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襲斯堪地那維亞設計風格的家居品牌,2025年春季帶來一系列令人驚艷的新品,延續(xù)品牌一貫的精神,同樣透過經(jīng)典設計與當代新作展開設計的對話。而本季最大亮點莫過于首度攜手丹麥推出的《Ita》系列,作品巧妙融合北歐極簡美學與日本傳統(tǒng)木工技藝,展現(xiàn)出跨文化設計的獨特魅力。所有精彩春季新作皆已在臺北安和概念店展售,線上旗艦館也同步亮相。(www.storemarais.com/flagship/layout/ATD )
延伸閱讀:
獨家專訪|巴黎圣母院禮拜椅設計師 Ionna Vautrin:跨越文化界限的設計哲學
2003年在哥本哈根成立的,是一家跨領域設計工作室,并在東京設有專案辦公室。工作室以富有影響力的設計聞名,擅于將斯堪地納維亞設計哲學與亞洲美學理念完美融合。工作室由 Thomas Lykke、Anne-Marie Buemann 兩位設計師共同成立,過去20年來建立的獨特的設計語彙,以(Compelling Minimalism)為核心的設計理念,強調(diào)敘事性和對細節(jié)的極致追求,打造出既具深意又獨具魅力的設計作品。
其設計範疇也相當廣泛,涵蓋產(chǎn)品、住宅建筑、酒店、居家與商業(yè)空間等多個領域。包括了與合作打造了《Coco Collection》、參與丹麥設計博物館(Designmuseum Danmark)咖啡廳與紀念品店設計、丹麥自行車服飾品牌總部辦公室設計,以及代表作及等等,成功將文化交流融入設計之中,作品跨越文化界限并引起使用者共鳴。
《Ita》系列是極簡主義的極致演繹
2025年春夏,與首度合作推出《Ita》系列。之名源自日語中的,作品靈感來自于擁有數(shù)百年歷史的日本(宮大工)木工技藝。這一傳統(tǒng)工法,是將不同木材精確切割成互補形狀,使它們能夠在不使用任何現(xiàn)代固定工具的情況下完美契合,僅靠木頭本身的張力和壓力來維持結(jié)構穩(wěn)定性,完全不需螺絲或黏著劑。
為了此新品發(fā)表,兩位設計師也在四月初展開亞洲巡迴之旅,并來到瑪黑家居臺北安和概念店與媒體對談。設計師 Thomas Lykke 則如此介紹全新力作:這種(Simplicity is the ultimate sophistication)的設計哲學,貫穿于整個系列之中。在臺灣這個同時受日本文化與現(xiàn)代設計影響的市場,《Ita》系列的獨特之處在于它不僅是表面簡約的設計,更是蘊含複雜思考后的成果,能與使用者產(chǎn)生真實的情感連結(jié),展現(xiàn)人性化的溫暖和親近感。
Lykke 強調(diào),這一理念完美體現(xiàn)在《Ita》系列的設計中,特別是在其結(jié)構與組裝方式上。因此,《Ita》全系列包含兩款尺寸的餐桌、兩張長凳和兩張咖啡桌共六件作品,皆由天然橡木或深色染色橡木製成,產(chǎn)品完美展現(xiàn)了木材的美感和質(zhì)地。 餐桌與桌面由兩塊精心製作的木板桌面橫跨于寬闊而纖細的木質(zhì)桌腳上,設計的靈感意外的是來自小朋友畫桌子的簡單線條,且均配備可選電線管理系統(tǒng),滿足家庭與辦公空間需求。而咖啡桌與則延續(xù)了系列的經(jīng)典風格,低調(diào)簡約,提供充足的空間展示物品。 長凳長凳可舒適容納三人就座,對應OS1餐桌,對應OS2餐桌,輕鬆容納四人就座。為提升舒適度,還特別設計了干邑色皮革坐墊,為便于安裝與拆卸,兼具防滑功能,并配備拉鏈設計。 光線讓設計更有力量,特別是在中間的細膩曲線部分。這條曲線不僅僅是視覺元素,它還能讓光影產(chǎn)生變化,增強家具的層次感。 此外,在的設計理念中,來自日本的哲學也是設計中一個重要的手法。Anne-Marie Buemann 在訪談中特別提到了燈光對《Ita》系列的重要性:對光影細節(jié)的極致追求,使得《Ita》系列成為一種視覺與觸覺兼具的作品,Buemann 特別強調(diào)。 在注重設計美學的同時,《Ita》系列也充分考慮了永續(xù)性的議題。所有使用的橡木飾面、實心橡木都獲得了FSC®認證,表面處理則選用了低化學含量的水性漆。此外,還考慮到了可拆解性,利于方便維修和翻新,還能在產(chǎn)品壽命結(jié)束時,讓各種材料被分開回收,實現(xiàn)負責任的處理。平面包裝設計也經(jīng)過優(yōu)化,提升了運輸和配送的效率,從而減少了碳排放。 因為這種設計是真實的,擁抱簡約充滿人性也才產(chǎn)生共鳴。 在的設計理念中,不難發(fā)現(xiàn),是關鍵角色,尤其是斯堪地那維亞與日本文化的融合,已成為其作品的特色。這種融合不僅體現(xiàn)在簡約的形式與功能上,也在細膩的情感表達中顯現(xiàn)。因此我們也好奇他們對臺灣設計的印象又是什么?Thomas Lykke 接著說: 令人意外的是,在創(chuàng)立之前,Thomas Lykke 曾擔任雜誌《Wallpaper》的室內(nèi)設計編輯,見證了北歐新設計運動的誕生與發(fā)展。隨著時代的變遷,他深刻感受到北歐設計逐漸在全球市場中占據(jù)一席之地,并成為全球設計趨勢的重要推動力量。這次是首次訪臺,雖然停留時間不長,但他們都對臺灣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有限的時間中他們造訪了富錦街、松山文創(chuàng)園區(qū)與榕錦時光生活園區(qū),體驗臺北綠意與城市脈動,并在赤峰街小憩,品味臺北的日常風景。過去的編輯生涯培養(yǎng)出來的敏銳嗅覺與視野,驅(qū)使 Thomas Lykke 在談話中毫不猶豫的提到:引起現(xiàn)場一陣笑聲。光影帶來的之美
在包裝、材質(zhì)植入永續(xù)
源自生活中每個細節(jié)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而在笑聲背后,除了展現(xiàn)了對臺灣的理解,也折射出他們對市場趨勢的洞察。設計的靈感理當也是如此—它從來不會無緣無故出現(xiàn),而是來自于對生活每一個角落的細膩觀察與深入思考才是。
OEO Studio
https://www.oeo.dk/
IG @oeo_studio
Marais 瑪黑家居
www.storemarais.com
FB/IG
延伸閱讀:
2025米蘭設計週必看亮點!玻璃詩意展場空間、探索材質(zhì)的茶壺盛宴、跨界合作家具獨家專訪|走進瑞典設計師 Gustaf Westman 的工作室,用設計訴說日常生活的幽默可愛臺中12/13開幕!日本鬼才設計師佐藤大首展《OUTLINES IN BETWEEN》策劃五大展區(qū)、百件作品芬蘭家俱國民品牌 進駐臺灣舉辦《野生藍莓的孤獨不寂寞》體驗展,帶你短暫抽離世界感受北歐靜謐之森豐巢家居義大利傳奇品牌 Poltronova 五件館藏經(jīng)典設計臺灣初登場瑞士家俱品牌Vitra重新定義辦公空間,七款產(chǎn)品設計為居家、職場創(chuàng)造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