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結合這兩個概念:多元個體在共生空間里的消費體驗,以及吳聲對新消費場景的五大趨勢解讀。
"一、 多元個體在共生空間里的消費體驗"
“多元個體”指的是具有不同背景、需求、偏好、價值觀和行為模式的消費者群體?!肮采臻g”則是一個容納、促進甚至鼓勵這種多樣性互動的物理或虛擬環(huán)境。這種空間的核心在于其"包容性、互動性和體驗的豐富性"。
在這種空間里,多元個體可以獲得以下幾方面的消費體驗:
1. "個性化的滿足:" 共生空間通常提供多樣化的產品、服務或體驗選項,能夠滿足不同個體的特定需求。例如,一個集合了獨立設計師店、有機咖啡館和手工作坊的街區(qū),能同時吸引追求潮流的年輕人、注重健康的消費者和喜愛手工藝的人。
2. "互動與社交體驗:" 空間設計鼓勵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個體可以在消費的同時,觀察、了解甚至與持有不同觀點或興趣的人互動,獲得社交信息和歸屬感。例如,共享辦公空間不僅是工作場所,也是知識交流和社會網(wǎng)絡構建的平臺。
3. "發(fā)現(xiàn)與驚喜:" 多元性帶來了新鮮感。個體可能會在共生空間中發(fā)現(xiàn)意想不到的、符合自己獨特品味或需求的品牌、產品或服務,打破常規(guī)的購物模式。
4. "價值認同與社群歸屬:" 共生空間往往圍繞某種共同理念(如環(huán)保、藝術
相關內容:
記者|楊立赟
從2016年的動漫、電競、手作、個人獵頭、PPT達人等生活方式碎片化場景興起,到2017年,共享單車、共享民宿、共享辦公等各領域共享成為熱門場景,VR應用掀起首波熱潮,2018年快手、抖音等短視頻平臺異軍突起,互聯(lián)網(wǎng)造車、區(qū)塊鏈應用、兼具語音交互、內容服務、家居控制的智能音箱,場景如潮涌……近三年來,不斷迭代的場景觸發(fā)了消費觀念的創(chuàng)新,以及中國式創(chuàng)新與全球化創(chuàng)新的融合。
那么在進化之后的消費場景下,市場需求又發(fā)生了怎么樣的變化?
5月29日,由場景實驗室主辦的新消費場景沙龍“新個體·新態(tài)度·新場景”在上海拉開帷幕。場景實驗室創(chuàng)始人吳聲首次解讀《新消費場景白皮書2019》,通過5個篇章對10大市場洞察一一進行分析,挖掘新商業(yè)趨勢背后的場景動力。

1、多元個體:人格流動以及性別流動
數(shù)字社交時代,個體為了獲得不同關系、不同場景的滿足感與把控感,人格流動成為一個不可逆的趨勢。
吳聲認為,彩妝就是人格流動的典型代表。無論是日常妝、舞會妝、戲劇妝、朋克妝等各個場合的妝容都能滿足。個性至上且具備多功能性的彩妝產品,為用戶追求多樣的精神表達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時至今日,你以為性別還只有男女二分法嗎?Facebook的56個性別選項,既是性別表達用語的發(fā)展,亦是一種更加真實、躍進的生活方式。性別流動不僅是個人風格,也是時尚品牌的始作俑者。甚至包括“無性別主義”,這種主題的商店內不刻意劃分男女裝區(qū)域,使用無性別人體模特展示服飾,銷售的也全是“無性別” 屬性服裝。這不只是一場審美革命,更是年輕一代打破邊界,重新審視與定義性別本身的主張和態(tài)度。
2、共生空間:流量的共贏
我們塑造空間,空間也在反向塑造我們。
從商品型零售到體驗型零售的范式轉移,傳統(tǒng)零售三要素中的“貨”被內容化、數(shù)字化,驅動著沉浸式體驗與數(shù)字化運營。吳聲以東京表參道的INTERSECT BY LEXUS為例,其通過咖啡廳、車房畫廊、休息室、精品店的混合重新定義了品牌的審美能力與生活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在這樣共生空間里,品牌文化、價值觀、生活方式,跳脫原本汽車品類,滿足消費者多元的需求,并且相互導流,形成共贏的局面。
3、體驗速率:沉浸內容復活
5G為代表的新技術提升體驗速率,催生大量的新內容需求與新品類產生,觸發(fā)娛樂產業(yè)的沉浸式互動體驗變革,視頻、游戲、音樂、廣告等被多維整合,也為AR、VR帶來復蘇機遇。
吳聲認為,觀看、游戲、醫(yī)療、零售、沉浸內容,將被5G與設備重新定義,體驗式娛樂和零售社交全面融合。表現(xiàn)為越來越多的云逛街、社交購物和沉浸式體驗。
4、普惠設計:技術和觀念革新
個性化直播+算法,正在撬動在線教育更大的市場容量,支撐直播的是技術環(huán)境的成熟,包括AI的發(fā)展、語音交互能力的提升,原來難以匹配和規(guī)?;膫€性化場景,由于“直播+算法”正變得無縫連接,在線教育正在進入平臺型時代。
5、社群下沉:高度靈活的“自組織”
以抖音電商、淘寶直播、快手電商為代表的新電商,將工廠庫存與農產品,通過算法傾斜和透明化展示,推動中小制造業(yè)、農業(yè)供給側改革,以低成本助力新品牌。
在吳聲看來,快手驅動了高度靈活的“自組織”行為,它的“產業(yè)基礎設施”促使同業(yè)間自發(fā)合作的連接關系,資源與信息共享建立起社群效應,群運營、小程序連接、社交網(wǎng)絡打卡成為新品牌三要素。

微信掃一掃打賞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