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聊聊路威酩軒集團(LVMH)及其創(chuàng)始人伯納德·阿爾諾(Bernard Arnault)的“暗黑發(fā)家史”與“最強奢侈品帝國”的崛起之路。這確實是一個充滿戲劇性、爭議,同時也極具商業(yè)啟發(fā)性的故事。
"“暗黑發(fā)家史”:從木材商到奢侈品巨擘的起點"
1. "并非天生貴族:" 伯納德·阿爾諾1944年出生于法國一個相對普通的木材商家庭。他的父親經(jīng)營著一家小型木材公司,家境不算富裕,甚至有些拮據(jù)。這與他后來建立的龐大奢華帝國形成鮮明對比,也塑造了他務實、堅韌的性格。
2. "動蕩的早年與教育背景:" 年輕時的阿爾諾經(jīng)歷了法國戰(zhàn)后重建的艱難時期。他的學業(yè)也并非一帆風順,一度因精神問題休學。但他并未放棄,最終考入巴黎政治學院(Institut d'études Politiques de Paris)和高等商業(yè)研究學院(école des Hautes études Commerciales, HEC),接受了良好的精英教育,這為他日后的商業(yè)布局打下了基礎。
3. "“拾荒者”般的早期投資:" 畢業(yè)后,阿爾諾進入法國國家信貸銀行(Banque Nationale de Paris)工作。但他的真正商業(yè)天賦開始顯現(xiàn)是在離開銀行后,自己創(chuàng)辦投資公司。他
相關內(nèi)容:
你肯定聽說過LV,但也許不清楚,像迪奧、芬迪、寶格麗這些大牌,它們和LV都是一家人,都屬于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大佬LVMH集團。

背后的大佬伯納德·阿爾諾,大家叫他“”。為啥這么叫呢?你看他,在大家面前總是文質(zhì)彬彬,穿著筆挺的西裝,臉上掛著淡淡的微笑。不過,你要是以為他是個溫和的歐洲老先生,那就大錯特錯了——等你聽完他的奮斗故事,保證你會拍大腿叫好。今天咱們就來聊聊他的“”。

阿爾諾原本和奢侈品界不沾邊,他是個來自建筑工程世家的小少爺。他先試著說服老爸轉行,但老爸不買賬。于是他又去鼓動公司里的大老板們,最后成功把公司的建筑活兒以四千萬法郎出手,這樣,他就從搞建筑的變成了搞地產(chǎn)的(這事兒成了他后來做事的一個典型例子)。
1978年,阿爾諾才三十歲出頭,就從還沒退休的老爸那里接手了公司。從那以后,他雖然去了美國開了分公司,但心里一直有個念頭,那就是想干奢侈品這行。
沒想到,讓阿爾諾產(chǎn)生這個念頭的,竟然是一位平平常常的出租車大哥。聽說有次在美國打車,阿爾諾和司機聊起了法國,他問了司機關于法國的事兒,司機就答上了。奇怪的是,這位美國司機雖然對法國總統(tǒng)不感興趣,但卻對法國的奢侈品牌迪奧了如指掌,這讓阿爾諾對迪奧牌子記得特別牢。
阿爾諾不光做事果斷,而且眼光獨到。他很快就發(fā)現(xiàn)了當時的社會新動向:大家手里錢多了,中產(chǎn)階級隊伍壯大了,顧客們開始講究品味,那些經(jīng)濟自主的單身女士也樂意花大價錢買奢侈品來顯示自己的身份。他估計以后全球?qū)ι莩奁返男枨蠛拖M能力會不斷上漲,因為只有奢侈品才能賺大錢,還顯得特別稀有。
那時候,阿爾諾的公司還很小,不起眼,但他相信“好運”總會降臨。到了1984年,35歲的阿爾諾剛從美國回到法國,就碰到了一個機會——迪奧的母公司博薩克要破產(chǎn)了。
博薩克擁有好多產(chǎn)業(yè),但最值錢的還是法國的迪奧,它在歐洲也是頂尖的高級定制時裝品牌。換了三個設計師,迪奧還是賺大錢,真是個寶貝。不過得說清楚,迪奧的高定服裝是招牌,真正賺錢的是香水和化妝品。只是在1968年,博薩克就已經(jīng)把迪奧的香水生意賣給了酩悅,就是后來LVMH里的那個部分。

雖然博薩克倉庫里積壓了很多賣不動的衣服,三萬員工老是鬧罷工,賬上還背著30億法郎的債務,但有迪奧這個大牌子撐著,它還是塊香餑餑。法國政府一放出要收購的風聲,阿爾諾就豁出去了,決定把家底都押上。說來也巧,阿爾諾的老婆和博薩克的老板是親戚,這讓他有了先買權。

不過麻煩來了:把家族企業(yè)抵押后,只籌到了1.5億法郎,這點錢連10%的股份都買不到。阿爾諾先是找法國拉扎德銀行貸了點小錢,拉扎德又幫他聯(lián)系了兩家石油公司和英國匯豐銀行,總共籌了4億法郎,但還是不夠。這時,他想了個辦法——跟法國政府描繪美好未來,保證收購后能維持公司運營,不裁員。
法國政府正被罷工和債務問題攪得焦頭爛額,一看有人愿意接手這個燙手山芋,就爽快答應了幫忙:給了7.5億法郎的補助,還免掉了博薩克銀行的債務。結果,阿爾諾只用了十分之一的資金,通過借錢的方式就買下了公司??伤唤邮止?,馬上就變臉了:說話不算數(shù),把集團里虧錢的紡織尿布業(yè)務都賣了,只留下賺錢的迪奧和一家百貨公司;對員工也是一點情面都不留,一下子就裁掉了1.6萬人。
到現(xiàn)在為止,阿爾諾已經(jīng)“撈”到了好幾億美金,不過他買下的迪奧只有服裝這塊業(yè)務,香水業(yè)務還在LVMH集團那里攥著呢。LVMH集團是1987年那會兒,由法國的兩個大佬路易威登(LV)和酩悅·軒尼詩(MH,就是那個有300年歷史的皇室香檳酩悅,加上干邑界的大腕軒尼詩)聯(lián)手創(chuàng)建的。
那時候,LV每年的收入有38億法郎,賺了快7億法郎的利潤,在法國奢侈品界排第二。而MH呢,因為被人惡意收購,急著找?guī)褪?。兩家都是家族生意,LV想往酒業(yè)發(fā)展,MH需要個大樹靠著,所以它們就合并了。合并后,兩家加起來有51%的投票權,理論上說,只要它們團結一致,公司就由他們說了算。但因為MH規(guī)模更大,所以讓MH的頭兒阿蘭當了董事長,LV的頭兒阿亨當了副董事長,結果兩家還是各管各的。

兩個有主見的法國人因為小事起了爭執(zhí):阿亨給公司定做文具時,非要把自己的名字放在阿蘭上面,阿蘭一看,氣得立馬把所有文具都給扔了。從那以后,他倆就經(jīng)常在媒體上互相指責對方。到了1988年,LVMH的股票交易量突然大增,有人猜測可能有人在背后偷偷收購。MH就提出,不如和烈酒大佬保樂力加聯(lián)手,買下3.5%的股份,好讓咱們的話語權更大一些。
不過,保樂力加想增加股份到20%,LV覺得這是在挑戰(zhàn)他們,于是決定在時尚圈找個幫手。拉扎德銀行給LV介紹了阿爾諾。LV看中了阿爾諾的幾個優(yōu)點:他是法國人,管理著迪奧,年輕有活力,而且之前LV在阿爾諾收購博薩克時還幫他牽線搭橋找了投行。LV打算讓阿爾諾擁有LVMH 25%的股份,這比保樂力加還要多5%。
阿爾諾心里暗暗高興——他早就對LV眼饞很久了,而且迪奧的香水業(yè)務還在LVMH集團手里攥著呢。拉扎德銀行這個角色挺有意思:它不光是阿爾諾背后的支持者,還是LV和MH的重要投資銀行。這次拉扎德選擇和阿爾諾合作,經(jīng)過一番琢磨后出主意說:保樂力加比LV有錢多了,硬碰硬肯定吃虧,得找個更厲害的后臺才行。
在拉扎德悄悄策劃下,阿爾諾、MH和保樂力加晚上在辦公室碰頭,商量著一起搞個合資公司來攪渾水。MH和保樂力加互相猜疑,都覺得阿爾諾比較好拿捏,最后商量好保樂力加占四成,阿爾諾占六成,實際上是阿爾諾在掌舵這個新公司。表面上,阿爾諾還是LV那邊的人,一副忠心的樣子,但暗地里他卻和MH聯(lián)手,悄悄增加LVMH的股份。

1987年10月,華爾街突然崩潰,法國股市也跟著大幅度下跌,LVMH的股票價格像坐滑梯一樣直線下滑。這時,一家合資公司瞅準時機,買進了24%的股份。LV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阿爾諾一直在暗中策劃!于是,LV決定不再坐以待斃,他們動用了家族的資金大肆購買股票,目標直指超過33%的股份(因為在法國的公司法律里,持有33%的股份就能有話語權,可以阻止董事會的決定)。
不過就像拉扎德預想的那樣,LV的錢袋子比不上保樂力加。與此同時,阿爾諾和保樂力加聯(lián)手的公司也在瘋狂搶購股票,短短3天時間,他們手里的股份就漲到了37.5%,這樣一來,阿爾諾就成了LVMH的頭號股東。
面對強敵,LV和MH只能再次攜手,想保住自己的主導權。他們琢磨著把LV和MH分開,但這得阿爾諾點頭才行,顯然沒門兒。接著,他們又提出把迪奧的香水生意送給阿爾諾,想用好處來換安寧。可阿爾諾表面上應付著,背地里卻在兩天內(nèi)不停買買買,把手里的股份提到了43.5%。
沒多久,他靠著給管理層和股東們好處,贏得了大多數(shù)人的支持,短短幾個月就從外人變成了LVMH的頭兒。一當上老大,阿爾諾立馬動手改了集團的架構和人事安排,把老臣子們踢出局,換上自己的人,這才算是真正把LVMH給掌控住了。
從那以后,他就走上了“買買買”的路子——從1987年到2013年,他總共買了63家公司,手里還握著74家公司的股份,同時也賣掉了48家。他靠這種方式建起了自己的商業(yè)王國:90年代時買了絲芙蘭,2000年拿下尚美,2010年寶格麗也成了他的囊中之物,后來還有2016年的24S,2019年的蒂芙尼。他的生意涉及到了時裝、包包、香水、化妝品、酒水、珠寶、手表、零售、傳媒等多個行業(yè)。
其實并不是每次收購都能順利,你看古馳和愛馬仕,它們就靠著自己的聰明才智成功擋住了被收購的命運。并購這事兒吧,聽起來好像能用小錢賺大錢,但往往也讓很多創(chuàng)業(yè)者的美夢泡湯。阿爾諾這個人啊,做起事來可不含糊,他買了迪奧之后,說好的事兒都反悔了,大裁員搞得人心惶惶;收購思琳也是一樣,沒過幾個月,就把人家創(chuàng)始人一家給趕了出去。
他是不是真的有那個“東西”呢?可能得看看他的五個孩子才知道——他對孩子們管得很嚴,從小就讓他們學藝術、體育,還灌輸商業(yè)知識。吃飯時候只聊工作,放假就帶著他們?nèi)⒂^奢侈品店,法國人都拿他開玩笑呢。

聽說二少爺亞歷山大降生的時候,14歲的大哥安托萬寫了封信說:“這可能說明了為啥給他取名叫‘亞歷山大’吧?!?/p>
阿爾諾和前妻有兩個孩子,一兒一女,跟現(xiàn)在的妻子又有三個兒子。這五個孩子表面上看挺團結,但實際上因為不是一個媽生的,平時很少一起玩,社交媒體上也幾乎看不到他們互動。說到家產(chǎn)怎么分,那簡直就像TVB電視劇里的情節(jié)一樣復雜。阿爾諾呢,從來不說更喜歡誰,這讓每個孩子都覺得自己位置不穩(wěn),得使勁渾身解數(shù)來表現(xiàn)自己。
大女兒德爾菲娜讀完商學院后,開始管理絲芙蘭,她請來了維吉爾·阿布洛幫LV賺了大錢,還簽下了蕾哈娜讓她當彩妝網(wǎng)紅,推出了FentyBeauty品牌。大兒子安托萬最近運氣不太好,把LoroPiana交給了三弟弗雷德里克。三弟呢,他從泰格豪雅的CEO升為了集團管手表的老大,在董事會里說話也越來越有分量了。
大兒子的領導地位不穩(wěn)了,可阿爾諾還是沉得住氣,讓孩子們自己暗暗較勁。但到底誰來接班還沒個準兒,這讓資本市場急眼了。去年LVMH的股票價格大跌了32%多,到了2025年4月,愛馬仕憑借著2436億歐元的市值,歷史上頭一回超過了LVMH,坐上了全球奢侈品集團的頭把交椅。
76歲的阿爾諾急了,畢竟他當過好幾次世界首富,所以他說要晚點退休,打算一直管到85歲。他的兒子們還得在老爸的絕對領導下,接受最后的磨練。LVMH這個商業(yè)大王國還能繼續(xù)風光下去嗎?要是阿爾諾不干了,這王國是會繼續(xù)壯大還是會散伙?這都得看以后怎么發(fā)展了。
#夏季圖文激勵計劃#

微信掃一掃打賞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