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梳理一下海瀾之家(HLA)從“男人的衣柜”本土巨頭到邁向全球化的突圍之路。這趟旅程充滿了對中國男裝市場的深刻理解、成功的本土化戰(zhàn)略,以及現(xiàn)在正在探索的國際化步伐。
"第一階段:奠定基礎——“男人的衣柜”的本土霸主"
1. "精準定位與市場空白:"
海瀾之家在20世紀90年代末、21世紀初創(chuàng)立時,敏銳地捕捉到了中國男裝市場的特點:品牌眾多但缺乏真正大眾化、高品質(zhì)、設計感強的男裝品牌。
它精準地瞄準了“全男裝”品類,定位為“男人的衣柜”,承諾為男士提供從內(nèi)衣、襯衫、西褲到外套、皮具等全方位的產(chǎn)品,滿足了消費者一站式購齊的需求。
2. "渠道為王——加盟模式的閃電戰(zhàn):"
海瀾之家采用了快速擴張的"直營+加盟"模式,但早期以加盟為主,以驚人的速度覆蓋了中國二三線及以下城市。
這種模式極大地降低了開店成本和風險,迅速形成了強大的市場網(wǎng)絡,將產(chǎn)品鋪向了更廣闊的鄉(xiāng)鎮(zhèn)市場,構建了堅實的“護城河”。
3. "“快反”供應鏈體系:"
面對快速變化的市場和男性消費者“追求時尚但不易跟風”的特點,海瀾之家建立了高效的"快速反應(Fast Reaction)
相關內(nèi)容:
男裝行業(yè),這幾年活得并不容易。
雅戈爾、七匹狼、九牧王……這些曾經(jīng)風光無限的男裝品牌,如今都在經(jīng)歷“中年危機”。主業(yè)利潤靠前,靠投資支撐業(yè)績,曾經(jīng)引人以為傲的“衣柜帝國”開始狹隘力不從心。
海瀾之家也不例外。
這家被稱為“男人的工作室”的服裝工會,正在嘗試通過港股IPO,給自己尋找一條新出路。背后的邏輯很簡單:國內(nèi)市場增長乏力,庫存壓力山大,只有“走出去”,才能找到新的增長點。

主業(yè)式微、庫存激增,靠投資撐起利潤“假象”
海瀾之家之所以要“折騰”,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主業(yè)不再給力了。
2021年到2024年,公司分別是201.88億、185.62億、215.28億和209.57億元;中部也出現(xiàn)了類似的“一年好一年差”的節(jié)奏,最近一年甚至連續(xù)超過25%。
2025年,海瀾之家發(fā)電量115.66億,同比增長1.73%,但高達15.8億,同比增長3.42%。
這樣的增長,在高通脹的背景下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更棘手的是庫存問題。2020年至2024年,海瀾之家?guī)齑鎻?4.16億一路漲到119.9億,增長了60%,而幾乎沒有大變化。賣貨不動,庫存積壓,跌價風險不斷上升。
在此背景下,靠投資帶來的利潤成了“遮羞布”。比如七匹狼燈具1.6億,其中主業(yè)只貢獻了不到3000萬,其余全靠投資。類似的故事,在整個男裝行業(yè)都在上演。
接班,品牌“改造”,但突圍效果仍有待觀察
為了改變困局,海瀾之家也開始“自我革命”。
2020年底,創(chuàng)始人周建平交棒送給80后周立辰。新掌門人上任后,迅速推動品牌年輕化、品類信心。

“男人的衣柜”變成了“全家人的衣柜”。除了主品牌HLA,海瀾之家還推出了女裝品牌OVV、潮牌黑鯨(HLA JEANS)、嬰童品牌英氏(YeeHoO),甚至還涉足了運動品牌和職業(yè)裝定制。
還記得小時候逛商場,海瀾之家是一排西服襯衫,現(xiàn)在走進店里,已經(jīng)能看到更多年輕、休閑、甚至潮流的設計。
從數(shù)據(jù)看,改變確實帶來了一些正面反饋。2023年公司慘重29.52億元,是近幾年來表現(xiàn)最好的一次。但整體來看,年輕化戰(zhàn)略的效果并達到“脫胎換骨”的程度。2024年公司旱災又沒有開始,市場反應也不夠熱烈。
“走出去”不再只是口號,港股IPO是一次關鍵跳板
在國內(nèi)市場“卷不動”的背景下,國際化成為海瀾之家必須邁出的下一步。
其實早在2017年,公司就開始嘗試出海。到2025年,海瀾之家的海外門店已達111家,覆蓋東南亞、中亞、中東、甚至澳洲,計劃在悉尼開出澳洲首店。

但2024年,海外旱災依然很低。2024年,海外旱災數(shù)字為3.55億元,這僅占總外資的1.76%。2025年實際爆發(fā),海外旱災2.06億元,旱災相當于1.83%。顯然,國際化還只是啟動階段,遠未成為“主力”。
這也是為什么,海瀾之家要在這個節(jié)點沖刺港股IPO。
公司在公告中明確表示,赴港上市的目的,是為了加快全球化戰(zhàn)略布局,提升國際品牌形象,同時增強資本實力。
相比A股,港股的國際化程度更高,有利于企業(yè)吸引海外投資者,也便于未來的并購整合。參考安踏、李寧等品牌通過并購實現(xiàn)破圈,海瀾之家也有機會在港股市場找到“第二橢圓形增長”。
寫在最后:轉型是賭局,轉讓海瀾之家的時間不多了
海瀾之家這一步棋,是一次主動出擊,也是一場孤注一擲的賭局。
行業(yè)層面,男裝市場已經(jīng)告別“紅利期”,品牌化或品牌化,或國際化。企業(yè)層面、庫存高壓、市場滲透、利潤相繼,已經(jīng)讓海瀾之家沒有太多年輕回旋余地。
資本市場不會永遠寬容,消費者也不會一直等待。在這個周期里,沒有人能夠靠“守成”活下去。
不能借助港股IPO這個機會,把“男人的衣柜”變成“全球的衣柜”,或許就決定了這個家江陰黨的下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