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確實是一個值得關(guān)注的現(xiàn)象,也反映了當前中國休閑服市場的競爭格局和挑戰(zhàn)。
“浙江休閑服三巨頭”通常指的是浙江本土的知名休閑服品牌,最常被提及的是:
1. "美特斯邦威 (Meters/bonwe)":雖然近年來面臨經(jīng)營壓力,但仍然是重要的品牌之一。
2. "亞振服飾 (Yazhen)":以“亞振”和“以純 (Yishion)”品牌為主,其中以純在國內(nèi)休閑服市場有相當大的份額。
3. "歐時力 (Ochirly)":定位偏中高端,設(shè)計風格較受年輕消費者歡迎。
"為什么這些被寄予厚望的浙江品牌,半年可能賺不到5億?"
這背后有多重原因:
1. "市場競爭極其激烈:"
"國內(nèi)外品牌林立:" 像安踏、李寧、鴻星爾克等國內(nèi)運動休閑品牌實力強勁,以及優(yōu)衣庫、ZARA、H&M等國際快時尚品牌,都在爭奪同一個消費群體。
"線上沖擊:" 電商(天貓、京東、拼多多等)和社交電商徹底改變了消費習慣,線上流量巨大,對線下門店造成巨大沖擊。品牌需要投入大量資源進行線上運營和直播帶貨,成本高昂。
"快時尚迭代:" 消費者對時尚潮流的追求變化快,品牌
相關(guān)內(nèi)容:
“步行街之王”集體熄火,買美邦、森馬、太平鳥的年輕人去哪兒了?

——在直播間蹦迪的周成建救不了美邦,把童裝當救命稻草的森馬也懸,太平鳥貴到4299元一件,還是沒人買單。

數(shù)據(jù)冷冰冰:美邦半年營收只剩2.27億,利潤不到一千萬;森馬雖然還有61億盤子,但利潤直接腰斬;太平鳥更慘,利潤掉了一半多。
三家加起來,還不如安踏一個零頭。
問題不是衣服不好賣,是年輕人壓根不逛步行街了。
以前放學沖進美邦,199塊買件印花T恤能炫耀一周;現(xiàn)在打開小紅書,滿屏lululemon、始祖鳥,logo越大越顯土。
運動戶外把“休閑”兩個字重新定義:能爬山、能通勤、還能拍照出片,一件外套三合一,誰還買只能逛街穿的休閑服?
庫存壓到喘不過氣。
森馬倉庫里的衣服要半年才能賣完,美邦更夸張,一件衣服從工廠到消費者手里得等472天,黃花菜都涼了。
門店一關(guān)再關(guān),美邦從5000家砍到600家,太平鳥也關(guān)了快兩千家,只剩森馬還在咬牙開新店,但開的越多,庫存越多,像往漏水的桶里拼命加水。
轉(zhuǎn)型招數(shù)五花八門,效果卻像撓癢癢。
周成建親自下場直播,蹦迪跳舞20萬人圍觀,下單的沒幾個;森馬押寶童裝,巴拉巴拉占了六成營收,可孩子長得快,家長越來越精,拼多多59塊一套包郵,誰還花兩三百買品牌?
太平鳥干脆漲價,開大店、搞聯(lián)名,一件外套四千多,網(wǎng)友吐槽:“我缺的是設(shè)計嗎?
我缺的是錢。

”
最扎心的是,60后70后老板們搞不懂Z世代。
年輕人要的不是衣服,是身份標簽。
穿始祖鳥=中產(chǎn)有閑,穿lululemon=自律達人,穿美邦?
對不起,那是“初中回憶殺”。
審美斷層像代溝,比庫存更難清。
步行街的黃金時代過去了。
以前一條街上三家美邦、兩家森馬,現(xiàn)在只剩清倉甩賣的喇叭聲。
不是衣服做錯了,是時代翻篇了。
留給“三巨頭”的時間不多了,要么砍掉臃腫的線下,像完美日記一樣allin線上;要么學安踏,砸錢收購戶外品牌,換個賽道繼續(xù)跑。
最怕的是一邊舍不得舊江山,一邊又追不上新風口,最后連清倉都沒人接盤。
畢竟,年輕人可以沒有美邦,但不能沒有拍照好看的新衣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