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探索臺灣食材為使命的米其林綠星餐廳(HOSU),在2023年9月揮別了餐廳舊址后,歷經近一年半的時間,終于在近日宣布于仁愛路新址重新開幕。餐廳自2021年成立以來,始終以展現臺灣食材、文化的精緻料理,并以為主要概念、結合供應商、生產者為目標,開展了全新的餐飲道路,更在2023年獲得米其林綠星的肯定。

延伸閱讀:
2022夏季全新菜單以臺灣海味物產訴說島嶼跟海洋的故事循環(huán)理念的源頭
關于的循環(huán)理念,或許要從主廚李易晏(Ian Lee)的廚藝人生開始說起。五歲前他與祖母同住于云林元長鄉(xiāng),深受家庭食物風味的熏陶,開啟了這段與土地緊密相連的成長經驗,除了與家?guī)砩詈袂楦?,也奠定了他對自然與在地的重視。雖然沒有接受正統廚藝訓練,卻憑藉走訪產地、貼近土地的方式,深入了解食材來源與特色,將臺灣食材巧妙融入西式料理中,展現出對在地資源的創(chuàng)新運用,這也為他后來對概念的實踐打下根基。從創(chuàng)立起步,逐漸發(fā)展出獨特的料理風格,并在成立后,將理念深化為品牌核心,結合供應商與生產者,攜手打造一個友善土地、永續(xù)經營的餐飲模式。


從食材到土地完整循環(huán)的美味哲學
延續(xù)如此理念,將循環(huán)融入每一道料理與每一個步驟,重新定義了精緻料理的價值。尤其是 Fine Dining 常面臨的困境,好嶼選擇以全面性的技法,實現食材的完整利用,像是將蔬果邊角熬成高湯、蛤蜊湯汁濃縮成醬料,或是將蔬菜皮乾燥磨粉呈現在菜色中,而外型不完美的食材則可透過發(fā)酵、腌漬保存,成為菜品的元素之一并以不同形式重回到餐盤。

不僅如此,好嶼也將延伸至食材的生產過程,與有機農家合作,將餐廳廚余回收為堆肥,栽種出餐廳所需的原料,將過去我們常聽到的進化成為的循環(huán)。設置的能將果皮蔬菜經由蚯蚓分解后轉化為養(yǎng)分,再送往合作農家使用,進一步推動友善土地的可持續(xù)農業(yè)。更計畫在2025年將所選用食材超過95%來自臺灣本土,除了能減少空運與船運的高碳排食材,并導向優(yōu)先選擇本土優(yōu)良農家,持續(xù)朝超過85%的無毒農業(yè)與有機食材比例邁進。Chef Ian 的愿景不僅限于,還希望吸引更多臺灣餐廳加入這場循環(huán)計畫,讓這個美好理念被傳遞擴散。

空間傳遞的溫暖
全新空間同樣延續(xù)的概念,打破一般 Fine Dining 餐廳帶來的拘束、嚴謹的氛圍,由設計師高周駿親自操刀。餐廳位置緊鄰巷弄街道,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小庭院,翠綠的臺灣原生五葉松隨風搖曳,像在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玄關的柜檯是以臺灣傳統灶臺為原型打造,用餐空間前的門檻、傳統的墻角、花磚墻將夕陽剪影灑落空間,處處都有著傳統臺式建筑元素,帶著賓客回到一般的熟悉與溫暖。


用餐空間則分為三個區(qū)塊,其一為緊鄰開放廚房的板前位置,念舊的主廚將過去舊空間的木料成為吧臺桌面,搭配上臺南的訂製高腳椅,延續(xù)了材質的生命與舊空間的回憶。第二個為主要的用餐桌區(qū),使用來自臺南的訂製餐桌、餐椅,同樣也藏匿著呼應臺灣的元素,像是來自花蓮的蛇紋石桌面、辦桌文化中的圓桌、手工藤製品等等。壁面則使用加入研磨牡蠣殼粉末作為涂料,不僅能防潮,還帶著天然的紋理與色澤,為空間增添一股生氣。最后是保有私密空間的包廂,可容納8人,滿足不同的用餐需求。


除了空間,在餐具器皿上也與臺灣、香港職人們合作,像是來自鶯歌的的訂製飯碗、的主餐刀、來自香港的山海餐盤,甚至連空間都有專屬香氣,由為餐廳打造的香氛。種種細節(jié)緊扣著的理念,無一不體現了與的精神。

重新開幕的
此次重新開幕的菜單雖然看似西餐的 Testing Menu,內容卻是貼近臺灣傳統的辦桌形式,從拼盤、冷前菜到熱前菜,每一道都承載著臺灣的飲食記憶。呼應貼近的精神,將過去 Fine Dining 搭配麵包的慣例改以臺灣人熟悉的穀物作為主食。主餐以滿載山海川原滋味的當季食材為主軸,展現收穫的喜悅;甜點則選用應季素材,自頭到尾,都希望能喚醒在地食客的童年記憶,同時讓外國客人在一次用餐體驗中感受到臺灣的食材之美與文化故事,在如家般的空間里,品味與眾不同的臺灣風情。
前菜 Amuse bouche
以臺灣產螃蟹製成,并取螃蟹形狀做成薄餅夾著螃蟹肉以及傳統小吃。也有外省族群入秋品嚐蟹宴的意涵,因此也添加少許的傳統紹興醋作為提味。
結合臺灣傳統烏魚子搭配白蘿蔔的經典前菜,呈現屬于閩南族群宴請貴賓辦桌必備佳餚。轉化白蘿蔔為蘿蔔小球,迸發(fā)的汁液搭配烘烤過的烏魚子,是記憶中辦桌的美好風味。

以老菜脯製作的酥脆塔殼,盛載油封鴨肉、鴨血慕斯和自製鴨火腿,再搭配韭菜與柚子果肉,結合兩種不同發(fā)酵而成的醬汁,完美詮釋客家族群的風味。每一種鴨肉製法都帶來獨特的口感與記憶,像是法式油封鴨腿的香氣,與新竹韭菜炒鴨血的熟悉味道相互輝映,加上老菜脯的醇厚氣息在鼻腔中久久不散。
這道料理靈感來自越南蛋餅,將其解構再創(chuàng)作。取姜黃香氣的酥脆餅皮為基底,搭配越南料理中常見的香草,結合臺灣產的生態(tài)蝦和三重特製的魚露,展現新住民越南族群的獨特風味。清新的草本香氣與海鮮的鮮美完美融合,層次豐富迷人。

冷前菜 Cold Dish
傳統阿美族的漁夫會將當天捕撈的海魚生切,搭配用海水和小米辣椒製成的一起享用,這樣的吃法展現了海鮮的鮮美與鹽辣的刺激,同時帶來最原始的風味。主廚選用了來自屏東滿豐定置漁場以友善海洋的方式捕撈的魚生,為了提升風味,特製了,使用發(fā)酵小米辣椒、米麴和鹽水發(fā)酵一週製成,帶有自然發(fā)酵的氣息,讓傳統的野味漁夫料理變得更加溫和且富有層次感,且充滿新鮮感。

選用臺灣近海捕撈的章魚,經過長時間的烹煮,使之變得柔軟卻又保有咬勁。接著將章魚切成薄片,精細的擺放在盤中,為打破常見口味的習慣,因此主廚綴以苦、酸、澀味的醬汁,讓苦味帶來濃郁的海洋氣息。最后灑上少許海茄苳粉,這是生長在紅樹林潮間帶的海生植物,具有抹茶和海藻的風味,再加上淡淡的海風鹹味,為整道料理增添了更多層次。

熱前菜 Hot Dish
臺灣傳統的辦桌料理中一定有的羹湯,多樣的蔬菜、食材飄蕩在濃郁的芡汁中,醋的酸氣、胡椒的馨香,與食材經過一同烹煮后美妙至極的鮮美湯頭。主廚將臺灣產黑鰻魚直火烘烤,搭配大量蔬菜,并以紅麴的甘、康普茶醋酸作為底蘊,成為有點熟悉又有新意的羹湯料理。

既然是,那么就不能少了,這同時也代表著的諧音。挑選紅羽土雞的胸、翅、腿等部位結合,呈現雞肉、雞翅的料理呈現,展現好嶼專屬的雞肉雙重奏。雞翅填入發(fā)酵香菇、翅小腿肉與香料,低溫油炸后烘烤在直火碳烤,呈現臺灣土雞的彈牙、香菇雞湯的隱味。

主菜 Main Dish
此為米飯、來米做的粿還有包著蝸牛和小米的小米粽的主食盤,同時也代表了臺灣的多元主食,承載著不同族群的飲食文化。

代表了在辦桌宴席菜中不可或缺的豬蹄膀,他象徵著圓滿與豐收,并搭配上傳統酸筍,這道菜有著發(fā)酵酸香、濃郁醬香、肉質軟爛以及油潤膠滑。主廚將傳統豬蹄膀改造,保留下醬香和酸香,改用乳豬搭配自家發(fā)酵的酸筍,并加入花蓮的有機百合根與青江菜,也有期望延續(xù)團圓的文化氛圍的意思。

在辦桌宴席中如果上了魚,就代表宴席即將結束。主廚選用澎湖的,搭配傳統天然腌漬的破布子,再加入臺灣國產的瑞可達起司與文蛤,完美結合秋姑的獨特口感、瑞可達的清香乳味,以及破布子特有的風味,最后淋上姜油,蔥姜香氣再度撲鼻而來。

甜點 Dessert
辦桌鹹食結束,就是冰品甜點上桌的時候。主廚選用釀酒后的酒梅,保留果肉,作為風味的增色。以乾凈水域生長的大葉田香、恆器製酒的酒梅、臺東初力釀的三年小米酒粕製成如 Sorbet,帶有八角、梅子、甘酒風味,成為美好的清口前甜點。

主甜點 麻荖代表著延年益壽、好運到來的傳統甜點。甜點主廚將傳統作法作細微調整,保留完整的酥香、麻香,并且搭配時令的栗子與冬果花生,小小球的冰淇淋,將臺灣各色甜點集合,來傳遞。

茶點 Petit four
選用臺灣秋日盛產的水果,有口感與風味獨特的柿子,與水份充沛、甜香爽脆的水梨,再添加姜糖的辛辣甘甜,與九層塔草本芬芳所製作成小的點心。

愛玉,是臺灣原生種重要的物產,也是臺灣人共同的味覺記憶。使用礦泉水與巨峰葡萄汁洗愛玉,讓愛玉的風味層次昇華,搭配洛神冰沙,作為的結尾,在冰涼清爽中迎接月色。

好嶼 HOSU
臺北市大安區(qū)仁愛路四段300巷20弄17號
營業(yè)時間:週二至週六(第一時段 18:30;第二時段 19:00)
套餐價位: NT3,480起(另計10%服務費)
Inlin inline.app/booking/hosu
FB/IG
延伸閱讀:
2024圣誕跨年餐廳推薦—新主廚上任,同步推出耶誕限定盛宴、復古之夜跨年派對蔬食餐廳開幕!融合多元文化創(chuàng)作地中海風格菜色、巨型瑪德蓮禮盒,讓fine dining 等級食材走入日?!逗诎状髲N》安成宰唯一海外餐廳,重塑韓食藝術體驗展現傳統與創(chuàng)新的味蕾之花屏東新派歐陸餐廳:產地食材優(yōu)雅變奏,國境之南絕美輕盈 fine dining 體驗高雄米其林一星中餐廳,打破傳統框架推出獨創(chuàng)粵菜板前料理臺北米其林一星晚夏菜單輕盈上桌,透過食材本質真味描繪山海美饌
微信掃一掃打賞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