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紅利退去,意味著獲取用戶的成本越來越高,用戶注意力越來越分散,單純依靠流量轟炸的模式難以為繼。此時,品牌需要回歸本質,用“信任”作為核心武器,贏回并留住用戶的心。以下是一些關鍵策略:
"一、 重建信任的基礎:透明與真誠"
1. "產品/服務為王,回歸價值本身:"
"品質保證:" 這是信任的基石。確保產品或服務的質量穩(wěn)定、可靠,超越用戶預期。
"功能真實:" 不做虛假宣傳,清晰說明產品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解決用戶真實痛點。
"持續(xù)迭代:" 傾聽用戶反饋,不斷優(yōu)化產品/服務,展現品牌的進取心和責任感。
2. "信息透明,坦誠溝通:"
"公開信息:" 主動公開公司信息、生產流程、供應鏈、數據使用政策等,減少用戶疑慮。
"真實敘事:" 品牌故事要真實可信,避免過度包裝和夸張。展現品牌的初心和價值觀。
"危機公關:" 出現問題時,不隱瞞、不推諉,快速響應,坦誠溝通,承擔責任,并給出解決方案。真誠比任何辯解都更有力量。
"二、 深度鏈接用戶,建立情感連接"
1. "理解用戶,提供個性化體驗:"
"用戶
相關內容:
內容來源 | 本文摘編自 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 書籍
《品牌發(fā)聲 》 【美】瑪戈·布盧姆斯坦著
責編| 柒排版| 鵝妹子
第 9209 篇深度好文:3041 字 | 10 分鐘閱讀
這早已不再是靠一款爆品就能取勝的年代。當市場進入高度同質化競爭,你的產品再好,別人也不差;你的價格再低,總有人更低。
2025年的最新品牌調查顯示:
與以往不同,如今品牌已成為消費者購買決策的首要因素(占比超過33%)。
今天的消費者看重的早已不只是功能本身,而是一種身份認同、情緒共鳴和價值觀表達——他們買的不僅是產品,更是“你所代表的意義”。

在數字化浪潮下,消費者更敏銳、更苛刻,也更容易獲得多方信息,“一招鮮吃遍天”的流量紅利早已失效。
沒有哪個時刻,比現在更需要重視品牌在用戶心智中的形象。而當下品牌面臨的最大危機,正是信任短缺!
在一個愈發(fā)不信任企業(yè)的世界里,我們不再需要更響亮的聲音,而是更值得信任的聲音。
當今品牌競爭的本質是“信任即貨幣,內容即資產”。
品牌必須主動、持續(xù)地發(fā)聲,才能讓用戶感知價值、打破偏見、建立穩(wěn)固的信任,最終贏得長期選擇。

但如何發(fā)聲、何時發(fā)聲、為何發(fā)聲,已成為品牌必須思考的關鍵命題。
在流量紅利見頂,用戶信任稀缺的當下,品牌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早已不是產品力、營銷預算或是流量獲取能力,而是“信任赤字”。
對此,《品牌發(fā)聲》(瑪戈·布盧姆斯坦著)提出一套“信任三角”模型,從“聲音”“信息量”“脆弱性”三大關鍵要素切入,為品牌重建用戶情感認同提供了可落地的思路。
通過一致的表達、適度的信息透明度與勇于示弱的溝通,破解信任難題。
一、發(fā)聲,已成品牌
競爭力的新“門檻”
近日,西貝與羅永浩的爭議持續(xù)發(fā)酵,西貝官方賬號發(fā)布道歉聲明,卻仍未平息輿論。
公眾用“放大鏡”審視品牌的每一個動作,也讓一個事實變得清晰:“發(fā)聲”本身就是一門科學。
我們正進入一個“品牌敏感”的時代。
消費者越來越愿意為“情緒價值”買單,為“理解”付費,為“快樂”一擲千金,卻也越來越容易用顯微鏡審視品牌背后的價值觀和生活主張。

這種變化背后有深刻原因:
用戶長期處在“自我保護式懷疑”中,見過太多品牌失信、領教過“完美敘事”的崩塌,對自己的判斷力也不再有信心。
這也解釋了為什么“聲音”不再是裝飾,而是品牌信任的關鍵。
品牌想要贏回用戶心,就必須通過“聲音”把品牌人性化,讓品牌的特質、現狀和態(tài)度清晰可感。
聲音(voice)特指品牌所做的每件事情中,通過視覺與語言體現出的鮮明個性。
可通過幾個關鍵提問明確方向:你是要突出傳統(tǒng)感還是創(chuàng)新感?你要展示機智和優(yōu)雅,還是斗志和創(chuàng)造力?
它既能區(qū)分你與競爭對手,也能讓品牌更具人性化,傳達你認為最重要的信息,使受眾理解你的特質與現狀,并判斷能否信任你。
品牌聲音教會了人們如何與公司打交道,讓他們在新產品、新渠道、新場景中依然感到熟悉與信賴。

這意味著:熱點會冷卻、流量會退潮,而真正決定品牌生命力的,是能否系統(tǒng)性地構建并守護自己的形象體系。
產品力決定你能走多快,品牌力決定你能走多遠,而信任則是品牌力的核心內核。
二、信任即貨幣:
流量紅利褪去后的品牌新常態(tài)
有研究指出:
大眾長期處在“自我保護式懷疑”中,見過太多品牌失信、領教過“完美敘事”的崩塌,對自己的判斷力也不再有信心。
FBI、Lovehoney等組織的實踐表明,當品牌公開邊界與限制、坦誠自身局限時,受眾更愿意相信其信息的可靠性,這種‘不完美’的表達恰恰能打破不信任的壁壘。”
在這樣的背景下,信任已然成為品牌最核心的稀缺品:
品牌的真正競爭力在于能否幫助用戶重建信心;
“發(fā)聲”則是連接二者的關鍵橋梁,用聲音、信息量和脆弱性打通信任鏈路。
“不要為你的品牌營造堅不可摧的形象,最聰明的品牌會通過承認自己的錯誤和接受脆弱性而變得更為強大”。
當品牌能坦誠地分享自身面對的挑戰(zhàn)與機遇時,更容易拉近與受眾的距離;用簡潔、透明、可理解的表達替代晦澀和包裝,也能讓用戶真正理解并信任品牌。

三、品牌構建信任的
三大核心要素
1.持續(xù)一致的品牌聲音
在“持續(xù)一致的聲音”維度上,Mailchimp的實踐頗具代表性:在從幾十人團隊成長為千人規(guī)模的營銷巨頭時,始終保持‘友好、平易近人’的核心聲音;
即便擴展到CRM、廣告等新業(yè)務時仍維持同樣調性;通過風格指南、同理心語氣、友好調性守住小企業(yè)客戶的信任。
Mailchimp內部風格指南的建立正是出于這一考慮:
它為文案寫手、設計師和其他人員提供了統(tǒng)一的指導,使他們能夠在不同平臺和場景中保持一致的品牌聲音;
即便新產品推出、危機信息傳達,也能保證客戶熟悉的體驗。
香蕉共和國的早期目錄同樣通過持續(xù)一致的“游記式”風格與特定人群建立連接:在文學化的頁面里,每件產品都講述了一個冒險故事,讓消費者覺得自己也是探索旅程的一部分。

2.信息量:細節(jié)要足夠、避免過載
聲音解決了“如何交流”的問題;信息量(volume)則決定了交流的長度和詳盡程度??赏ㄟ^幾個關鍵疑問把握尺度:
就一個話題應鋪放多少信息?
是否應該規(guī)定博客文章和產品描述的字數或話題深度?
圖片庫要傳達產品或流程的精髓,還是傳達全面的體驗?
該如何確定多少內容是足夠的呢?
判斷標準很明確:當你的受眾能夠做出明智的決定,并對自己所做出的決定感到滿意時,你就已經提供了足夠的細節(jié)。
3.勇敢展示脆弱性:信任的放大器
持續(xù)一致的聲音和恰當的信息量都是優(yōu)秀的、由品牌驅動的內容策略,體現了以受眾為中心的特點。

當同時愿意展示脆弱性(vulnerability)時,這些努力將能共同促進信任。
核心思考在于:你是否愿意頂著被批評、嘲諷或極端受眾攻擊的壓力,揭露你面臨的令人困惑的挑戰(zhàn)和殘酷的事實?
一旦遵循這種信息透明度,就會讓自己變得脆弱。
但脆弱并非軟弱,最聰明的品牌會通過承認自己的錯誤和接受脆弱性而變得更為強大。
恰當暴露不完美有三大好處:
增強真實感與同理心:用戶不再覺得“這是公關話術”;
緩和對立情緒:在危機里先理解用戶感受、承認不完美,比硬抗更有效
積累“信任資本”:公開幕后與改進計劃,讓用戶看到“持續(xù)改進”的誠意。
當品牌在危機或爭議中承認不足并主動展示改進計劃時,往往能在長期贏得用戶更高的信任和忠誠度。
Zoom 應對‘隱私轟炸’事件時的公開致歉與整改承諾、TED 面對不實演講爭議時的反思與指南升級,都是這一邏輯的典型印證。”
4.發(fā)聲的終極目標:幫助用戶重拾對自己的信任
品牌發(fā)聲的核心邏輯在于:用戶不僅希望相信品牌,更希望通過品牌的透明與尊重,重新相信自己。
當你持續(xù)一致地發(fā)聲、用適量的信息賦能、勇敢展現脆弱性,不僅是在塑造品牌,更是在幫用戶恢復判斷力和掌控感。
這就是為什么“脆弱性”在今天成為品牌競爭力的一部分:
它讓用戶覺得自己被當成人,而不是流量;
它為品牌積累長期信任資本,而不僅僅是短期銷量;
它是品牌在“憤世嫉俗”的時代最稀缺的資產。
四、會發(fā)聲,才能跑贏競爭
西貝的案例、各行業(yè)的熱點都只是表象。
真正的底層邏輯是:流量紅利終將褪去,熱點也會冷卻;持續(xù)一致+適量信息+勇敢脆弱=信任閉環(huán)。
在信任即貨幣、內容即資產的今天,只有會發(fā)聲的品牌,才能跑贏競爭、走得更遠。
對于營銷人、品牌主理人等群體而言,這一邏輯能提供三大核心價值:
破解“增長焦慮”,以信任力替代流量依賴;
應對全球化挑戰(zhàn),借案例解析出海品牌的本地化溝通邏輯;
構建長期競爭力,將內容力轉化為品牌不可替代的核心優(yōu)勢。
無論你是品牌負責人、文案策劃還是營銷新手,無論是為了防范危機、復興品牌,還是實現規(guī)?;D化,掌握品牌發(fā)聲的邏輯都是數字化時代品牌生存的關鍵。
這不僅是品牌營銷的核心方法,更是品牌人性化生存的底層邏輯——適合每一個希望在不確定環(huán)境中構建長期競爭力的組織與個人。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