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對于注重品質、品味,又希望避免過于大眾化的中年男性來說,在選擇日本手表時,除了精工(Seiko)和卡西歐(Casio)這兩大國民品牌,還有不少更低調、更具特色的選擇。以下為您推薦4個相對不“爛大街”的日本手表品牌,或許能讓您的選擇更加豐富:
1. "西鐵城 (Citizen) - 特別關注光動能系列"
"為什么推薦:" 西鐵城同樣是日本頂級品牌,其光動能(Eco-Drive)技術全球領先,幾乎無需更換電池,非常方便。但相比精工的“5年保障”和卡西歐的戶外功能,西鐵城在某些系列上可能顯得不那么“硬核”,這反而使其在風格上更具柔和和雅致的可能性,適合不喜歡過于強調工具屬性的場合。
"避免“爛大街”點:" 雖然西鐵城知名度很高,但并非所有人都知道其光動能技術的卓越之處。選擇非經(jīng)典款式的光動能表,或者其一些更偏重設計、材質(如鈦金屬)的系列,可以顯得更加獨特。避免購買過于基礎款的藍色光動能表,選擇設計感更強的型號。
"適合風格:" 日常通勤、商務休閑,追求科技與設計結合。
2. "艾美 (Emil Frey)"
相關內容:
“四十歲以后,手腕上那塊表要是還能被一眼認成卡西歐,多少有點尷尬。

”

上周在銀座喝咖啡,隔壁桌的大叔把袖子一擼,露出一塊灰撲撲的金屬殼,旁邊小姑娘小聲嘀咕:“G-Shock?
”大叔臉瞬間垮成富士山陰天。
其實日本藏了不止精工、卡西歐,真正能讓中年男人“低調嘚瑟”的牌子,全躲在柜臺最下層,得蹲下來才看得見。
先說Grand Seiko。

別被“精工兒子”這個身份騙了,它現(xiàn)在單飛得比親爹還猛。
2024新出的SLGA009,鈦殼輕得像鋁飯盒,Spring Drive9RA2機芯一年誤差才十秒,五天不用上鏈。
最騷的是雪花面,拿長野縣初雪壓出來的紋路,燈光一打,像有人往表盤上撒了鹽。
拍賣行里,前兩年的白雪花已經(jīng)比發(fā)售價貴出一臺本田小踏板,中年買它等于把股票穿在手上。

Kurono Tokyo路子更野。
獨立制表師淺岡肇親手盯限量,2024年那批“ChronographSensu”100枚,官網(wǎng)開賣三分鐘全沒,黃牛直接翻倍。
表盤扇形刻度像江戶老折扇,計時按鈕一按,咔噠聲脆得跟掰開烤仙貝似的。
戴著它去開會,別人以為你戴的是普通三針,只有自己知道底下藏著一枚小火箭。

Minase這牌子名字拗口,長得更拗口。
2025 Divido V2整個表殼像被刀劈過,棱角能當開瓶器。
秋田杉木盤面自帶木頭暖光,配西裝像給手腕點了盞小燈籠。
產量低到店員自己都搶不到,買到等于加入一個只有兩百人的秘密俱樂部。

Credor貴朵直接殺到藝術區(qū)。
EichiIII的漆盤是輪島涂師傅拿毛筆一點點掃出來的,放大看像銀河掉進了黑漆。
鏤空陀飛輪那款貴得離譜,但人家用可持續(xù)黃金,環(huán)保buff疊滿,戴去慈善晚宴連圣母都得點頭。
缺點是太薄,手粗的人戴上像給手腕貼了張黑信用卡。

要是嫌上面幾個太“端著”,還有三條野路子。
Riki Watanabe極簡到只剩兩根針,像把東京地鐵圖戴在手上;
Naoya Hida & Co.產量低到官網(wǎng)常年“售罄”,買到全靠緣分;
Knot走定制路線,三千塊能拼出十萬塊的氣場,適合剛升職的課長先過把癮。

挑表這事,說到底跟挑酒一樣:
二十歲追爆款,四十歲找私藏。
日本這些牌子把“悶騷”寫進骨子里,不吵不鬧,只在抬手看時間那零點幾秒,讓懂的人心里咯噔一下。
下次再有人問你“這啥表”,別急著解釋,把袖子再擼高一點,讓對方自己品。

對了,如果現(xiàn)在讓你閉眼選一塊,你會把年終獎砸在哪只“低調怪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