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確實是近年來一個引起不少討論和爭議的事件。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看待這個問題:
1. "謝霆鋒代言安德瑪(Under Armour)的背景":
謝霆鋒以其在極限運動(如賽車、登山、潛水等)方面的專業(yè)背景和形象,被安德瑪視為能夠代表其品牌精神——挑戰(zhàn)、突破、硬核——的理想代言人。
安德瑪在中國市場一直致力于推廣運動生活方式,尤其是在健身和戶外領域,選擇像謝霆鋒這樣有影響力和特定形象的人物,是為了提升品牌形象和吸引目標消費者。
2. "“遭炮轟”的原因(代理商層面)":
"質疑代理商行為":部分聲音認為,事件背后可能涉及安德瑪中國區(qū)的代理商(如特步國際)。一些消費者和媒體質疑,代理商在引進和推廣安德瑪產(chǎn)品時,可能存在過度追求利潤而犧牲產(chǎn)品質量和服務體驗的行為。這可能包括:
"價格虛高":將國際品牌價格定得過高,缺乏透明度。
"產(chǎn)品選擇/搭配問題":可能為了利潤,主推高價產(chǎn)品或與安德瑪全球策略不完全匹配的產(chǎn)品線。
"服務不到位":在銷售、售后等方面缺乏責任心,導致消費者不滿。
"代理商的回應":通常,當面臨此類指責時,相關代理商會強調其作為合作伙伴的角色,并否認存在惡意
相關內(nèi)容:
北京西單大悅城,我路過安德瑪戶外新店,門口擺著謝霆鋒簽名照,店員比顧客多。

那一刻我腦子里蹦出一句話:中年偶像救得了中年品牌嗎?

謝霆鋒剛在《一飯封神》里翻鍋鏟翻紅,轉身就把穿了二十年的特步脫下來,套上安德瑪沖鋒衣。
張震岳背著吉他站在海報里,像要去露營開演唱會。
兩位加起來快一百歲的代言人,確實不是流量,但也不是戶外老炮,粉絲和驢友都不買賬。
店里打卡送明信片,我排隊五分鐘拿到,轉手就塞進垃圾桶——真沒人稀罕。
去年七月才獨立開店的安德瑪戶外,一口氣在北京從兩家開到十家,全國鋪到二十一個省。
背后操盤的是佑旅集團,名字聽著像旅游公司,其實是2023年新注冊的代理商。
他們手里還有四百多家安德瑪兒童店,三分之一已經(jīng)悄悄注銷。
同一個老板,兩條線,一個猛沖一個收縮,像在玩蹺蹺板。
更分裂的是,主品牌衣服在東南亞工廠做,戶外線卻堆在泉州車間。
會員系統(tǒng)不互通,你在主店買的積分,到戶外店直接作廢。

我問店員能不能換,小姑娘聳肩:系統(tǒng)不一樣,我也沒辦法。
那一刻我懂了,這不是一家公司,是兩家公司穿同一件外套。
價格更勸退。
一件沖鋒衣一千五,面料不是GORE-TEX,是自家研發(fā)的“黑科技”。
我問店員防水指數(shù)多少,她翻開吊牌找了半天:應該挺防的。
隔壁哥倫比亞同款正在打八折,北面直接送登山襪。
安德瑪這邊掛著“限時七折”的牌子掛了三個月,像超市臨期酸奶。
代言人策略也尷尬。
謝霆鋒的粉絲四十歲,買沖鋒衣只為接送孩子;張震岳的聽眾在livehouse,穿潮牌不爬山。
年輕消費者要的是谷愛凌同款,不是廚子同款。

伯希和找王鶴棣,HOKA簽劉憲華,連駱駝都拉上白鹿拍雪山大片。
安德瑪還在用二十年前的明星打法,像在翻老黃歷。
最致命的是沒有記憶點。
問十個路人安德瑪戶外有什么經(jīng)典款,九個搖頭,剩下一個說:是不是那個緊身衣?
產(chǎn)品沒故事,門店沒體驗,價格沒優(yōu)勢,只剩打折和簽名照。
我逛完出來,隔壁Lululemon在辦瑜伽課,女孩們在鏡子前自拍;北面組織夜跑,大爺大媽都在領號碼牌。
安德瑪戶外門口,只有保安在曬太陽。
說到底,品牌不是鋪店快就能贏。
沒有好產(chǎn)品,沒有新用戶,沒有社群運營,只靠中年偶像刷臉,就像用保溫杯泡速溶咖啡——看著講究,喝著難受。

微信掃一掃打賞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