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區(qū)分一下探路者(Toread)和拓路者(Tulad)這兩個品牌的防曬衣,主要關(guān)注它們的Logo和品牌定位的區(qū)別。
"Logo 區(qū)別"
1. "探路者 (Toread)"
"Logo 特點:" 探路者的主Logo通常是一個"圓形"或"盾形"(有時是盾牌的變形)的標志,內(nèi)部包含品牌英文名 "Toread"。這個Logo給人"穩(wěn)重、專業(yè)、可信賴"的感覺,顏色通常是品牌色(如藍色、灰色)或黑白。
"設(shè)計風格:" 較為"經(jīng)典、硬朗",符合戶外品牌的專業(yè)形象。
2. "拓路者 (Tulad)"
"Logo 特點:" 拓路者的主Logo通常是一個"更加現(xiàn)代、抽象"的圖形,有時被描述為"箭頭、路徑、或帶有方向感的線條"組合而成,內(nèi)部包含品牌英文名 "Tulad"。這個Logo給人的感覺更"動感、年輕、有活力",也更具設(shè)計感。
"設(shè)計風格:" 相比探路者,"更時尚、簡潔、有科技感"。
"品牌區(qū)別"
雖然名字僅一字之差,且同屬探路者集團(Toread Group),但它們的市場定位和目標人群有明顯的不同:
1. "探
相關(guān)內(nèi)容:
“買防曬衣=交智商稅?

”先別急著罵,看完再決定退不退貨。

剛刷到一條彈幕:兩百塊的防曬衣,跟我媽20塊買的的確良有啥區(qū)別?
點贊3萬。
屏幕外,快遞站老板補刀:上周退回去的防曬衣,一半標簽都沒拆,理由統(tǒng)一——“曬成包公,根本沒用”。
不是防曬衣沒用,是90%的人壓根不會挑。
把UPF當手機號,數(shù)字越大越安心?
醒醒,新國標剛砍了一刀:UPF40+才配叫“防紫外線”,UPF200+聽著嚇人,可日常通勤跟40+曬不黑的差距,肉眼根本分不出。
錢包先別沖動。
真正拉開差距的,是“會不會把防曬做進布料里”。
探路者剛上的“極光7.0”,直接把中科院那套納米級防曬粒子融進紗線,水洗30次,防曬值不掉線。
等于給衣服打了永久疫苗,而不是表面涂一層“防曬霜”,一出汗就掉buff。
貴有貴的底氣——12款拿到國際戶外產(chǎn)業(yè)聯(lián)盟金標,相當于防曬界米其林三星,去西藏轉(zhuǎn)山也扛得住。
可天天地鐵空調(diào)房,需要上珠峰裝備嗎?
拓路者反手掏出一套“場景外掛”:冰感圍脖能拆,早晚擋風,中午秒變冰袖;更狠的是跟美團外賣聯(lián)名,騎手版198元,后擺加長、反光條、袖口留耳機孔,半天賣出5000件。
外賣小哥實測:同樣40℃高溫,穿普通短袖一天喝6瓶藿香正氣,換這件只喝2瓶。
省下的藥錢,一周就回本。
有人算過賬:防曬衣均價200,一個夏天撐死穿30次,單次6塊6;去美容院做一次光子嫩膚,1500起步,還疼得吱哇亂叫。
哪個更香,小學數(shù)學就能算清。
可別忘了,防曬衣也內(nèi)卷。2023年市場規(guī)模86億,同比暴漲34%,廠家全殺瘋了。
新招是“環(huán)?!薄铰氛?、拓路者再生面料占比都超30,塑料瓶拉成絲,比原生聚酯每噸貴800塊,品牌還是硬著頭皮用。
為啥?
年輕人吃這套:同樣花錢,不如買個“地球友好”標簽,朋友圈曬圖都自帶光環(huán)。
所以怎么選?
一句話:看場景、看水洗、看認證,別看網(wǎng)紅臉。
通勤黨:地鐵500米+辦公室800米,UPF40+夠用,挑個帶兜裝門禁卡,袖口別勒出紅印,拓路者基礎(chǔ)款120元搞定,丟洗衣機攪一年不心疼。
戶外狗:周末爬山、騎行、釣魚,直接上探路者金標,納米粒子+200+防曬,山頂紫外線比山腳高70%,省得下山變關(guān)公。
記得選大一號,后背鼓風不貼身,汗水秒蒸發(fā)。
外賣、快遞、工地老哥:別糾結(jié)UPF,盯“降溫”倆字。
拓路者騎手版,198元,后擺能把屁股蓋住,反光條晚上閃成移動路燈,冰感圍脖打濕擰一圈,脖子直接降3℃,藿香正氣錢都省。
最后提醒一句:防曬衣不是金鐘罩,袖口、領(lǐng)口、下擺照樣進光。
配合帽子+口罩,露臉的地方補點防曬霜,別懶。
畢竟,曬黑只要一天,捂白得等一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