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這確實是很多第一次去上海或者從北方來的朋友會有的一個“發(fā)現(xiàn)”!你觀察得很仔細。
這背后其實有幾個原因:
1. "氣候與設計理念的差異":
"上海氣候":上海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濕熱,冬季濕冷,春秋短暫。雖然冬天也有寒風,但通常不像北方那么干冷刺骨,而且室內(nèi)暖氣普遍。因此,對于防寒保暖來說,北面、駱駝這種主打厚重、功能性(有時甚至有點“戶外”感)的羽絨服,在上??赡茱@得有些“重”或“累贅”。
"時尚潮流":上海作為時尚前沿城市,服裝潮流變化更快。始祖鳥(Arc'teryx)、凱樂石(Keller Stone)等品牌通常定位更偏向戶外探險、運動休閑,并且設計上更注重輕量、功能性、時尚感和科技面料(如防水透氣)。這些特點更符合上海市民(尤其是年輕群體)對日常穿著的需求,既實用又顯得更“洋氣”或“專業(yè)”。
2. "消費觀念與品牌認知":
始祖鳥、凱樂石等屬于國際知名戶外品牌,價格通常較高。上海的整體消費水平相對較高,市民對于品牌和品質(zhì)有一定追求,這些品牌在戶外和運動愛好者中有較好的口碑和認知度。選擇它們,有時也帶有一定的身份認同或
相關內(nèi)容:
上海街頭沖鋒衣?lián)Q血:萬元始祖鳥排隊搶,千元凱樂石賣斷碼,北面駱駝被晾在角落當校服。
2023年10月南京西路安踏旗艦店開門前半小時,四十多人站在冷風中,保安一次只放五個,進去直奔二樓玻璃柜,那里掛著一件AlphaSV,標價10200元,每人限購一件,刷完卡不試直接走人。同一天,天貓雙11預售榜,凱樂石Mont沖鋒衣定金鏈接被拍空,客服掛出告示“補貨等七天”,而北面旗艦店的折扣區(qū)堆著1999元的1996羽絨服,頁面顯示月銷只有三位數(shù)。數(shù)據(jù)不會說謊,安踏財報寫得很白:始祖鳥中國區(qū)一年漲60%,上海貢獻最大;凱樂石自己宣布45%增速,把駱駝擠出前三。街景、庫存、財報三條線交叉,指向同一個動作——中產(chǎn)把衣柜里的logo換了。

他們?yōu)槭裁磽Q?北面、駱駝過去五年在中學門口發(fā)券,直播間里199元沖鋒衣送背包,銷量暴漲的同時,假貨跟著滿天飛,學生撞衫、外賣撞衫、代購也撞衫,logo從稀缺變成背景板。品牌方嘗到甜頭,繼續(xù)加單,二級市場吊牌價直接腰斬,原價買家成了冤大頭。當一件衣服沒法再提供“我跟你不一樣”的信號,它就失去社交貨幣,被拋棄只是時間問題。中產(chǎn)要的是一眼能辨的身份證,萬元始祖鳥把門檻拉到月薪兩萬以上,假貨成本太高,自然少;凱樂石把價格釘在兩千到四千,技術對標始祖鳥,三分之一價錢就能拿到“國產(chǎn)硬殼”光環(huán),預算稍低的人也能上車,兩條賽道同時收割。

安踏集團看得很透,把始祖鳥門店做成山景樣板,玻璃上結著人造霜,導購穿的是下一季新品,消費者進門先體驗-10℃冷風,再花一萬塊買“安全感”。凱樂石沒有造景預算,直接把中國登山隊隊服掛在最顯眼位置,旁邊擺一張珠峰照片,標注“海拔8848米同款”,用國家隊的背書替代高成本裝修,一樣把“專業(yè)”釘進顧客腦子。一個用場景砸錢,一個用國家隊省錢,目的相同:讓衣服看起來不只是衣服,而是通往山野世界的門票。

上海街頭還把沖鋒衣當西裝穿。金融男把AlphaSV套在襯衫外面,袖口露出勞力士;廣告公司在嘉里中心樓下抽煙,女生穿粉色凱樂石配Lululemon瑜伽褲,腳踩薩洛蒙XT-6,亮色撞色拍照一發(fā)小紅書,點贊立刻破千。功能不再只是防風防雨,還要在寫字樓里發(fā)光。北面也注意到這股風,推出UrbanExploration系列,想復制當年爆款,可定價一公布,2998元,和凱樂石高端線撞個正著,技術故事又講不過,消費者直接滑走頁面。駱駝更直接,把logo放大,去露營展送折疊椅,結果年輕人把椅子拿走,衣服留在展位。

數(shù)據(jù)繼續(xù)往下滾,2024年3月始祖鳥在上海恒隆開會員私享室,進門必須出示消費記錄,門檻五萬元,開業(yè)當天只發(fā)五十張函,二手平臺立刻掛出“代預約”500元一次。凱樂石反手在天貓上線“Mont沖鋒衣以舊換新”,舊衣無論品牌一律抵300元,48小時回收1.2萬件,其中30%是北面。一個拉高入會墻,一個拆掉換新檻,一個向上卷,一個向下卷,卷的都是同一批想換身份的人。

北面和駱駝不是沒機會,只是慢了一整拍。北面把希望押在1996羽絨服的復古潮流,可上海冬天零上五度,穿羽絨服太熱,沖鋒衣正好;駱駝把設計部搬到廣州,想靠潮牌聯(lián)名翻身,第一批貨還在倉庫,始祖鳥已經(jīng)聯(lián)合英國設計師推出“Veilance”黑色極簡系列,1.5萬元一件,上海港匯恒隆預售三天售罄。節(jié)奏差一步,市場就翻頁,沒人等你補課。

沖鋒衣的戰(zhàn)場走到今天,價格帶已經(jīng)分明:萬元以上是始祖鳥自留地,兩千到四千凱樂石猛攻,千元以下北面、駱駝、迪卡儂混戰(zhàn)。再往下,還有拼多多199元“平替”排隊。每一檔都對應一個收入階層,也對應一張社交名片。買始祖鳥的人要的是“我玩得起”,買凱樂石的人想表達“我懂行”,買北面的人只能說“我還在”。當衣服把階層釘?shù)盟浪赖?,錢包自己就會說話。

上海街頭的風繼續(xù)吹,下一輪換血會輪到誰?有人已經(jīng)把目光盯上日本品牌Montbell,800克羽絨夾克售價兩千,輕便數(shù)據(jù)世界第一,代購圈開始囤貨。也有人盯上波蘭品牌Pajak,1.3萬元羽絨睡袋出圈,沖鋒衣還會遠嗎?中產(chǎn)的游戲沒有終點,只有更新。你今天花一萬買的硬殼,明年可能就成了校服,后年連校服都嫌貴。想永遠站在鄙視鏈頂端,就得不停換logo,換故事,換門票。

花一萬買件衣服真能換來尊重,還是只是給品牌打工?

微信掃一掃打賞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