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提到的“第一夫人們鐘愛的品牌,正在重塑時尚圈”可能指的是近年來一些第一夫人們通過自己的選擇和影響力,推動了時尚界的一些變革。這些第一夫人們不僅作為國家元首的妻子,也是時尚的倡導者,她們的選擇往往能夠引領潮流,影響時尚產業(yè)的發(fā)展。
例如,美國前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就曾通過她的著裝選擇,支持了美國本土設計師,提高了美國設計的國際地位。她經常穿著由美國設計師設計的服裝,這些設計師的作品因此獲得了更多的關注和認可。她的時尚風格也被許多人模仿,成為了一種流行的時尚風格。
此外,英國前第一夫人薩默爾·馬克斯(薩默爾·卡梅隆·皮爾斯)也以其獨特的時尚風格著稱,她經常穿著由小眾設計師設計的服裝,推動了小眾設計的流行。
這些第一夫人們通過自己的選擇,不僅展現了個人魅力,也推動了時尚產業(yè)的發(fā)展,重塑了時尚圈。她們的選擇往往更加注重舒適、實用和個性化,而不是單純追求奢華和炫耀。這種趨勢也反映了時尚界正在從單純追求奢華和炫耀,轉向更加注重舒適、實用和個性化的方向發(fā)展。
相關內容:
迪奧是各國第一夫人的“心頭好”,杰奎琳·肯尼迪曾開啟“霓裳外交”,法國前第一夫人卡拉·布呂尼-薩科齊引發(fā)了大眾對迪奧的搶購,Lady Dior手袋因向戴安娜王妃致敬而得名,梅拉尼婭穿著迪奧的經典波點連衣裙陪特朗普二度參選總統……
而今,迪奧品牌對女性和女性特質的定義,不應該再對標半個多世紀前的社會境況?!皞鞒械拇_很重要,但我更想將迪奧帶向未來。迪奧是有女人味的,但女人味并不是50年代定義的那樣,它是現代的,可以有更加多元化的表現?!?/p>
(圖/《The New Look》)
2024年11月16日,當78歲的唐納德·特朗普沉浸在勝利的喜悅里時,梅拉尼婭再次成為第一夫人,被網友們稱為“秋招上崗”。時隔四年,盡管她的眼睛被Elizabeth and James的墨鏡遮得嚴嚴實實,但不難看出,這位斯洛文尼亞前超模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這一次,她腳蹬 Christian Louboutin 15厘米高跟鞋,穿著迪奧的經典波點連衣裙——盡管無法理解這件連衣裙為何會收到潮水般洶涌的嘉獎,但時尚界無不緊張地猜測,恐怕這位第一夫人最愛的,還是迪奧。

(圖/《The New Look》)
從衣著傳統上而言,美國第一夫人穿本土品牌比如Michael Kors、J.Crew(米歇爾·奧巴馬的最愛)、拉夫勞倫更加天經地義,但根據梅拉尼婭私人衣櫥顧問的說法,美國品牌和她,還處于“互相摸索(看不上)”的階段。
2024年共和黨全國大會上,梅拉尼婭身穿迪奧 2017秋季系列的紅色西裝套裝高調亮相。這件猩紅色的挺拔套裝如愿讓她橫掃各大媒體。人們普遍認為,在經歷了長時間的時尚羞辱之后——在上一任期時,梅拉尼婭的著裝受到了無情的指摘,不是顏色過于艷麗不適宜政治場合,就是奢華至極令人厭惡——這一次,梅拉尼婭似乎更懂得如何玩轉政治圈的小把戲。
正如Chloé和品牌總監(jiān)Gabriela Hearst一直是卡瑪拉·哈里斯的時尚資源,而Dior則是梅拉尼婭的時尚資源那樣, 梅拉尼婭可不是今天才愛上迪奧的。2005年,在佛羅里達棕櫚灘舉行的婚禮上,她以一身緞面迪奧婚紗亮相。這件婚紗有4米長的裙裾和5米長的面紗,裙子上鑲有約1550顆水晶,穿著它需要承受22公斤的重量,價格約為10萬美元。很快,梅拉尼婭就和這件婚紗一起登上了2005年2月的Vogue封面,標題上寫著:唐納德·特朗普的“新”新娘。

2005年,梅拉尼婭和特朗普大婚時穿的迪奧婚紗。(圖/VOGUE雜志)
“她需要一個故事,一個作為第一夫人的場景”
第一夫人們對迪奧的鐘愛不分國界。2008年3月,法國前第一夫人卡拉·布呂尼-薩科齊就引發(fā)了大眾對迪奧的搶購。在對英國的國事訪問中,布呂尼證明了自己卓越的時尚品位,她身著由約翰·加利亞諾設計的迪奧戰(zhàn)服的照片橫掃英國媒體的頭版,有些報道還將她與已故的戴安娜王妃進行了比較。
在覲見英國女王時,布呂尼穿著高領灰色裙裝,配以同色帽子、黑色腰帶及黑色手套,以淑女形象示人。媒體指她衣著得體,不過略嫌修女般拘謹。外界認為,布呂尼此舉是在英國的克里斯蒂拍賣行宣布拍賣她的一幀陳年裸照之后,刻意做出的保守打扮。
知情人指出,她的丈夫薩科齊有意將這位桀驁不馴、有著豐富情史的前超模打造成法國版戴妃,以此來挽救輿論。政治對手聲稱,薩科齊夫人的選擇可能是法國著名商人伯納德·阿爾諾策劃的精明商業(yè)舉措。《泰晤士報》報道認為,薩科齊總統的好朋友阿爾諾可能會呼吁他的高層朋友幫助迪奧復興。

卡拉-布呂尼2023春夏巴黎高定時裝周Christian Dior秀場看秀。(圖/IC photo)
總而言之,這次夢幻的“政商聯動”,為迪奧品牌帶來了超過百萬英鎊的曝光價值。據悉,布呂尼這身套裝總價3萬英鎊,對于迪奧而言,這筆交易的性價比不言而喻。
在所有第一夫人中,杰奎琳·肯尼迪無疑是最具標志性的一位。經典的Pillbox藥盒帽、蓬松的栗色短發(fā)、定制外套、方形包袋以及齊肘長的白色手套,杰奎琳開創(chuàng)了“霓裳外交”以及著名的The Jackie Look。
1962年,杰奎琳在電視出鏡介紹白宮,以一身深紅色的迪奧套裝亮相,這也是白宮的內部裝潢有史以來第一次在電視上曝光。杰奎琳努力將自己塑造成為“精明的、受過良好教育的”角色,以此種方式來暗示她丈夫約翰·肯尼迪在政治上的立場變化。
同年5月,為了在白宮接待法國文化部長安德烈·馬爾羅,杰奎琳穿上了一件由Guy Douvier設計的淡粉色迪奧晚禮服,這也是這位第一夫人最著名的造型之一。這件連衣裙現藏于波士頓的約翰·F.肯尼迪總統博物館。

(圖/《The New Look》)
1961年至1963年間,好萊塢時裝造型師奧列格·卡西尼(Oleg Cassini)為杰奎琳設計了300套服裝。盡管美國這樣的年輕國家沒有王室傳統,但卡西尼執(zhí)意要將杰奎琳打造成當時的“美國女王”(American Queen)。
卡西尼在《一千天的魔法:杰奎琳·肯尼迪的白宮著裝》(A Thousand Days of Magic: Dressing Jacqueline Kennedy for the White House)一書中指出:“杰基讓我想起古埃及公主——她的面部棱角極具幾何、甚至是象形文字的魅力,她有著獅身人面像般的眼睛、長長的脖子、苗條的軀干、寬闊的肩膀、狹窄的臀部……我想讓她穿得利落、建筑感強并且獨具一格……我會用最華麗的面料進行最純粹的風格詮釋……(我)告訴她,她需要一個故事,一個作為第一夫人的場景(scenario)”。
當一位意大利記者向克里斯汀·迪奧詢問他的皇室客戶都有誰時,他說:“我唯一侍奉過的女王是伊娃·貝?。═he only queen I ever dressed)?!?

(圖/《貝隆夫人》)
“So,Christian Dior me……”——伊娃·貝隆如是說。作為阿根廷乃至整個南美洲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第一夫人”,她在1947年歐洲“彩虹之旅”(Rainbow Tour)結束后回到阿根廷,并立即對自己的“外表”進行了改造,以適應從演員到第一夫人的身份轉變。
貝隆夫人讓迪奧設計了一系列的新造型,如標志性的低發(fā)髻、亮紅色口紅以及全套巴黎時裝。她最喜歡的設計師是迪奧和杰奎斯·菲斯 (Jacques Fath),這兩位設計師都在他們的工作室里保留了一個帶有她精確尺寸的服裝表格,以便隨時為她制作服裝。
在貝隆夫人眾多造型中,她在演唱《阿根廷別為我哭泣》時穿著的著名的Balcony dress,成為了某種時代象征,而這件像婚紗一樣的禮服正是出自迪奧本人之手。
除了凱特王妃,英國王室成員們都愛迪奧
迪奧位于巴黎蒙田大道上的高級時裝屋可能是英國皇室最意想不到的去處——維多利亞女王有一個既定的傳統,即穿著和推廣英國時尚是王室成員彰顯愛國精神的重要表現。
然而,事實證明,溫莎家族的女性成員對迪奧的魅力幾乎難以抵擋,溫莎王朝的每一代人中都能找到一位狂熱的迪奧粉絲。
蒙田大道迪奧時裝屋第一個重要的英國王室客戶,就是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的妹妹瑪格麗特公主。1951年,瑪格麗特公主和著名攝影師塞西爾·比頓(Cecil Beaton)一起參加官方肖像發(fā)布會,紀念她21歲生日。當天,她穿著由迪奧設計的生日禮服,并將其描述為“所有禮服中她最喜歡的”。

(圖/《The New Look》)
這件浪漫的禮服以緊身胸衣為特色,配以金色刺繡。其實,裙子和緊身胸衣上沒有金線,而是用非洲拉菲草進行裝飾,給人一種錯覺。雖然公主喜歡這件衣服,但塞西爾·比頓卻不喜歡,他認為拉菲草會讓人想起土豆皮。2002年去世前,瑪格麗特將這件禮服捐贈給了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該博物館在2019年的迪奧回顧展上展出了這件禮服。
而英國王室和迪奧最著名的一次“政治聯姻”來自戴安娜王妃。后者一舉捧紅了Dior最具標志性的手提包Lady Dior。
Lady Dior手袋誕生于1994年,最初命名為“Chouchou”(寵兒)。當戴安娜出席在巴黎大皇宮舉行的“塞尚展覽會”時,伯德納黛·希拉克夫人(前法國總統夫人)將一個新款迪奧手袋贈予了戴安娜.這款手袋立刻贏得了戴安娜的青睞,她當即續(xù)訂了當季所有顏色。

經典的黑色Lady Dior包。(圖/迪奧官網)
1996年,為了向戴安娜王妃致敬,這款手袋正式命名為Lady Dior。自此之后,不同風格的手袋便跟隨王妃頻頻亮相于各種活動中,成為迪奧乃至整個時尚界極具代表性的手袋之一。
與哈里王子結婚后,梅根·馬克爾(Meghan Markle)接過了已故婆婆的時尚衣缽,成為了迪奧在皇室新一代的擁躉。
2018年7月,梅根在倫敦舉行的皇家空軍百年慶典上首次亮相,穿了一件迪奧深色海軍藍絲綢雞尾酒會禮服。2022年,在脫離王室兩年后,這位公爵夫人已經從頭到腳穿著迪奧的作品。
卡米拉也是迪奧的狂熱粉。2013年,當她還是康沃爾公爵夫人時,她將參觀迪奧高定工作室作為首次正式海外出征的重要計劃之一。2023年和2024年,卡米拉穿著整套迪奧套裝參加皇家阿斯科特賽馬會以及凡爾賽宮的盛大招待會。

梅根身穿迪奧套裝。(圖/@Dior)
盡管有多位英國王室成員表示,他們對迪奧愛不釋手,但迄今為止,一位關鍵的王室時尚引領者似乎避開了該公司著名的客戶名單,那就是凱特王妃。
作為皇室成員的13年里,凱特幾乎從未公開穿過迪奧的服裝或配飾,但這并不意味著她不喜歡法國設計。近年來,凱特穿著香奈兒、巴爾曼和伊夫·圣羅蘭等品牌的服裝頻頻亮相,而迪奧是否有一天會被列入王妃的衣櫥榜單,讓王室時尚觀察家們充滿期待。
格蕾絲·凱利誕辰90周年之際,迪奧隆重推出了紀念她的特展“摩納哥的格蕾絲,穿迪奧的王妃”(Grace de Monaco, Princesse en Dior),展覽了90套她曾經穿著的迪奧服飾,回顧她為品牌締造的經典迪奧女性形象。

摩納哥王妃格蕾絲凱利。(圖/@Vogue France)
這不僅表明了該品牌在當時的突出地位,也表明了凱利與該公司第三位創(chuàng)意總監(jiān)馬克·博漢(僅次于伊夫·圣羅蘭和克里斯汀·迪奧本人)的關系?!安h完全明白自己要做什么:她(格蕾絲·凱利)需要時尚,更要尊重禮儀?!睒I(yè)內人士表示。
“女人味不應該是上世紀50年代那樣了”
自創(chuàng)始人克里斯汀·迪奧先生在1957年過世之后,迪奧先后經歷了伊夫·圣羅蘭、馬克·博漢、詹弗蘭科·費雷(Gianfranco Ferre)、約翰·加利亞諾和拉夫·西蒙斯(Raf Simons) 時代。這個老牌時裝屋近70年來由男性創(chuàng)意總監(jiān)執(zhí)掌的歷史,在新任設計師瑪麗亞·格拉齊亞·基烏里(Maria Grazia Chiuri)上任的這一刻得到了改寫。
瑪麗亞·基烏里在華倫天奴任創(chuàng)意總監(jiān)期間,一手將鉚釘打造成為該品牌現象級的標志,讓垂死的華倫天奴咸魚翻生。到了迪奧,基烏里仍然是一個制造話題的天才。
“We should all be feminists.”(我們都應該是女性主義者)——2017年10月的春夏系列秀場上,剛剛上任迪奧創(chuàng)意總監(jiān)的基烏里將這句話印在了一件白色T恤上。

寫有“We should all be feminists”這句話的白色T恤。(圖/迪奧官網)
基烏里很會審時度勢。借由著川普競選時發(fā)表不恰當言論——他在總統競選電視辯論中,咒罵希拉里是“Nasty women”(骯臟的女人)引發(fā)了女性群體的震怒,這句slogan tee的橫空出世也宣告了基烏里的政治立場以及她對時尚的態(tài)度。當然了,盡管售價710美元,這件樸實的白色T恤仍然賣到斷貨。
很快,各式各樣為女性群體發(fā)聲的slogan tee出現在社交媒體上:
“Girls can do anything.”(女孩可以做任何事情。)
“Fight like a girl.”(像女孩那樣斗爭。)
“Women need more sleep than men because fighting the patriarchy is exhausting.”(女人應該比男人擁有更多的睡眠,因為反抗男權主義令人精疲力盡。)
“We will not be silenced.”(我們不會沉默。)

社交媒體上發(fā)布的與迪奧slogan tee相關的帖子。(圖/社交媒體截圖)
2018迪奧春夏系列秀場上,基烏里再次用一句slogan開場 :“Why have there been no great women artists?”(為什么沒有偉大的女性藝術家?)——這句疑問來自藝術史學家琳達·諾克林(Linda Nochlin)在1971年發(fā)表的一篇名為《為什么沒有偉大的女性藝術家》的經典文章,這篇文章被視作女性首次在藝術史領域發(fā)起對男權的公開挑戰(zhàn)。
基烏里認為,迪奧品牌對女性和女性特質的定義,不應該再對標半個多世紀前的社會境況。她說,“傳承的確很重要,但我更想將迪奧帶向未來。迪奧是有女人味的,但女人味并不是50年代定義的那樣,它是現代的,可以有更加多元化的表現?!?

(圖/《The New Look》)
但是,基烏里相對激進的設計還是惹來了巨大的爭議。一部分人認為,老牌奢侈品牌這樣的做法,為女性議題爭取到了更大的宣傳平臺;另一部分人則認為這不過是在消費女性,用700多美元的價格讓其變?yōu)橛绣X人的自我標榜。
可以說,基烏里的做派并沒有脫離迪奧品牌的初衷——彰顯女性力量。政治和時尚之間的關系歷久彌新,女性形象究竟為何?女性該如何通過衣著來表明自己的社會地位、立場和思想?這些問題由來已久。但可以肯定的是,時尚不僅僅是些花里胡哨,用來滿足虛榮心的布料,它能做的還有很多。
編輯 尤蕾
校對 遇見
運營 小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