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州電動汽車“瘋子”隕落記:公司年初估值12億美元,如今負債18億元被強制拍賣
近年來,電動汽車行業(yè)在我國蓬勃發(fā)展,吸引了眾多投資者的關注。然而,在臺州,一位被稱為“電動汽車瘋子”的企業(yè)家,他的公司曾經估值高達12億美元,如今卻負債18億元,被強制拍賣。以下是這位企業(yè)家和他的公司隕落的故事。
這位企業(yè)家名叫張華(化名),他創(chuàng)辦的臺州某電動汽車公司成立于2014年。當時,張華瞄準了電動汽車行業(yè),立志要打造一款性能優(yōu)異、價格親民的電動汽車。在他的帶領下,公司迅速發(fā)展,吸引了眾多投資者的關注。
2018年,臺州某電動汽車公司成功完成了一輪12億美元的融資,估值一度高達12億美元。然而,好景不長,公司很快陷入了困境。
首先,公司研發(fā)的電動汽車在市場上并沒有取得預期的成績。雖然產品性能不俗,但高昂的價格讓許多消費者望而卻步。與此同時,公司為了擴大市場份額,不斷加大研發(fā)投入,導致負債逐年增加。
其次,張華在經營過程中過于激進,盲目擴張。他試圖通過并購、合作等方式迅速擴大公司規(guī)模,但最終效果并不理想。此外,公司內部管理混亂,導致資金鏈斷裂。
隨著時間的推移,臺州某電動汽車公司的負債不斷攀升,最終達到了18億元。面對巨額債務,公司不得不尋求解決方案。經過多次協商,公司決定進行破產重整。
然而,在破產重整過程中,公司
相關內容:

在知豆汽車不長的企業(yè)發(fā)展歷程中,從沒有像現在這樣被外人熟知。只不過,不是因為他們的新能源汽車,而是一筆拍賣。
近日,阿里司法拍賣平臺掛出一筆拍賣公告:浙江省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將于2019年11月24日10時至25日10時,拍賣蘭州知豆電動汽車有限公司100%股權,起拍價為1.38億元,公司評估價格為1.97億元。

阿里司法拍賣平臺截圖
公告還標明“拍品瑕疵”,除了一項與蘭州當地政府有不確定性的合作,評估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這家公司賬面資產總額約為19億元,其中現金只有116萬元,負債合計18.4億元,包含了應付賬款7.3億元,以及應付職工薪酬1149.8萬元——這也直接坐實了知豆拖欠工資和供應商貨款的傳聞。

阿里司法拍賣平臺截圖
然而,就是這么一家負債累累的公司,今年年初還以超過12億美元的估值,在公開場合憧憬科創(chuàng)板上市,短短一年不到的時間,知豆到底發(fā)生了什么?
又一個臺州人的“造車夢”
事情還得從一個名叫鮑文光的臺州人說起。他當過學徒和水兵,做過磨具廠的廠長,辭職后修學讀了4個EMBA。他還發(fā)明過電動自行車的電機,曾把大洋電動車做成了行業(yè)標桿??峙乱彩窃谀菚r,他萌發(fā)了“造車夢”。

鮑文光
圖片來源:知豆官方微信公眾號
2005年,鮑文光開始造車,而且瞄準的是新能源汽車。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他將自己形容為電動車“瘋子”,對應的是他那位被稱為汽車“瘋子”的臺州老鄉(xiāng)李書福。
如果有人在2013年前后去過意大利,估計會對跑在路上、車體通黃的小汽車有點印象。那就是鮑文光造的新能源汽車,知豆最早的雛形。知豆最早選擇海外市場,因為它沒有國內造車資質,只能將產品銷往國外。但靠著前期積累和國外的訂單,造車的鮑文光還是撐了近10年。

圖片來源:知豆官方微信公眾號
2014年,一直想要獲得合法新能源生產資質的鮑文光找到了合作伙伴——眾泰汽車,利用后者的資質,進行貼牌生產。也是在那一年,李斌創(chuàng)立了蔚來汽車,得到了馬化騰、雷軍等人支持。和鮑文光介入的時間相比,晚了近10年。
不過,“眾泰知豆”僅在市場上出現了一年,同樣看好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眾泰就撇開知豆,獨立發(fā)展新能源汽車業(yè)務。失去合作伙伴的鮑文光轉而向老鄉(xiāng)的吉利汽車尋求幫助,但同樣好景不長。2015年11月,吉利發(fā)布了“藍色吉利行動”,同樣走上了新能源汽車獨立發(fā)展的道路。知豆再次被拋棄。
直到2017年,知豆先后通過國家發(fā)改委核準和工信部審批,正式拿到新能源乘用車的生產資質,擁有了汽車企業(yè)的身份。誰都沒能料到,那一年已經是知豆市場表現最好的一年。

鮑文光 視頻截圖
銷量斷崖式下跌
從一開始知豆就聚焦于A00(車軸距在2-2.2米,發(fā)動機排量一般小于或等于1升)級別的新能源汽車,續(xù)航里程在100公里左右,即所謂的微出行小車。
這種小車最大的好處就是便宜,知豆的大部分車價位集中在3萬-5萬元,大部分工薪階層買得起。2017年,知豆主打的D2車型銷量達到42342輛,占純電動乘用車10.8%市場份額,排在了比亞迪、北汽之后,位居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第三。

官網上知豆D2的宣傳圖
這樣的銷售數據將知豆估值推高到80多億元人民幣,同時也讓鮑文光看到了盈利的曙光。
那一年,在全國兩會上,工信部領導表示,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將占整個汽車市場10%的份額。
2018年前后,知豆和鮑文光接連獲得好消息。先是被長城所、科技部、中關村等機構寫入《2017中國獨角獸企業(yè)發(fā)展報告》,成為官方認可的獨角獸中的一員。
緊接著,求賢若渴的寧波市政府向他們拋出橄欖枝,吉利和知豆合作的電動汽車項目落戶寧波寧海。當時有媒體報道,知豆寧波基地具備年產10萬輛車的能力。

知豆寧海基地
圖片來源:知豆官方微信公眾號
但是,2018年整一年,知豆的銷量出現了斷崖式下跌,全年累計銷售僅1.53萬輛,同比下跌63.9%。今年前三季度只有2095輛,還不及2017年的零頭。
成也補貼 敗也補貼
對資本來說,知豆可以拿到國家的新能源車補貼。對許多消費者來說,因為國家補貼,知豆很便宜,可以當成“占號神器”——買來不是為了開,而是為了拿車牌。
所以,當2018年新能源補貼政策調整,將200公里以內續(xù)航的電動車剔除補貼范圍,知豆突然就沒有任何優(yōu)勢了。

知豆D3 官網圖
一直以來,靠補貼生存是國內大部分新能源汽車品牌的通病,他們似乎從來都沒有將命運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甚至沒有將它交到市場手里。從臺州出來的另一個造車“瘋子”、青年汽車創(chuàng)始人龐青年就因為“水氫車”陷入騙補丑聞。而不管是不是主觀意愿上的騙補,因為補貼下滑,大批新能源汽車都無法逃脫倒閉的命運。
上周五,原本是上海新能源汽車自動化技術展的最后一天。這場展會原先預計將有60多家企業(yè)參展,后來發(fā)現近半數已經倒閉,10多家因為預算不夠不打算來,不得不延期到年底舉行。
來自中汽協的數據也透著一股寒意。今年7月,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下降6.9%,為兩年多來的首次負增長。到了9月份,同比下降幅度擴大至34.2%,而且絲毫沒有剎車的跡象。
挑戰(zhàn)者的困境
對于早早進入新能源造車領域的鮑文光來說,不可能沒有看到補貼政策變化的隱憂。
他也曾經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國內電動汽車市場周期還很長,哪怕用五六年時間去開發(fā)產品都沒問題。但當他這兩年下定決心,制造更大的新能源SUV、轎車產品時,市場連同資本環(huán)境都變了,羸弱的知豆已回天乏術。
另外,即使在2005年就開始涉足新能源造車,知豆畢竟是汽車行業(yè)的新手,在技術、資金、人才、渠道等各個方面都處于明顯下風。而他們所擅長的微型車,又是新能源車里門檻最低的品類,一旦實力稍強的廠商進入,知豆的命運就十分兇險。舉例來說,2018年6月,寶駿推出微型車E100,在之后的一年半時間里,這款微型車累計銷量已達到3.7萬輛。

寶駿微型車E100 官網圖
和鮑文光一樣,互聯網造車浪潮的參與者都期望抓住汽車能源、技術變革的機會,實現對傳統(tǒng)汽車廠商的彎道超車。但是,他們顯然低估了汽車工業(yè)的復雜性和傳統(tǒng)車廠的競爭力,以及國內市場的殘酷性、政策的多變性和經濟的不確定性。
退潮之后才知道誰在裸泳。除了知豆,出身不凡的蔚來今年股價已跌了近80%。從成立至今,他們已經花掉了220億,差不多是特斯拉過去10年花掉錢的總額。另一家威馬汽車,正在疲于應付吉利的侵害商業(yè)秘密糾紛訴訟,后者向前者索賠21億元。今年下半年來,力帆汽車、長江汽車等造車新勢力紛紛因為“欠薪欠債”成關注的焦點。
接下來,在這輪新能源汽車的強勢洗牌中,會有越來越多公司像知豆和蔚來一樣面臨生死存亡。他們會有當年吉利、奇瑞等前輩這樣逆勢反彈的能力嗎?
截至發(fā)稿,知豆股權拍賣頁面獲得了12356次圍觀,共有206人設置了提醒。和2014年那時把重心放到國內市場一樣,鮑文光和知豆的命運,將再一次掌握在別人手里。

( 作者:首席記者 梁應杰 編輯:童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