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這個問題很有趣,也很真實!很多運動品牌因為早期設計、品質(zhì)或者營銷策略的原因,外觀上確實容易讓人產(chǎn)生“洋貨”的錯覺,但實際上是中國品牌。以下列舉4個可能符合你描述的運動品牌,看看你是否也曾被“坑”過:
1. "361° (361 Degrees)"
"原因:" 361° 在早期,尤其是在鞋款設計上,經(jīng)常借鑒甚至模仿國際知名品牌(比如阿迪達斯、耐克的一些經(jīng)典鞋型),配色和細節(jié)處理上也很花哨。加上其快速的產(chǎn)品更新和相對親民的價格,很多人第一眼看到可能會誤以為是某個國際大牌的仿品或者新出的聯(lián)名款。雖然現(xiàn)在品牌也在努力打造自己的獨特風格,但早期給人的印象確實容易混淆。
2. "李寧 (Li-Ning)"
"原因:" 李寧在“中國李寧”系列發(fā)布之前,很長一段時間給人的感覺更偏向于專業(yè)訓練和本土市場,設計上可能不如某些國際品牌那么“潮”。但“中國李寧”系列通過與國際設計師合作,運用中國元素和前衛(wèi)設計,成功打破了這種刻板印象,產(chǎn)品外觀時尚度大大提升,很多款式看起來非常高級,甚至在國際上獲得認可。如果你在它還沒大火的時候接觸,可能會覺得“這設計怎么這么像XX(某個國際品牌)?”,但實際上是自家產(chǎn)品。
相關內(nèi)容:
我表弟去年花899買了雙“喬丹”,穿了兩周發(fā)現(xiàn)鞋舌上印著QIAODAN,當場社死。
這事不稀奇,你我身邊總有人把國產(chǎn)當進口,把擦邊球當天降神鞋。

喬丹最絕,它不叫喬丹,現(xiàn)在改叫中喬體育,可門店招牌還掛著飛人剪影,導購嘴里的“美國科技緩震”說得比真喬丹還真。

我老家四線小城,商場一樓最顯眼位置就是它,阿姨們買完菜順手拎一雙,圖個“洋氣”。

Matnut貴得離譜,一雙帆布鞋敢賣799,名字聽著像法國小眾,其實是木九十老板的二兒子搞的新副業(yè)。

我去年在上海TX淮海排隊買聯(lián)名,前面兩個小姑娘討論“是不是日本牌子”,我插嘴說是國產(chǎn),她們當場改口“那算了”。
面子稅,誰交誰知道。

阿迪王才是真·時代眼淚。

2012年我室友花199買了雙帶四條杠的“Adiwon”,打球時被隔壁場兄弟指著笑,他硬撐說“這是歐洲支線”。

后來李宇春代言,NBA賽場廣告,風光不過三年,現(xiàn)在商標都掛閑魚了。
山寨的盡頭是鬼市,沒人接盤。

新百倫領跑最頑強,拼多多搜“N字鞋”,它永遠排第一。

我叔去年買了雙99的“總統(tǒng)慢跑鞋”,鞋底N字繡得歪歪扭扭,穿三天開膠,他嘟囔“美國貨也偷工減料”。

我提醒他正品NewBalance最便宜的也要499,他沉默半晌憋出一句“那這鞋還挺軟”。
為啥我們老被騙?

名字像、Logo像、導購話術更像,再加上下沉市場信息差,爸媽那輩人連抖音都刷不利索,怎么分辨?

我總結(jié)一條鐵律:但凡店員強調(diào)“這是海外同步款”,八成有鬼。

下次買鞋,記住三招:查商標歸屬地、看官網(wǎng)域名、搜微博吐槽。
別再讓“偽洋品牌”薅走你的面子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