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從“三來一補”到“新質品牌”,晉江制造在拼多多平臺的發(fā)展確實標志著其邁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這不僅僅是平臺選擇的轉變,更是晉江制造在產業(yè)升級、品牌化發(fā)展以及數字化轉型方面取得顯著成果的體現。
以下是幾個關鍵點,說明這一轉變的意義:
1. "從代工到品牌:產業(yè)升級的核心體現"
"“三來一補”階段:" 晉江,尤其是晉江鞋業(yè),早期以承接訂單(代工)為主,賺取的是制造環(huán)節(jié)的利潤,品牌影響力有限,處于全球產業(yè)鏈的低附加值環(huán)節(jié)。
"“新質品牌”階段:" 如今,越來越多的晉江企業(yè)開始注重自主品牌建設,通過研發(fā)設計、品質提升、文化注入等方式,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品牌溢價的產品。它們不再僅僅是“代工廠”,而是成為擁有自己品牌的“制造商”和“品牌商”。
2. "從線下到線上,并深耕平臺:渠道變革的深化"
"早期:" “三來一補”模式多依賴線下批發(fā)市場和訂單。
"拼多多階段:" 拼多多提供了一個巨大的、以C端用戶為主的海量平臺。企業(yè)通過拼多多直接觸達消費者,縮短了供應鏈,降低了中間成本,并能快速獲取市場反饋。這要求企業(yè)具備更強的電商運營能力。
3. "拼多多平臺的賦能作用:"
相關內容:
以晉江國際機場為起點,驅車不過十分多種,就到了晉江的“鞋都路”。2019年從江西九江來到福建晉江做童鞋生意時,童鞋生產商陳洪火幾乎把這條路都踏遍了。
晉江的“江湖地位”,是靠鞋服與零食撐起的。2024年,晉江GDP超3600億元,位居全國百強縣TOP3。
從代工產業(yè)發(fā)展到自主品牌崛起,晉江鞋服最黃金的時期,安踏請孔令輝喊出“我選擇,我喜歡”,特步讓謝霆鋒傳遞“非一般的感覺”。
危機往往藏在盛況之下。四大頭部運動品牌被晉江牢牢捏在手中,中小鞋服商家的市場空間也被不斷擠壓,如何差異化走出自己的品牌路?
一雙鞋的生長痛
談及閩商,掰著手指就能細數出曹德旺、曾毓群、丁世忠、許世輝等不同時期的閩商翹楚。福建人,怎么就這么會做生意?
“十戶人家九戶僑”的晉江人,總能收到些僑胞漂洋過海寄來的“洋鞋”。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這可太稀罕了。能不能自己做?晉江人開始萌生了“造鞋”的念頭。
改革開放的風吹起,1979年,晉江陳埭鎮(zhèn)洋埭村村民林土秋把自家的石頭房改成廠房,帶著14名村民,每人出資2000元,拿著幾把釘錘剪刀和幾臺家用縫紉機,就有了洋埭服裝鞋帽廠。林土秋產出多少鞋就能賣出多少鞋的成績,讓晉江一時間涌現出一批鞋企。
陳埭制鞋業(yè)的成功離不開“三閑”:華僑留下的閑置房子為廠房,以華僑寄回的閑置資金為啟動資金和以本地閑余勞動力組成的“閑人”。在敲打鞋底的叮叮當當聲中,代工訂單如雪片一般飛往晉江,鞋帶、鞋面、鞋底等輔材的需求旺盛,晉江的制鞋業(yè)迎來高速發(fā)展期,產業(yè)鏈也開始成型。
那時候的晉江,做的多是薄利多銷的貼牌代工生意,俗稱“三來一補”(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件裝配及補償貿易)。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讓訂單縮減,生意一下就不好做了,中小貼牌鞋廠只能關門。晉江人開始意識到,得做品牌,把訂單握在自己手里。
安踏的故事,提前3年預示了晉江的轉型。
1986年,晉江一個制鞋匠家里17歲的二兒子帶著600雙晉江鞋闖蕩北京,他就是安踏創(chuàng)始人丁世忠。當他發(fā)現帶商標的鞋溢價是雜牌鞋的3倍時,一個樸素的商業(yè)邏輯在他心中萌芽:“我們的鞋質量不差,為什么不做自己的品牌?”
1994年,他回到晉江接手了父輩的安踏公司,開始搭建“安踏”品牌。以安踏為代表,晉江鞋業(yè)轉型到了第二個階段——自主品牌崛起。
打造差異化賽道“晉品”
“中央五套,晉江頻道?!敝傅氖窃贑CTV-5(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5秒鐘之內,就會有晉江品牌的廣告。
如何打響鞋業(yè)自主品牌,明星代言、電視廣告、代理商加盟是當時有名的“晉江三板斧”。品牌打響后,全國各地的代理商便會蜂擁而至,爭搶省會代理權,一個省會代理權就能交好幾百萬元。
但這樣的盛況只集中在頭部運動品牌。
公牛世家董事長陳青福一度面臨著和20世紀90年代那些中小鞋廠一樣的問題??恐莸囊粋€檔口,他的鞋子批發(fā)生意最好時能做到年銷售量500多萬雙。但陳青??傆X得不得勁。
“只是搞批發(fā),經手無數雙鞋子,卻沒人記得我們?!彼X得,批發(fā)利潤薄,發(fā)展好時都好說,一旦生意不好做,第一波“死”的就是批發(fā)商。
如同輪回一般,電商線上渠道的迅速發(fā)展給檔口帶來沖擊,陳青福的檔口連續(xù)三年都沒起色。2021年,陳青福終于有了自己做品牌的想法,“品牌有利于更長久的發(fā)展,相比供應鏈也會有一些溢價。”
2022年,他收購了公牛世家這個有一定基礎的休閑男鞋品牌。品牌有了,但在安踏、特步、喬丹等大樹之下,怎么做出自己的品牌,是橫在陳青福面前的一道難題。樹蔭之下,陳青福找到了休閑鞋這個賽道。
切小賽道,避免與頭部運動品牌交鋒,是晉江如今中小鞋企們常見的策略。陳洪火選擇童鞋賽道,也是因為當地工廠做成人鞋居多、競爭大。
在晉江,半徑50公里內,從“一根紗”到“一雙鞋”,從“一塊布”到“一件衣”,都可全過程本地化生產。只要選準了鞋類,要做成一雙鞋在晉江實在不是一件難事。但造得出、造得好,更要賣得出、賣得好。
電商平臺崛起后,渠道變了,頭部企業(yè)尚能憑借品牌知名度嘗試轉型,知名度不夠的中小鞋企,該怎么做轉型線上生意?
打造爆款,是眾多中小鞋企的共同認知。
外貿拖鞋代工出身的晉江鑫舒踏鞋業(yè)海峽虎品牌總經理劉招陽,搭上了洞洞鞋的東風。融料、灌注、成型,一雙8分鐘就能下線的爆款洞洞鞋,在拼多多的海峽虎旗艦店賣出了20萬雙。2024年,海峽虎品牌全渠道年銷售額已經接近2000萬元。
可以看出,依托拼多多等電商平臺的流量、物流、支付基礎設施,做對內的“質價比”競爭,同時最大化發(fā)力原先的外貿優(yōu)勢,以跨境電商平臺為端口,打開更多外貿渠道,是如今晉江鞋服的戰(zhàn)略模式。
而拼多多也成為眾多中小鞋服商家當下最為看重的銷售渠道之一?!百|價比”,是他們無一例外提到的關鍵詞。
去年9月,拼多多推出“新質商家扶持計劃”,深入上百個產業(yè)帶,培育了一批具備商品、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的新質商家,帶動產業(yè)帶轉型升級。
打造新質品牌、不用一味地拼價格,正對當下晉江鞋服“新秀”們的胃口,也意味著晉江制造邁入了新階段。畢竟,對正在撕掉“代工貼牌”或“批發(fā)貿易”的傳統(tǒng)標簽,轉向以線上銷售平臺為主要渠道、數據驅動、用戶價值為主導的新一代晉江品牌們來說,能安心做品牌,實在太重要了。
在國內市場慢慢站穩(wěn)腳跟后,他正在向海外市場試探。
消費需求定生死
相比陳青福,晉江的休閑零食經銷商主動權或許要更大一些。畢竟,當零食市場產生萎縮時,零食企業(yè)顯得更加著急。
食品產業(yè)是晉江繼鞋服、紡織后著力打造的第三大千億產業(yè)。數據顯示,晉江700多家零食企業(yè)總年產值突破800億元,他們靠著細密的經銷商網絡占據了國內20%的市場。
休閑食品企業(yè)的三板斧,和鞋服企業(yè)并無大差,也是靠著明星+廣告+龐大的經銷商渠道。
糖果、薯片、薯條、果凍、蛋黃派……晉江的休閑零食企業(yè)不是沒有創(chuàng)新力,但突然間,經銷商不怎么來拿貨了,產品賣不動了?
婚慶市場的勢弱讓喜糖等產品失去市場是客觀原因,但晉江傳統(tǒng)休閑食品企業(yè)回頭一看,發(fā)現依托于傳統(tǒng)經銷商模式已久,自己和消費者已經走得太遠了?!耙驗閷訉臃咒N的機制,一款新品測試周期長達半年,跟不上市場節(jié)奏了。”
怎么才能避開經銷商直接鏈接消費者、把市場找回來?彼時,電商之風早已吹到了國內其他沿海地區(qū)。2021年左右,金冠、雅客等多家老牌零食企業(yè)都開始紛紛轉戰(zhàn)電商平臺。
零食企業(yè)積極擁抱電商,但傳統(tǒng)電商卻沒有第一時間張開雙臂擁抱零食企業(yè)。習慣了傳統(tǒng)模式的零食企業(yè),在電商平臺上頗有幾分水土不服。如何運營、消費者喜好什么、怎樣最大程度發(fā)揮電商價值,一切都不清晰。
產品也是大問題。相比鞋服,零食產業(yè)的門檻要更低一些。過去,靠著經銷商渠道的零食企業(yè)們沒有擔心過“怎么賣”的問題,但輪到自己賣貨后,雖然在電商平臺上吃了一波紅利,但很快,同質化競爭下如何保持優(yōu)勢,成了橫在大家眼前的難題。
萬變不離其宗?!斑€得是要做爆品?!毕灩P小新產品中心總經理吳瓊瑤表示。
要出新品,就得及時掌握消費者需求。在拼多多,只需一周就能了解消費者對新品的真實反饋。于是,在對優(yōu)勢產品進行改良后,雅客的一款凍干棒棒糖今年4月一登陸拼多多銷量就突破了6萬支,上線3個月銷量突破30萬支;蠟筆小新的一整顆果肉凍在拼多多實現了3天日銷額就破萬。
今年,沃爾瑪等線下渠道采購銷售又開始主動找蠟筆小新要貨。吳瓊瑤感嘆,“人找貨”的時代,又回來了。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杭瑩
編輯:鄔嘉宏
來源:金羊網


微信掃一掃打賞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