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布加迪(Bugatti)在威龍(Chiron)誕生20周年之際,并沒有選擇推出一款全新的、稀有的限量版超跑,而是通過更新Logo來紀念這一重要的里程碑。
這反映了布加迪的一種策略調(diào)整:
1. "聚焦核心產(chǎn)品線:" 威龍是布加迪當前最成功、最具代表性的車型。紀念威龍的20周年,通過更新其Logo,可以更直接地與這款核心產(chǎn)品產(chǎn)生聯(lián)系,強化品牌與威龍之間的情感紐帶。
2. "品牌形象塑造:" 更新Logo是一種重要的品牌形象塑造手段。這次更新后的Logo設計更加現(xiàn)代、簡潔,并融入了威龍的設計元素(如線條、數(shù)字“20”),象征著品牌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也提升了威龍系列車型的辨識度和價值感。
3. "成本與市場考量:" 開發(fā)一款全新的限量版車型成本極高,且市場風險較大。通過更新Logo進行紀念,成本相對較低,且能覆蓋更廣泛的現(xiàn)有威龍車主群體,提升品牌凝聚力。
4. "時機選擇:" 隨著威龍已經(jīng)推出多年,并且性能強大,布加迪可能認為此時推出一款全新Logo的“紀念版”威龍,其帶來的市場沖擊和話題性可能不如一款全新車型。更新現(xiàn)有Logo,既是對過去的致敬,也為未來留下了更多想象空間。
總而言之,布加迪選擇用更新
相關(guān)內(nèi)容:
IT之家 9 月 15 日消息,為紀念威龍(Veyron)車型誕生 20 周年,布加迪(Bugatti)公布了最新紀念舉措。此次推出的并非以“致敬”為名、馬力超 1800 匹的 Bolide 或 Tourbillion 特別版車型,也不是價格高昂且限量發(fā)售的時尚服飾或行李箱系列,更非又一張?zhí)祭w維臺球桌。相反,這個法國豪華汽車品牌為旗下自 Type 35 以來最負盛名的車型 —— 威龍打造的最新致敬之作,竟是一枚全新 Logo。

據(jù)IT之家了解,這枚 Logo 名為“威龍 20 周年”(20 Years of Veyron),旨在致敬 2005 年 9 月于莫爾塞姆(Molsheim)首次亮相的布加迪威龍 16.4 車型,其官方首秀將定于下周舉辦的 2025 年布加迪節(jié)。Logo 設計中融入了數(shù)字“20”,并巧妙采用法國國旗的藍、白、紅三色;同時,Logo 上還印有皮埃爾?威龍(Pierre Veyron)的簽名。皮埃爾?威龍曾是一位紳士車手,也是布加迪的長期客戶,1939 年他曾駕駛布加迪賽車贏得勒芒 24 小時耐力賽冠軍,威龍這款超級跑車的命名正是為了紀念他。該 Logo 不僅彰顯了布加迪“二十年來在工程技術(shù)、創(chuàng)新突破與卓越設計領域的非凡成就”,也致敬了品牌自 1909 年在阿爾薩斯(Alsace)地區(qū)創(chuàng)立以來的深厚歷史根基。

僅此而已?
沒錯,目前來看紀念舉措大致就是這樣。截至目前,這枚 Logo 僅計劃在莫爾塞姆布加迪節(jié)上重點展示。屆時,在耶穌會公園(Parc des Jésuites)內(nèi),布加迪將展出多款品牌經(jīng)典車型與現(xiàn)代車型(部分來自品牌自身,部分來自客戶收藏),當然,各式各樣的威龍車型也將齊聚現(xiàn)場,堪稱一場“威龍盛宴”。不過,布加迪尚未公布更多紀念細節(jié) —— 今年早些時候在米蘭舉辦的四車巡游活動,以及推出的“Brouillard”專屬定制車型,是目前僅有的兩項官方紀念活動。對于素來以夸張風格著稱的超級跑車品牌而言,這樣的紀念規(guī)模顯得格外低調(diào),要知道,今年的布加迪節(jié)不僅紀念威龍車型“大膽愿景”的二十年歷程,還恰逢品牌創(chuàng)始人埃托爾?布加迪(Ettore Bugatti)1881 年 9 月 15 日的誕辰。
按理說,推出一款威龍?zhí)貏e版車型本是契合主題的選擇:威龍系列累計生產(chǎn) 450 輛,其中包括四款定制版本 ——16.4 硬頂版、Grand Sport 敞篷版、動力更強的 Super Sport 版,以及 Grand Sport Vitesse 敞篷版,此外還有 17 款不同的特別版車型。但推出新款特別版的可能性極低,因為所有版本的威龍車型早在 2015 年就已停產(chǎn),且布加迪素來反對對經(jīng)典車型進行“改造褻瀆”。推出一款紀念腕表同樣是合適的致敬方式,但鑒于不久前雅各布 & 科(Jacob & Co)打造的 Tourbillon Baguette 腕表耗時 18 個月、售價高達 96 萬美元,短期內(nèi)推出紀念腕表的期望或許也不切實際。看來,我們只能等到下周的布加迪節(jié),才能知曉是否有更多紀念驚喜。
威龍車型研發(fā)的往事
盡管威龍車型(堪稱布加迪史上最重要的車型)于 2005 年首次亮相,但其研發(fā)故事實際上可追溯至 1997 年。當時,大眾集團時任董事長費迪南德?卡爾?皮耶希(Ferdinand Karl Pi?ch)在日本的一次長途火車旅行中倍感無聊,便在一張舊信封背面勾勒出了 18 缸發(fā)動機的設計草圖。這便是 W18 發(fā)動機的雛形,此后該發(fā)動機為大眾即將收購的布加迪品牌催生了五款不同的設計方案。皮耶希認為,即便在時速 400 公里的狀態(tài)下,這款夢寐以求的超級跑車仍應兼具舒適性與豪華質(zhì)感。






為將這一愿景變?yōu)楝F(xiàn)實,皮耶希采取的首批舉措之一(同時推進的還有大眾 W12 Nardo 發(fā)動機的研發(fā)),便是尋求意大利設計公司 ItalDesign 的合作,更確切地說,是喬治亞羅(Giorgetto Giugiaro)參與設計。喬治亞羅堪稱設計界的“神級人物”,曾設計出德勞瑞恩(DeLorean)、初代瑪莎拉蒂吉卜力(Maserati Ghibli)、路特斯 Esprit S1 等眾多經(jīng)典車型。他并未讓皮耶希失望:1998 年 9 月,首款威龍原型車 ——EB 118 豪華旅行車在 1998 年巴黎車展上首次亮相,該車搭載 555 馬力的 6.3 升 W18 發(fā)動機。皮耶希評價道:“不錯,確實很出色,但能不能讓它更豪華一些,同時縮短軸距?”于是,在 1999 年日內(nèi)瓦車展上,第二款原型車 EB 218 登場,有趣的是,這款車型的造型更接近轎車。直到 1999 年 9 月法蘭克福國際車展(IAA Frankfurt)上,EB 18/3 奇龍(Chiron)原型車亮相,W18 發(fā)動機的布局才迎來關(guān)鍵轉(zhuǎn)變 —— 這款車型首次采用全輪驅(qū)動,且以布加迪傳奇車手路易?奇龍(Louis Chiron)命名,其 555 馬力的 W18 發(fā)動機被移至駕駛員后方。此后,同年 10 月推出的 EB 18/4 威龍原型車成為 W18 發(fā)動機的“絕唱”。2005 年,正式定名的威龍 16.4 車型終于亮相,搭載 8.0 升四渦輪增壓 W16 發(fā)動機。正是這款發(fā)動機,讓布加迪在十余年后重回巔峰,也讓這個法國豪華品牌真正躋身“世界頂級超級跑車制造商”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