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問題!讀懂吊牌上的“隱藏信息”確實能幫你更好地選擇和保養(yǎng)衣物。下面是3個關鍵步驟,讓你成為精明的服裝消費者:
"第一步:解碼基本信息——不只是品牌和款式!"
"核心要素:" 這是最直觀的部分,包括 "品牌Logo、品名/款式號、面料成分"。
"品牌與款式:" 除了認準大品牌,留意款式的具體編號(如 M2023S01),這有時關系到特定設計、顏色或庫存。
"面料成分 (Fabric Content):" 這是重中之重!吊牌上通常會標明主要面料(如羊毛、棉、滌綸)的百分比,有時還會有里料的成分。"關鍵看兩點:"
"含量順序:" 排名第一的面料是服裝最主要的材質。
"特殊說明:" 是否有“毛含量≥95%”或“純棉”等字樣?這關系到保暖性、透氣性、易縮水/易皺/易褪色等問題。例如,含滌綸比例高的衣服可能彈性好、易打理,但透氣性差。
"其他可能信息:" 有些吊牌會標注產(chǎn)地(Made in...)、洗滌說明的簡要代碼(如 A表示可水洗,W表示只能干洗)。
"第二步:關注特殊符號——洗滌與保養(yǎng)的“密碼本”!"
"
相關內容:
平時買衣服,你是不是看完款式、摸過面料就付錢?其實吊牌上有不少關鍵信息,關系到穿著安全和衣服壽命。學會看吊牌能避開很多購物坑,這事兒不復雜,找準幾個重點標注就能懂。

一、先盯3個“強制標注”,關乎穿著安全
吊牌上有些信息是國家規(guī)定必須標的,直接影響穿著體驗和安全,一定要重點看。
1. 產(chǎn)品執(zhí)行標準號:這串代碼能判斷衣服是否合規(guī)。比如“GB/T 29862”,說明衣服成分標簽符合國家標準;買牛仔褲認準“FZ/T 81007”,代表它符合牛仔服裝行業(yè)規(guī)范,質量有基本保障。2. 安全類別:這是吊牌里最核心的安全信息,不同類別對應不同穿著場景,別穿錯。

A類:專門給0-36個月寶寶穿,對甲醛、PH值要求最嚴,給娃買衣服必須選這個。
B類:適合貼身穿,像內衣、T恤、秋褲,貼皮膚穿放心,安全性比A類稍松,但也夠用。
C類:只能穿在外面,比如外套、風衣,窗簾這類家紡也標這個,絕對不能貼身穿,可能刺激皮膚。

3. 成分含量:別信“100%純棉”“純羊毛”的宣傳,吊牌上的成分占比才是真的。比如標注“棉70%+聚酯纖維30%”,就是衣服主要是棉,混了點聚酯纖維,透氣又耐穿。要是宣傳和吊牌成分不一樣,直接別買,大概率是騙人的。
二、再看2個“生產(chǎn)細節(jié)”,摸清衣服情況
除了強制標注,吊牌上還有些生產(chǎn)相關信息,不是必看,但能幫你了解更多,還能延長衣服壽命。
1. 貨號/款號:這串數(shù)字字母是品牌內部編碼。比如你買了衣服,想查設計靈感、上市時間,或者再買同款,把貨號發(fā)給品牌官網(wǎng)客服,就能拿到準確信息,比描述款式靠譜。

2. 洗滌說明圖標:別嫌它不起眼,這是衣服的保養(yǎng)提示,比文字說明準。比如圖標標“水溫≤30℃”,就別用熱水洗,不然衣服容易縮水變形;看到“不可氯漂”,就別用含氯漂白劑,會讓衣服掉色。按圖標洗,衣服能穿更久。
吊牌雖小,卻是購物時的實用工具。不用花多少時間,記住先看強制標注的執(zhí)行標準、安全類別、成分含量,再留意貨號和洗滌圖標,就能快速摸清衣服情況,買得放心、穿得舒心。下次逛街挑衣服,先拿吊牌看看,避開看不見的坑。

微信掃一掃打賞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