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通常指20世紀,即1901-2000年)在中國,確實有幾款香煙品牌曾憑借其名氣、渠道和時代背景,在全國范圍內(nèi)熱銷,成為那個年代的標志性產(chǎn)品。其中,歷經(jīng)時代變遷,至今仍然有市場、被大多數(shù)人認知并仍在生產(chǎn)和銷售的,確實只有兩款。
這五款在上世紀曾非?;鸨南銦熎放?,通常被認為是:
1. "紅塔山 (Hongta Mountain)":源于云南,是早期就享有盛譽的國產(chǎn)煙,以“紅塔山”山形包裝和醇和的口感著稱,至今仍是煙草行業(yè)的重要品牌之一。
2. "中華 (China)":以國煙身份出現(xiàn),包裝上印有“中國”字樣,一直定位高端,口感濃郁,因其特殊身份和品質(zhì),是至今從未離開市場,且地位穩(wěn)固的經(jīng)典品牌。
3. "鳳凰 (Phoenix)":曾是上海卷煙廠的主打品牌之一,包裝上有鳳凰圖案,在上世紀非常流行,但在市場調(diào)整和品牌整合中,其市場份額和知名度已遠不如當(dāng)年,目前已基本退出市場。
4. "大前門 (Big門前)":北京卷煙廠的經(jīng)典品牌,以紅白藍三色包裝和獨特的“大前門”名稱深入人心,曾是全國范圍內(nèi)的熱門香煙,但近年來市場份額有所萎縮,雖然仍在生產(chǎn),但已不再是當(dāng)年的主流。
5. "雙喜 (Double Happiness
相關(guān)內(nèi)容:
煙癮這事兒,說大也大,說小也小??梢媪钠鹣銦煟裁从洃?、什么道道兒,全都跟著煙霧騰起。你腦袋里第一個蹦出來的,是哪個名字?香煙進了中國這茬事,說長也得算上四百多年,可大概沒人能想到,那個時候一根煙的故事,能繞出這么多彎。

其實哪怕在咱爺爺那輩子,一盒香煙還不是什么家家都能隨手摸到的玩意。講真,幾十年前,買包煙才花八九分錢,但那時候的八九分錢——不是現(xiàn)在買杯咖啡找出來的零頭,那是一頓飽飯呢。誰家要是有旅人從遠地兒帶了盒煙來,往往先得在茶幾上擺兩天,左瞅右瞄,舍不得動。過年或者逢事兒了,才分出來一根,幾位大老爺們蹭一邊點了火,有人忍著不咳嗽,有的巴巴地裝著老練??烧f來也奇,煙這東西,越窮越上癮,越窮越想顯排場。
回頭想一想,哪怕煙草那會兒還是“洋玩意兒”,可一旦混進中國人的生活里,很快就落了地,扎了根。慢慢地,本土的品牌、自己的味道,也起了頭號。這其中有沒有什么英雄好漢?倒不一定,但卷煙、旱煙、鼻煙,每一個都曾風(fēng)頭一時無兩。

說到這不得不八一八“卷煙”這名字。其實咱中國人真正一口氣抽起來的,最早還不是卷煙,是旱煙、是鼻煙。老電視劇里你看過吧,大宅門那個七老爺,叼千里香的架勢,像誰敢跟他叫板?!斑青辍币幌麻L煙桿兒,講身份,十里八村能聞著煙絲味兒。那時候煙斗是男人的第二面孔,煙袋鍋兒都要仔細擦亮,一家人團圓的時候,三五老頭老太太還會搶著炫耀,誰家煙葉更嗆。
鼻煙又是講究人的雅物。拿白玉鼻煙壺裝著,里頭有時還摻著花露水或者梅花香粉。能摸到鼻煙的,往往不是達官顯貴就是滿清王旗后代。說起來,康熙還真喜歡搗鼓這個玩意,據(jù)說找了最厲害的匠人,專門琢磨鼻煙壺花色。那小壺,有的碧綠鑲金,有的雪白鑲花,看著就想深吸一口。哪怕現(xiàn)在,有些老東西成了骨董,多少人看了直咽口水。

可真正讓煙草變臉,成了家家戶戶少不了的消遣,還得拜卷煙所賜。誰第一個想起來把煙葉搓碎卷到紙里?說法多,有一種特別帶味——據(jù)說是非洲打仗的兵,煙癮大到發(fā)狠,啥燒鍋都找不到,這伙子一咬牙,把煙絲往紙上一糊,一卷。沒想到新鮮,一吸,啊呦!這個順溜,傳著傳著,命就長了。
到了工業(yè)革命后,卷煙配著機器嘩嘩下線。煙葉攪得更細,產(chǎn)量遠遠甩開了老派工藝。眼瞅著英國、美國的大煙草公司,輪番伸長胳膊往中國撈金。英美煙草,也不用細說,就是兩家老少皆知的大塊頭拼到一起,搖身一變成個國際巨鱷。你要說中國香煙史,這塊招牌絕對繞不過去。

老早的中國,強船利炮敲開國門,世上的驕子們覺得,煙草不過是外國人的玩意??扇兆泳昧?,洋企看準了老百姓沒這玩意兒不能活,立馬殺出一條血路。鼎盛時期,英美煙草光是工廠、印刷、烘煙、包裝材料的產(chǎn)業(yè)線,全國各地撒開花,員工兩萬多號人。就是跟今天的大國企、互聯(lián)網(wǎng)大廠比,也能叫板。最牛的時候,他們牢牢地攥著中國市場六成以上的份額,民族企業(yè)只能喝點邊角料。
你翻老照片,五大香煙牌子風(fēng)風(fēng)火火冒頭,全出自這家公司。名字聽著都要有點歷史感:老刀牌、三炮臺、仙女牌、大前門、哈德門。這些名字里頭,煙味混著舊時光,有好些咱們現(xiàn)在聽起來還意猶未盡。

老刀牌,那是風(fēng)頭最勁的“洋煙”之一。第一回出現(xiàn)在中國,1891年。那時候普通老百姓不認英文logo,煙盒上畫著大海背景,水手立在船頭,腰里橫著一把寒光四射的大刀,神情威風(fēng)八面。儼然一個“任我行”的神頭。大家伙就圖這煙盒新鮮,直接喊它“老刀”。久了,沒幾個人知道它原名PIRATE,就全認那一把刀了。抽著有味不說,還有點打海盜的傳奇勁頭。
可這種洋氣,最后栽了個跟頭。等國人覺醒了,老刀牌啊、海盜煙啊,怎么總是打打殺殺的畫面,像是暗里嘲笑咱中國人軟弱。那會兒學(xué)生請愿、工人游行,抵制的第一波“洋產(chǎn)品”就有它。到了后來,新的牌子一出來,老刀牌就像老兵退役,沒人再提。

香煙圈子里,女性專門的“仙女牌”一度走紅。說起來,一點都不藏著掖著,就是照著女士去的——盒子上是窈窕紅妝、旗袍姑娘,巧笑嫣然,對當(dāng)時大都市女郎格外有吸引力。你想啊,民國時候陸小曼、阮玲玉這些名媛才女,手里夾根煙,就是那時的fashion icon。新女性、獨立、時髦、膽大的標簽,多少人爭著模仿。但老實說,會抽煙的女人在那會兒,還是鳳毛麟角,大多是“神氣”大于“生活”。新中國成立以后,仙女牌被時代淘汰了,成了抽屜底兒的舊影子。
三炮臺,名字外來,噱頭不小。英文叫“三個城堡”,一開始專攻高端市場。連廣告都比別人會玩,香煙盒上印三國、印水滸,湯湯水水的中國故事,連買煙都送戲票、電影院買票送煙。就連黎元洪那樣的人物,都帶一家子去過??上?,這煙是外國造,價格也硬,漸漸沒了“接地氣”的土壤,再精致也是曇花一現(xiàn)。

再聊聊你我都熟的老面孔——大前門。熟到什么程度?正陽門箭樓的圖案擱到煙盒上——就是那個老北京地標。以前老百姓都說“大人物吸大前門,落落大方”,只有真“有頭有臉”的才敢往外掏那么一盒。自1916年起,這牌子一步步扎根,甚至被當(dāng)作“國粹”。哈德門就發(fā)展得巧妙些,稍晚出來,借著前門的名氣走了本土路線,以崇文門為圖騰,技術(shù)更刁鉆,煙味濃得讓內(nèi)行拍桌叫好。至今“哈德門”在煙民圈里也算是避風(fēng)港。
說起來,這兩個“幸存者”能熬到今天,也是跌跌撞撞。文人喜歡,老煙民離不開。魯迅先生就曾被郁達夫?qū)戇^:“迅哥兒就愛哈德門。”那場面你都能想象,夜里燈下,紙煙裊裊,人已走遠,香味還在。

大前門、哈德門,一直走到九十年代,青島那邊的工廠又恢復(fù)了哈德門的生產(chǎn)。老牌子煥新裝,每當(dāng)看到標志性的樓臺煙盒,老一輩心里頭的情愫,誰都替代不了。
說到底,這些民國金字招牌,到了今天大都變成了回憶。煙盒子成了收藏品,故事還留在人們嘴邊。時代變了,國產(chǎn)品牌扶搖直上,當(dāng)年的英美煙草早已不再一統(tǒng)江湖。小小的一根煙,見證的卻是大國崛起的路數(shù)——當(dāng)年的壓制和屈辱,點點汗水沖散,如今香煙市場百花齊放。產(chǎn)品好不好,老百姓自己說了算。

你小時候家里有煙葉味兒嗎?哪種煙是你爸、你爺爺最愛?哪簇?zé)熿F最讓你想起小時候的院子和老房子?過去的煙,都是故事。至于以后,每根煙又會黏上什么新回憶——留著慢慢品。

微信掃一掃打賞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