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五羊”這類產品完全歸類為“智商稅”可能過于簡單化,但確實存在一些需要考慮的因素:
"為什么有人會覺得它是“智商稅”?"
1. "價格高昂:" 相對于普通羊奶粉,五羊羊奶粉的價格通常更高。對于沒有明顯特殊需求(如過敏、特定營養(yǎng)補充)的普通消費者來說,高昂的價格可能讓人覺得不值。
2. "營銷宣傳:" “五羊”品牌利用了其悠久的歷史(源自清朝同治年間)和“國貨”的概念進行營銷,強調其傳統(tǒng)和品質。雖然這些宣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是真實的,但也可能包含一些模糊或夸張的描述,讓消費者覺得被“忽悠”了。
3. "產品線復雜:" 面向不同年齡段、不同需求的消費者有眾多產品線(如普通奶粉、有機奶粉、益生菌奶粉等),價格差異也很大。普通消費者可能難以辨別哪個版本最適合自己,容易選擇價格較高的產品。
4. "普通消費者需求匹配度不高:" 對于大多數健康的寶寶或成人來說,普通配方奶粉已經能夠滿足基本的營養(yǎng)需求,五羊的高價產品未必能帶來顯著優(yōu)于普通產品的效果。
"為什么說它不僅僅是“智商稅”?"
1. "品牌歷史與品質控制:" “五羊”擁有超過150年的歷史,作為老字號品牌,它在配方奶粉領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市場認可度。通常,老
相關內容:
隨著汽車市場越來越明確的“換電”趨勢的到來,在兩輪車領域,關于電動自行車和電動摩托車的界定也清晰地擺在了人們面前。市場上,那些具有更高性能,能夠真正替代燃油摩托車的電動摩托車車型也逐步開始進入消費者的視野。

除了像小牛、九號這樣原本就以電動車起家的品牌,傳統(tǒng)燃油摩企,如春風、宗申、隆鑫等,也紛紛拿出了自己進入純電領域的產品;作為頭部的合資品牌,五羊-本田自然也延續(xù)了早前在電動車領域所布局的成果與經驗。于是,他們推出了旗下首款高性能電動摩托車——U-GO GT。

U-GO GT在外形設計上大部分沿用了2021年發(fā)布的U-GO造型,本田稱之為“SIMPLE&CLEAN”一體式設計語言,從實際效果來看就是整體線條更加簡潔和干練。而U-GO GT算是U-GO的增強版本,五羊-本田為其賦予了更加豐富的配色以適應具有先鋒思潮的年輕一代審美。


新車車身外殼的主體采用亞光噴涂,外殼主體上的U-GO和GT圖案非常顯眼,而在車頭內側,也采用了大面積亮黃色噴涂,整車會給人一種偏靈動的鮮活感。

U-GO GT相比前期的U-GO標準版進一步提升了電機功率,全新開發(fā)的電機明顯比U-GO上那臺在直徑上大了滿滿一圈。根據廠商提供的資料,這款新研發(fā)的大功率輪轂電機持續(xù)功率為4kW,峰值功率可達5kW。同時,這臺電機的持續(xù)輸出扭矩為57N.m,最大輸出扭矩188N.m,而在對于電動機最為關鍵的電機效率上則能夠達到90%之多。

不論是電自、電摩還是電動汽車,對于一臺新能源車而言,大家最為關注的永遠是續(xù)航部分。由于時間關系。我們暫未對U-GO GT進行實際的續(xù)航里程測試,官方公布的數據是勻速條件下能做到150公里的續(xù)航,工況條件下能實現110公里續(xù)航。

U-GO GT通過串聯(lián)兩塊相同規(guī)格的48V、30Ah大容量鋰電池以及高效雙電池管理模塊,組建了一套96V電壓、總容量2.88度電的供能系統(tǒng)。經稱重,單塊電池重量為11.22千克。需要注意的是由于U-GO GT的驅動電機額定電壓就是96V,所以這款車并不能在只裝備1塊電池的情況下使用,必須保證兩塊電池被同時連接。

U-GO GT原廠附贈的充電器功率為698瓦,按電池容量來算它應該可以在4小時內將電量耗盡的U-GO GT充電至80%。這款充電器采用了典型的CC-CV充電邏輯,在電量高于80%之后充電模式會由恒流轉為恒壓模式,此時充電速度會明顯降低。在對動力電池進行充電時,充電器的輔助輸出還會對U-GO GT的12V低壓輔助電池進行補電。

U-GO GT的外置充電接口位于車座前部正下方并帶有防水蓋板,此外,充電插頭外部也帶有硅膠防水環(huán)設計,安全性方面還是考慮得非常周全的。充電插頭在拔出時需要稍稍用力,這點需要注意。

U-GO GT的鉆石形頭燈外圈為日行/定位燈帶,內部分為上下兩層使用兩近一遠共三顆反射式LED發(fā)光單元作為主光源,近光燈功率為16瓦,遠光部分的功率則為8.7瓦。在實際使用中,大燈的鋪光范圍和均勻度都表現不錯,與目前在售的合資本田系燃油踏板車處于相同水準。

目前電動車儀表的設計似乎與燃油車采用了不同的潮流趨勢,燃油摩托儀表在向導航投屏、胎壓監(jiān)測、行車雙攝等復雜功能靠攏,而電動車型似乎走向了一個以大為美的時代。
U-GO GT采用了一塊巨大的負顯液晶儀表,但它本身并不帶有按鍵來進行功能上的切換和調整。在搭載自帶的wi-box智能車載終端后,儀表上還能額外顯示剩余續(xù)航里程和當前時間信息。與傳統(tǒng)本田踏板一致的是,燈光開啟時儀表同樣會降低顯示亮度來保持夜間使用的舒適性。

具備USB供電接口已是標配自然不用多說,本田的keyless無鑰匙系統(tǒng)也已經在萬元級的燃油踏板車上普及,以U-GO GT的定價帶有keyless系統(tǒng)自然當仁不讓。不過,與NCR和PCX等踏板車不同是,U-GO GT的這套無鑰匙系統(tǒng)帶有雙模式功能,在遙控器電池耗盡等意外情況時還能使用附帶的傳統(tǒng)鑰匙解鎖用車,這點必須好評。
U-GO GT上包括無鑰匙系統(tǒng)在內的低壓電器均由一塊隨車搭載的2.5Ah免維護鉛酸電池供電,在取下動力電池充電或進行電池更換時車鎖和儀表顯示都不會受到影響。

五羊-本田智聯(lián)APP軟件和車頭內側搭載的wi-box硬件一起組成了U-GO GT的車載智能化組件,不僅為U-GO GT提供了防盜定位、車輛故障檢測、電子圍欄等多種車聯(lián)網功能,APP上還可以直連五羊-本田俱樂部進行社交分享,是一個展示個性以及交流用車經驗的平臺。

U-GO GT的懸掛部分采用31mm叉芯的正置前減震,搭配雙側不可調后減震以及鋼質沖壓件焊接后搖臂,前190mm、后180mm盤式剎車都選擇了浮動式單活塞卡鉗,行駛系統(tǒng)里可圈可點的配置是前90/90-12、后110/70-12的正新CST半熱熔輪胎。


實話實說,U-GO GT的減震、制動和輪組看上去都和目前萬元級燃油踏板車的配置差不多,但沒有名牌光環(huán)加持并不等于不好用。U-GO GT的減震設定是明顯的舒適性取向但不失韌性,在對小幅度顛簸過濾良好的并保持路感的前提下,遭遇大幅沖擊也能比較完善的降低震感幅度。
在經過路面細碎溝坎時你能明確感受到減震的軟調性,而在通過高且硬的減速帶時,仍然會體驗到沖擊,但硬性的沖擊力像是經過了層層包裹,傳遞到你手上屁股上時已經從銳利變得圓滑了。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這臺持續(xù)功率4kW的輪轂電機簧下質量是明顯超過我們常見的燃油踏板車后輪組以及搖臂部分的,在后輪經過顛簸時的反饋會比傳統(tǒng)燃油踏板后輪的動態(tài)慢且沉。
理論上會加重后輪減震器和輪胎的負擔,但經過五羊-本田的悉心調教,U-GO GT的后輪動態(tài)感受已經相當接近傳統(tǒng)燃油踏板車。

制動部分的手感是必須額外給好評的,U-GO GT的前后剎車上泵和剎車片應該是經過針對性的調校和搭配,它的剎車手感在控制準確性和前中段剎車效率上都有非常優(yōu)秀的表現。
在沒有搭載ABS系統(tǒng)的情況下,我們對于制動力的輸出準確性和精細度會有更高的要求,U-GO GT在這方面的表現甚至優(yōu)于本田更高級別的PCX160,與五羊-本田早期某些采用前3活塞日信卡鉗的產品相當。

實用和儲物功能方面,U-GO GT的車頭內側提供了兩處開放式儲物空間,左側是一個相對更規(guī)整的圓柱形,適合放置飲料杯和水瓶等物件,右邊則更適合臨時放置手機等體積較小且薄的物件。

車座下的儲物空間就別想了,在放下一塊動力電池和附贈的充電器以后,剩余空間勉強還能塞下一副手套。好在腳踏下方平整的電池倉帶來了一個天然的平直寬闊的置物空間,長寬約為38x36cm,這塊面積應該能夠超過目前在售的所有同級燃油踏板。


此外,U-GO GT的隱藏式后座扶手是壓鑄鋁合金材質,設計師早已在扶手下方預留了貨架安裝螺栓孔位,一個尾箱解君愁。

在188N.m的峰值扭矩加持下,U-GO GT的加速自然是值得期待的。
不過,五羊-本田把電動車常見的“給油就竄”控制得很好,不論ECO還是SPORT模式下,U-GO GT起步時的動力輸出都是線性順滑的。電動機的劇烈扭矩輸出被延伸到了起步之后,在約20km/h的速度下迅速給大油門開度,U-GO GT才會將電動機的動力施放出來。
通過測試我們發(fā)現,U-Go GT在0-30km/h的起步加速區(qū)段,動力調得相對比較溫和,對用戶來說既強調了安全,又能減緩電量的過度消耗;在30-60km/h的中段加速區(qū)間,它的表現相對于125級別燃油踏板車處于高水準狀態(tài);而當時速來到60-90km/h區(qū)段,一眾125燃油踏板摩托車就都敗下陣來了。

基于電動車的特性,你永遠會在開大油門瞬間感到強烈的推力。這股推力大到似乎不應該出現在這樣一臺小小的踏板車上,而是存在于300-400cc排量燃油車型。隨著速度的提升,60km/h之后它仍然會暴露出一臺峰值功率5kW小車的本性。在我們實測之后,U-GO GT的最終速度落在98.3km/h(對應表顯111km/h)。


無論是坐姿還是108kg的體量,U-GO GT都很接近我們常見的125cc級代步踏板車,但基于電池布局/輪轂電機的電動車結構,U-GO GT不僅在重心前后分布上更偏向于后輪,重心高度也比125cc級踏板車更高一些。一方面,這會使轉向靈活性變得突出;但另一方面,車體的穩(wěn)定性會略低于普通燃油踏板。

尤其是在起步階段和途徑顛簸路面這種需要從停止狀態(tài)到騎行狀態(tài)建立動態(tài)平衡,花費的這一小段時間是比燃油踏板要更長的。傳統(tǒng)燃油摩托在騎行時,轉動部件除了前后輪組還有發(fā)動機曲軸;曲軸本身高速旋轉產生的陀螺效應會對摩托車形成平衡自穩(wěn)提供比較明顯的幫助。所以U-GO GT這種輪轂電機構型的電動車才會呈現出這樣的動態(tài)反饋。

U-GO GT目前官方給出的售價是19990元,實事求是講談不上性價比之選。
但熟悉本田品牌的車友都知道,他們的車型向來不以明面上的參數和性價比見長,輕松舒適的駕駛體驗和值得信賴的高可靠性才是本田車的強項。
單以性價比去對比小牛九號之類,顯然對U-GO GT不太公平。我們更愿意將U-GO GT視為五羊-本田在新能源踏板車領域的進一步嘗試和突破。

多年前,U盤第一次出現在我們面前,誰也不會想到價格高昂、性能拉胯的固態(tài)儲存能發(fā)展到后來直接干趴機械硬盤。同樣,今天的U-GO GT在對比125cc燃油踏板時也存在著價格高企、續(xù)航與高性能難以兩全的尷尬。但邁向新的未來,總要做出改變的第一步,先吃螃蟹的總是那一少部分人。一旦帶著加速性能、燃料和維護成本等先天優(yōu)勢的純電踏板們跨過了售價和續(xù)航的門檻,它們的明天就是最絢爛的……


微信掃一掃打賞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