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這確實是全智賢近期經(jīng)歷的重大事件。
概括來說:
1. "拒絕道歉:" 針對她在2022年因不當(dāng)言論引發(fā)的爭議,全智賢始終沒有公開道歉。
2. "失去中國市場:" 由于不道歉以及爭議影響,眾多中國品牌解除了與她的代言合約,導(dǎo)致她在中國市場的商業(yè)價值大幅縮水,幾乎“消失”。
3. "步入張娜拉后塵:" 這被廣泛認為是韓國藝人,特別是女星,在中國市場遭遇的類似“封殺”或嚴重負面影響的案例,與早前同樣因爭議而在中國市場聲譽受損、商業(yè)活動受限的張娜拉(Jang Na-ra)情況相似,因此被稱為“張娜拉后塵”。
這一系列事件對全智賢的職業(yè)生涯,尤其是在高度依賴東亞市場(尤其是中國)的演藝事業(yè),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她目前主要在韓國本土活動,并開始拓展其他地區(qū)市場。
相關(guān)內(nèi)容:
全智賢這次真的“翻車”了,而且翻得比我們想象得還徹底——連韓國本土品牌都開始“割席”,雪花秀14號直接官宣終止合作,連句“感謝多年陪伴”都懶得客套。

你以為只是丟幾個代言?

她的Netflix新劇《北極星》也被制作方拎出來“重新評估”,600億韓元的盤子,說換人就換人,連預(yù)告片都白拍。
我扒了下韓國金融監(jiān)督院的最新披露,賠償金已經(jīng)飆到300億韓元,折合人民幣1.65億,差不多夠在首爾買十棟樓的級別。
更慘的是她經(jīng)紀公司CultureDepot,股價兩周跌掉23%,投資人用腳投票,比鍵盤俠狠多了。
說白了,品牌、平臺、資本三方同時踩剎車的場面,在韓娛史上也算頭一回。
有人問我:中國觀眾真有這么大能量?

數(shù)據(jù)擺這兒——韓國文化內(nèi)容研究院剛發(fā)的7月報表,全智賢作品在中國平臺的點擊量直接膝蓋斬,跌幅76%,連累整個韓國影視大盤下滑42%。
橫店那邊干脆成立“歷史審核專家組”,故宮退休研究員坐鎮(zhèn),以后想借中國題材拍韓劇,先過五關(guān)斬六將,等于給文化挪用上了緊箍。
別以為只有我們這邊動真格,韓國也慌了。
KOCCA11號連夜成立“韓中糾紛調(diào)解委員會”,找前外交官和漢學(xué)家坐鎮(zhèn),明面上說“緩解緊張”,翻譯過來就是“趕緊滅火,別讓中國金主真撤資”。
畢竟去年中韓合拍項目總金額超過2兆韓元,誰跟錢過不去?

最魔幻的是替代效應(yīng)。
倪妮三天拿下三個原本屬于全智賢的頂奢代言,金高銀的廣告邀約接到手軟,連《藍色大海的傳說》都被平臺悄悄下架,4K修復(fù)版《來自星星的你》直接“技術(shù)原因”無限期雪藏。
觀眾的記憶比魚短,但平臺的算法比刀快,今天你是“韓流女王”,明天就能讓你連詞條都搜不到。
全智賢的社交賬號停更一個月,團隊選擇當(dāng)鴕鳥。
可沉默在資本市場里等于默認,品牌方可沒時間等你“整理思緒”。

當(dāng)年她靠《來自星星的你》一飛沖天,如今同一部劇成了燙手山芋,只能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娛樂圈最殘忍的地方在于:觀眾可以陪你演愛情神話,但絕不會替你買單歷史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