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黃金羊絨”確實是內蒙古地區(qū)一項極具經濟價值的產業(yè),它不僅帶動了當地畜牧業(yè)發(fā)展,也為許多人創(chuàng)造了財富,其中就包括了一些知名的富豪。
"軟黃金羊絨成就了多少富豪?"
這個問題很難給出一個確切的數字。富豪的定義本身就有彈性,而且財富是流動的。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1. "鄂爾多斯市的影響:" 鄂爾多斯是羊絨產業(yè)的重鎮(zhèn),以鄂爾多斯羊絨集團為代表的企業(yè),在國內外都享有盛譽。這個產業(yè)的發(fā)展直接催生了一批圍繞羊絨養(yǎng)殖、加工、銷售的企業(yè)家。
2. "內蒙古首富的關聯(lián)性:" 內蒙古的富豪榜單上,與羊絨產業(yè)或其相關產業(yè)(如毛紡、煤炭等,早期煤炭是鄂爾多斯的主要支柱)緊密相關的企業(yè)家比例一直較高。這間接說明羊絨產業(yè)是財富積累的重要來源之一。
3. "具體案例 - 鄂爾多斯上榜首富數量:"
根據公開的財富榜單(如胡潤、福布斯中國),鄂爾多斯確實涌現過多位富豪,其中不少與羊絨產業(yè)或鄂爾多斯羊絨集團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
"曾5人上榜內蒙古首富:" 這個說法是準確的。在鄂爾多斯羊絨產業(yè)發(fā)展的鼎盛時期,特別是21世紀初到2010年代中期,有多位與該產業(yè)相關的企業(yè)家連續(xù)
相關內容:
文|龍溪
來源|商業(yè)傳奇
1984年,包頭紡織工業(yè)公司一個副科長,看到1980年代初山羊絨快速興起,眼前一亮,很快籌集了7000元,天空飄著雪的一天,帶著17個待業(yè)青年,自己干了起來。
最初,他們不會做羊絨衫,只能從為其他羊絨企業(yè)收購原絨做起。
沒想到,15年后,副科長成為有中國富豪榜以來,第一個上榜的內蒙古富豪,還兩次蟬聯(lián)內蒙古首富。
羊絨有“軟黃金”的美譽,很值錢。不僅自己值錢,很多人還憑借羊絨,登上富豪榜。
內蒙古在這方面有著天然優(yōu)勢,3任首富就是憑借羊絨起家,還催生了眾多富豪。
羊絨成就了哪些富豪?
說起來,很多人可能不敢相信,內蒙古的前3任首富,都是憑借羊絨起家的。
其中首任就是本文開頭提到的副科長,叫高豐。

1980年代,山羊絨突然興起,中國占全世界山羊絨的一半,“風吹早低見牛羊”,內蒙古又占全國山羊絨的一半。正是這一現象,引起了在紡織廠當工程師的高豐的注意。而且,當時我國剛剛改革開放,引進先進的技術和設備,需要大量的外匯,封閉了幾十年,外匯本來就不多,整個80年代和90年代,“創(chuàng)匯”是一個熱門詞。
羊絨顯然是創(chuàng)匯的極佳選擇。
高豐正是看到了這樣機會,決定“下海”創(chuàng)業(yè)。
當時,雪蓮、鄂爾多斯、天山3家實力雄厚的企業(yè)已經捷足先登,高豐選擇從為其他羊絨企業(yè)收購原絨做起,逐漸掌握了原絨收購技巧,并建立了原絨供應網絡。當時“羊絨”爭購戰(zhàn),已經到了有些畸形,許多人摻雜、做假,而高豐則嚴把質量關,很快在行業(yè)贏得了聲譽。
1985年,他決定更進一步,創(chuàng)辦了一個小廠——
包頭鹿苑羊絨衫廠。
最初只是一個小作坊,如今有一個響亮的名字——鹿王集團。
創(chuàng)辦羊絨衫廠3年后,1988年,高豐迎來了一次機會,在包頭方面的支持下,與外資合作,成立了鹿達吉利羊絨制品有限公司,第二年,首批1500件羊絨衫出口日本。隨后幾年,他們先后兼并了包頭色織西裝廠等12家企業(yè),同時在國外設立加工基地,用來規(guī)避當時的“出口配額”,成立技術中心,研發(fā)出眾多新產品,一系列當時領先的理念和做法,逐漸打造出內蒙古鹿苑羊絨集團。
1999年,胡潤推出首份中國首富榜,高豐以10億元財富成為50個上榜者之一,是中國最早登上富豪榜的人。當年,內蒙古只有他一人上榜,他自然就是內蒙古首富,第二年繼續(xù)蟬聯(lián)。

不過,隨后企業(yè)陷入困境,多次改制重組,2008年,鄭浩生以公司控股人及董事長的身份接管企業(yè)。
2003年和2004年,內蒙古無人登上富豪榜,而2005年重新有人上榜時,上榜者仍然與羊絨有關,他叫趙永亮,來自一家名為東達集團的企業(yè)。
趙永亮起步要晚一些。
他1957年出生在鄂爾多斯達拉特旗召溝村。這是一個被庫布其沙漠和毛烏素沙漠肆虐的地方,很貧窮,連煤油燈都舍不得點。
父母希望有亮光,因此給他起名趙永亮,給弟弟起名趙永明。

16歲時,趙永亮進入達拉特旗畜產品公司當了一名收購員,實際工作是趕豬送羊,但小伙子沒有“躺平”,而是練就了一身本領,成為羊絨方面的專家,31歲時,我出版了中國第一部《山羊絨毛學》專著。
與此同時,趙永亮在其他方面也有大幅“進步”,26歲時被破格提拔為伊盟羊絨衫廠(現鄂爾多斯集團)副廠長(副縣級)兼原料部部長。
他仍沒有滿足,1990年,趙永亮辭職,憑借優(yōu)秀的羊絨技術,到遼寧大連外資小企業(yè)工作,1993年與弟弟趙永明等人一起回到家鄉(xiāng),創(chuàng)辦了一家名為東達羊絨制品公司的企業(yè),這家企業(yè)就是2006年成立的東達蒙古王集團的前身。
而2005年,趙永亮首次登上富豪榜,并一舉成為內蒙古首富。
之后,趙永亮帶領企業(yè)涉足房地產、酒店、木草沙等領域,最值得稱道的是,他們修復了100多萬畝沙化土地,斥資3.2億元用于公益事業(yè)。
如今,東達蒙古王集團的總資產超過180億元。

隨后近10年,趙永亮在富豪榜上榜上有名,最后一次上榜是2015年。
登上富豪榜第二年,在2006年的富豪榜上,他就被另一個來自羊絨行業(yè)的內蒙古富豪超越了。
他叫郝續(xù)寬,比趙永亮小1歲,1958年出生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還有1個哥哥和1個弟弟,分別叫郝繼寬和郝永寬。
兄弟3人都是能人。
郝繼寬1988年就擔任內蒙古土畜產進出口公司副總經理,后被調到內蒙古香港興源公司擔任總經理,1991年下海,在我港成立了維信貿易公司。
郝續(xù)寬曾入伍,29歲時就在內蒙古蒙專學院擔任中層,1992年停薪留職和郝繼寬共同創(chuàng)辦維信。

郝永寬曾赴日留學,學成歸來后也加入維信。兄弟三人攜手打造出羊絨巨頭維信集團,
可惜,大哥郝繼寬于2005年底去世,企業(yè)由郝續(xù)寬執(zhí)掌,第二年,他就登上富豪榜。
與趙永亮相似,在之后10年的富豪榜上,郝續(xù)寬均榜上有名,最后一次上榜是2015年。
也就是說,前三任內蒙古首富都是靠羊絨起家的。而之后,則基本靠內蒙古另一大產業(yè)——煤炭起家。
有一家企業(yè)不得不提,即在羊絨行業(yè)大名鼎鼎的鄂爾多斯集團。

鄂爾多斯集團的前身是成立于1980年的內蒙古伊克昭盟羊絨衫廠,1989年更名為鄂爾多斯羊絨衫廠,如今已經發(fā)展成為繼伊利集團之后,內蒙古第二大民營企業(yè),在不久前的2024年中國企業(yè)500強上營業(yè)收入超過680億元。
鄂爾多斯沒有走出首富,但產生了多位富豪,在2021年胡潤百富榜上,鄂爾多斯有5人上榜,是上榜人數最多的內蒙古企業(yè),其中王祥林的財富高達155億元,其余4人的財富從59億元到78億元不等。
在今年3月發(fā)布的2024年胡潤全球富豪榜上,王祥林的財富為120億元。
不過,鄂爾多斯早已經不是一家僅有羊絨業(yè)務的企業(yè),多年前就已經逐漸涉足煤、電、冶金等,僅從上市公司的營收構成看,羊絨的貢獻不到10%。

嚴格來說,它不應該再被稱為羊絨企業(yè)。
但其給外界的形象仍是羊絨,人們提到鄂爾多斯這個品牌,更多想到的是羊絨。就像提到內蒙古人們很容易聯(lián)想到羊絨一樣。
3個內蒙古首富,一個現任全球富豪榜富豪,一個不算大的羊絨行業(yè),為內蒙古制造了眾多富豪,而且,除了上面幾位,可能還有不少隱形富豪。
登上富豪榜的富豪中,多來自鄂爾多斯這座城市。鄂爾多斯也是內蒙古走出富豪數量最多的城市。

微信掃一掃打賞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