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這確實是很多80后(以及部分70后、90初)心中一個共同的失落記憶。ESPRIT(艾斯普瑞)品牌在中國市場的關店潮,確實給很多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們帶來了懷舊和惋惜的情緒。
以下是一些關于這個事件的關鍵點和它在80后群體中引起共鳴的原因:
1. "時代印記與時尚啟蒙:"
"時尚啟蒙者:" 對于很多80后來說,ESPRIT是他們第一次接觸到相對國際化和時尚的服裝品牌。它的設計通常簡潔、年輕、帶有歐洲風格,是當時國內品牌(如美特斯邦威的部分早期風格、運動品牌等)之外一個重要的選擇。
"潮流引領:" 在90年代末和21世紀初,ESPRIT在校園和年輕白領群體中非常流行,穿著ESPRIT常被視為時尚和“洋氣”的象征。它的Logo T恤、休閑褲、外套等都是當年的爆款。
"價格親民:" 相較于真正的國際一線奢侈品牌,ESPRIT的價格對于當時的年輕人來說更為“觸手可及”,是很多人開始獨立消費、建設個人衣櫥的首選品牌之一。
2. "關店潮的背景:"
"電商沖擊:" 阿里巴巴、京東等電商平臺的崛起,徹底改變了服裝零售業(yè)態(tài)。線上購物提供了更豐富的選擇、更低的價格和更便捷的
相關內容:
來源:環(huán)球網
【環(huán)球網時尚綜合報道】ESPRIT創(chuàng)立于1968年,但在70年代初就進入中國市場,至今已有整37年。思捷遠東有限公司創(chuàng)始人邢李原在1972年獲得ESPRIT的亞洲代理商。
在此之前,代表自由、愛、勇氣和未來的品牌ESPRIT早已是歐美家喻戶曉的時尚弄潮兒。在1997年,思捷環(huán)球與華潤集團合資組建華潤思捷,將ESPRIT帶入內地發(fā)展,引領內地時尚潮流,成為內地時尚先鋒。
在80后一代的記憶中ESPRIT、ONLY、VERY MODA、真維斯、佐丹奴等時尚服飾品牌是90年代很時尚的服裝品牌,隨著時間的推移,80后的一代們慢慢長大這些品牌好像也慢慢的隨之消失了……到底是因為ZARA、HM的進入競爭這部分市場還是因為這些品牌太滿足于鼎盛時期的銷售額,而沒有在研發(fā)和設計上再次投入人力物力呢?
就在前不久Esprit宣布定于5月31日全面關店……80后們記憶中的品牌還剩下哪些?

曾經風靡一時的廣告片




20多年前,Esprit氣宇軒昂地挺進大陸市場。對于很多70后、80后來說,擁有一件Esprit時裝,曾經是青春美好的記憶。如今其母公司思捷環(huán)球不斷收縮戰(zhàn)線,退出中國,退出亞洲,只剩下無路可退的歐洲市場。根據2018和2019兩個財年年報,Esprit母公司思捷環(huán)球連續(xù)兩個財年呈現(xiàn)超20億港元的凈虧損,共計虧損近50億港元。亞太市場收入占比也大幅下滑,截至2020財年第三季度,思捷環(huán)球集團的亞太區(qū)收入占比僅為6.8%。
盡管在財政不好的情況下,Esprit還是大手筆的了最當紅的明星來位其拍攝廣告片及代言,天價的代言費,讓本就低迷的Esprit更處于危機之中,到底是尋找天價代言人帶貨還是真正的做好設計和質量,我想Esprit品牌根本沒有梳理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選擇在疫情期間退出亞洲市場,無論有無疫情這個結果也是可遇見的,疫情剛好成了借口,陪伴一代人長大的服裝品牌也將老去……

微信掃一掃打賞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