購買才是目的,至于窮人穿什么,只能先靠二手店。

SHEIN的柔性供應鏈也在變。2024年平臺開放第三方賣家,家居、美妝、寵物用品全上線,服裝占比從80%降到55%,等于告訴歐洲:就算衣服被稅,還有化妝品、靠墊、水杯繼續(xù)走小額包裹。品類分散,風險被切成多塊,單一法案再難一拳打中要害。很多小工廠跟著喝湯:廣東一家做寵物雨衣的廠,三個月接到20萬件訂單,機器24小時轉,工人工資每小時漲5塊。

法國若繼續(xù)加碼,SHEIN大概率復制美國套路。2023年美國阿肯色州總檢察長起訴SHEIN侵犯版權,結果企業(yè)花1500萬美元和解,門店照開,銷量反漲30%。歐洲真把路堵死,SHEIN可以放棄巴黎,去米蘭、馬德里、柏林,照樣直播賣貨。到時候巴黎時裝周依舊燈光璀璨,卻可能失去最年輕的客流:15到25歲女孩,提前坐高鐵去別國血拼,退稅都留給鄰居。

真正該緊張的其實是中間層。奢侈品牌有百年壁壘,快時尚有中國供應鏈,夾在中間的法國本土中小品牌最尷尬:價格比不過SHEIN,故事比不過LV,環(huán)保稅一來,成本再被抬高一層。2024年4月,里昂一家三十年歷史的家族女裝廠宣布關門,120名工人失業(yè),老板在鏡頭前只說了一句話:我們輸給了時間。這句話,法國媒體沒敢放大,卻點破了整場戰(zhàn)役的殘酷:商業(yè)競爭從來不是誰高貴誰贏,而是誰跑得快誰活。
SHEIN線下店開業(yè)那天,門口大概率排長隊。有人抗議,有人搶購,同一秒發(fā)生。法國政府可以罰款,可以征稅,卻擋不住一個最簡單的邏輯:年輕人需要便宜又好看的衣服,誰滿足需求,誰就能在香榭麗舍大街站穩(wěn)腳跟。至于環(huán)保、關稅、本地就業(yè),所有宏大議題,最后都要經(jīng)過消費者錢包投票。選票結果,往往比議會里的辯論來得更快、更直接。

微信掃一掃打賞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