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聊聊 Faith Acoustics E1000 這款動圈入耳式耳塞。根據(jù)現(xiàn)有的信息和一般對這類產(chǎn)品的評價,我們可以總結出以下體驗特點:
"Faith Acoustics E1000 動圈入耳式耳塞 體驗總結"
Faith Acoustics E1000 是一款定位中高端的入耳式監(jiān)聽耳機(IEM),以其聲音的"準確、均衡和一定的解析力"而受到關注。以下是它可能帶來的主要體驗:
"優(yōu)點 (Pros):"
1. "聲音特點:"
"監(jiān)聽風格:" 通常具有比較"中性、客觀"的聲音取向,適合欣賞音樂細節(jié),對追求聲音真實還原的用戶有吸引力。
"均衡性好:" 在中高頻段通常比較清晰,人聲和樂器分離度尚可,整體聲音比較“干凈”。
"解析力尚可:" 對于細節(jié)豐富的音樂,如古典樂、人聲或部分電子樂,能表現(xiàn)出一定的層次感。
"動圈驅動:" 提供了相對扎實的低頻基礎和一定的動態(tài)范圍。
2. "做工與質感:"
通常采用塑料材質,但做工可能比較精致,細節(jié)處理到位。
提供多種尺寸的硅膠耳塞(如深耳道、中等耳道、淺耳道),有助于實現(xiàn)更好的"佩戴舒適度和隔音效果"
相關內(nèi)容:
Faith Acoustics E1000 Dynamic IEM - TDS REVIEW
Faith Acoustics E1000 ダイナミックイヤホン - TDS レビュー
TDS REVIEW 與 TDS 無心快語全部基于 TDS Studio 評分標準與內(nèi)容說明 V202502 進行,可以在主流搜索引擎直接搜索。
Faith Acoustics E1000: V (Excellent)

這是 Faith Acoustics 品牌在 TDS Hearroom 正式出現(xiàn)的第一款產(chǎn)品。
我們節(jié)目的老聽眾或許還對于去年 SIAS 展節(jié)目里提到的一條非常昂貴的動圈耳塞有一定印象,這條耳塞終于在今年的 SIAS 展前定版開售了,我們也在今年的展子上聽到了這條定價和素質層面都能夠成為超旗艦級別的動圈耳塞。
包裝與配件 | Package & Accessories
E1000 的包裝論體積肯定是和不少旗艦耳塞比不了的,沒有那么豪華,但是材料相當下功夫。這一套包裝是分層抽屜設計,實木盒體非常結實,精致程度并沒有比那些豪華包裝低。唯一值得吐槽的就是我這套的表面刻字似乎漏了一個“I”,無傷大雅吧算是。內(nèi)部配件包含六對耳套,以及一個包裝外的收納盒,再無其他。

收納盒是白色皮質,表面的皮革相當柔軟,有一定的抗壓能力,內(nèi)部空間也足以放下 E1000 這一套加上一條中大體積的小尾巴。

耳套的配置是三對自研不銹鋼管套和三對“專利硅膠套”。不銹鋼管套的形態(tài)的確與過去我們使用過的 Pentaconn 銅管套不太一樣,耳帽部分的厚實程度高出不少,但依然保持了液態(tài)硅膠的柔軟性和貼合度,開口相對較大。而另外三對硅膠套則是有一些特殊的結構。

設計、佩戴表現(xiàn)與聲學結構 | Design, Fit & Acoustic Structure
去年我們見到的 E1000 還是黑色,量產(chǎn)版本則是換成了鈦灰色,表面噴砂。官方?jīng)]有詳細介紹腔體材料,但摸上去、看上去都很像是鈦合金,CNC 的精度相當高,前后腔的接縫也控制得非常好,不會出現(xiàn)不均勻的問題。

腔體為類公模造型進行幾何化后的樣子,一個不太規(guī)則的五邊形,看上去很硬朗,而前腔則像是嵌套進五邊形后腔一樣,自成角度。面板上有一個類似于葉片的結構,中間有一組開孔,大概是后腔的氣壓平衡系統(tǒng)。另一處開孔就位于導管基座附近了。從這個角度來說,E1000 從外面看結構并沒有太多的特殊之處,或許最大的不同就是面板的凹面設計了,可能對于進氣會更有幫助,也能形成特殊的后腔反射結構。

佩戴方面,由于 E1000 的前腔體并不算大,而后腔有相當?shù)母叨?,所以這可能是中大尺寸動圈耳塞里少有的佩戴比較普適的設計。對于小耳廓來說,前腔也大多不會頂?shù)蕉浊贿吘墸笄缓蠖丝赡軙兴佑|。大耳廓人群則更不必擔心。不過由于接觸點較少,我會建議嘗試有一定附著力的耳套來加強耳道口耦合。后腔的邊緣剛好懸浮于耳廓平面上,除非你要深入耳佩戴,大多是可以習慣它的腔體的。自然,就不建議側躺佩戴了。

導管粗細適中,濾網(wǎng)的形狀和面板上的圖案類似,耳套的安裝較為方便。腔體的開放程度并不算很高,但由于后腔很大程度上懸空于耳甲腔,被動隔音是比較一般的。不過氣壓平衡問題幾乎不存在。
線材、揚聲器配置與功率需求 | Cable, Driver & Power Demand
E1000 的配線很簡單地被介紹為“高純度無氧銅”,在高價耳塞各種線材材質和編織方法的宣傳里顯得非常樸素。線材為四股纏繞,編織緊密程度較高,表面也有非常厚實的屏蔽層。稍微有點硬,也有一定的自纏繞現(xiàn)象。但經(jīng)過幾天的對比,這條線并沒有給 E1000 拖后腿,甚至算是超旗艦耳塞配線里相對比較好的一檔。耳掛的設計也挺有意思,沒有做很多貼合,而是一個比較直接的折角,但實際佩戴起來卻挺貼的。

可換線結構為 0.78mm 2pin 平座設計,耳機母座附近都是完全平齊,沒有防呆槽結構。耳機本體對于凸針、平針線材都可兼容。默認線材的插針接觸緊密程度較高,插針則是帶防呆槽的標準凸針,對于其他凹座耳機也可兼容。
E1000 出廠默認就是 4.4mm 平衡設計。

單元方面,E1000 搭載了直徑為 10.2mm 的雙面鈦金振膜動圈單元,振膜表面為真空直流磁控濺鍍工藝進行電鍍,剛性相當高。雙磁路設計,還有三層導磁板結構,可以實現(xiàn)接近 1T 的高磁通量。除此之外,E1000 還有個輔助被動盆結構用來控制失真。
阻抗 45Ω,靈敏度 115dB/Vrms。相對來說 E1000 算是比較好出聲但是相對難推的塞子。響度對于很多尾巴來說都不是什么問題,但是要把它發(fā)揮好,大尾巴之類的設備至少得從 TEAM 1、HA-P5、H7 之類的設備開始考慮,這段時間也試了一些旗艦播放器。SP3000M、PAW GT 2 之類當然可以推到不錯的水準,但是風格上我覺得有必要進行一些提醒。E1000 與過于冷聲的前端搭配時(尤其是搭配鋼管套)會覺得亮度稍有些過頭,可以盡量找功率充沛、有控制力,同時聲底比較中性或者輕微偏暖的前端進行搭配。GT 2 會有點磨掉它的特性,但大體不成問題。
聲音主觀描述 | Sound Description
基于原線平衡驅動,搭配包裝內(nèi)的鋼管套,滿足驅動所需功率條件。
低頻量感適中,厚度和飽滿度不算高,在一些設備的搭配下會覺得低頻比現(xiàn)在燒友習慣的各種混合單元顯得薄了些,但在動圈耳塞里,E1000 有著非常好的質量和凝聚感。彈性非常好,下潛也不錯。收放速度稍快,保留的殘響相對較少。氛圍烘托的暈染感和濃郁度都比較輕。E1000 的低頻非常緊實,尤其是剛開聲的時候,由于振膜剛性高,不太進狀態(tài),會顯得更甚。在一段時間進入狀態(tài)之后,E1000 的低頻是凝聚、扎實但存在感不會很強的狀態(tài),有層次有質量?;粑挥谥邢卤P的樂器沒有明顯的前傾。
中頻,人聲的距離適中,不會過于貼臉,精致程度非常高,口型有所控制。人聲的質感和線條基本上能夠兼顧,由于鋼管套本身的特性,你會覺得 E1000 在這個耳套的搭配下線條會稍有突出,盡管厚度不算特別高,但實際上在另一套硅膠套下是相當平衡的。男女聲之間的傾向性不算明顯,適合的聲線類型相對較廣,只要不是特別粗厚的,都有不錯的表現(xiàn)。顆粒感有輕度的保留,順滑程度足夠。如果要順滑程度優(yōu)先,可以在前端搭配上進行一些考慮。音色渲染不算多,僅在上盤稍有調(diào)整,它相對來說是冷靜但不具備明顯偏向的狀態(tài)。喉音的位置大體正確,在鋼管套下會顯得稍微高一點。氣聲的比例合適,口水聲等細節(jié)不會過于前傾。齒音有一定的打磨,僅在個別極端情況下才會有感知。人聲的通透程度非常高,但是并非人為增亮。

樂器方面,大多走的也是質感和線條可以兼顧的路子。弦樂器中,小提琴、吉他、中提琴的結像清晰度相當高,拉撥弦的細節(jié)有所突出。大提琴的形體感比較精干,在空間里所占比例不算大。銅管類的氣勢感適中——如果換成另一對硅膠套會比較充足,需要亮度的小號等有著充足的亮感。木管類的空氣感比較足,自然度也足夠,音色是比較精致的路線。樂器的泛音自然度沒問題,厚度會不那么高。打擊樂器中,Kick 的存在感明確但不很凸顯,Snare 收得較快,镲片類有足夠的亮度,但是距離刺激恰好一步之遙,也不會有明顯的金屬感溢出。
高頻的亮度是比較高的,大體平滑,能量比較足,但是尖峰被打磨得比較圓滑,“有勁而不刺激”。極高頻的延伸非常好,應該是現(xiàn)售動圈塞最好,滾降不過于快、不偏早。

聲場是我們對于高價動圈塞相當看重的一方面,E1000 給出了至少讓我非常滿意的結果,它橫縱都有一定距離,相對規(guī)模比較寬廣,同時邊界感不強,有著不錯的彌散感。結合適當?shù)摹案叨雀小?,E1000 可以呈現(xiàn)出比較大規(guī)模的、有層次、略呈扁球狀的空間。人聲與樂器之間的分離度相當出色,整體感沒有缺乏。解析能力符合我們對于超旗艦耳塞的要求,有輕度的“解析感”突出(主要還是鋼管套導致的)。動態(tài)良好,瞬態(tài)非常出色。
曲風適應 | Genre Versatility
E1000 對于大多數(shù)流行樂都以干凈、精細的狀態(tài)進行呈現(xiàn),一些老流行可能會覺得稍有氛圍不夠濃重的感覺,我覺得這是屬于耳機本身的特性所致。在呈現(xiàn) RnB 和一些流行搖滾時,E1000 聽上去有勁、有細節(jié)。Anisong 的兼容性也是有的,不必因為通透度高、高頻有充足亮度而過分擔心它會對于制作的包容性不夠,前面提到,它的高頻是有能量但被打磨過的。搖滾金屬大類普遍表現(xiàn)比較好,場面感足夠用,一些金屬曲風因為它中高頻的特性也有不錯的聽感。電子大類中,它適合于那些對于低頻彈性要求高但是不會要求濃郁度和 bassline 厚度的類型。Acoustic 大類中,爵士聽上去有點顯得“清淡”,各種編制的器樂作品則能提供耳塞品類里第一檔的表現(xiàn),音色不落俗套,結像清晰明了,空間也不擁擠。
我們會對于 KT MARK IV 級以及 V 級的新有線耳機產(chǎn)品給出兩到三首的對應推薦曲目,來盡可能讓你在第一時間感知到這條耳機的一些特性和優(yōu)勢。對于 Faith Acoustics E1000 來說,我們其實覺得不用推薦什么曲目了,它屬于聽大多數(shù)非氛圍向曲目都能很快給你旗艦體驗的狀態(tài)。但還是給出一個最近拿它聽,表現(xiàn)很符合我們對這個曲子理解的例子。
Ryuichi Sakamoto - LIFE, LIFE
總結評價 | Overall Impression
我們應該怎樣看待旗艦動圈耳塞?就是可以保持一個預設:旗艦動圈和旗艦多單元是不同的東西,單動圈很難在做好其他方面的基礎上做到很高的全頻段密度,這也是旗艦動圈跟旗艦多單元的一點不同。但是精準的結像和聲場形成能力,又是單單元的獨有優(yōu)勢。

作為 EX1000 的長期擁躉和最近幾年都忙碌于一兩千價位動圈新品的人,我對于動圈旗艦的溢價其實并不會有特別明顯的好感。相較于萬余元價位甚至更高的多單元、混合單元耳塞,動圈耳塞旗艦這幾年沒有明顯進步是事實。千余元檔、五百元檔、三千元檔都陸續(xù)有了普遍水平的提升,但現(xiàn)在想到旗艦動圈耳塞的新品,或許第一時間想到的還是 FW10000、A8000、Dream XLS、Turii、IE900 之類。以現(xiàn)在的眼光去看它們,難免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但今年似乎情況有些改變了。

A10000 相較于 A8000 的進步是明顯的,光輝也給動圈旗艦開辟了新的門檻,而 DITA 也在最近拿出了 VENTURA。相較于 E1000 去年剛出現(xiàn)在展會上時,現(xiàn)在的旗艦動圈耳塞市場已經(jīng)不是它一枝獨秀的環(huán)境了。不過 E1000 依然有著很多點是可以作為新動圈旗艦標桿存在的,它和 VENTURA 也是兩個方向的音色和能量分布方式,在器樂表現(xiàn)上,E1000 仍然有著獨到的優(yōu)勢?,F(xiàn)階段在超高價位選動圈耳塞,E1000 應該是非常少的值得強烈推薦的選擇。
KingTsui, TDS Studio.
August 2025
It's a TDS production.
所有內(nèi)容全部自主創(chuàng)作,請勿抄襲內(nèi)容、套抄行文結構等,保留一切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