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的中國,煙草行業(yè)和人們的吸煙習慣與今天大不相同。在那個年代,確實有幾款香煙品牌曾非常熱銷,覆蓋全國市場。不過,“僅2款流傳到現(xiàn)在”這個說法可能需要更準確地理解。
確實有幾款老牌香煙在上世紀非常出名,但時過境遷,市場變化、政策調(diào)整(如控煙、品牌整合、更嚴格的煙草法規(guī)等)導致很多品牌逐漸淡出市場或被合并。要說哪些品牌“流傳到現(xiàn)在”,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看:
1. "品牌名稱被保留,但產(chǎn)品可能已大幅調(diào)整或合并:" 有些老牌子的名字可能被新的煙草公司繼承,但現(xiàn)在的產(chǎn)品在配方、定位、包裝上可能與上世紀的樣子完全不同,甚至可能被整合進了其他更暢銷的產(chǎn)品線中。比如,一些地方性老品牌可能被大型煙草集團收購后,以子品牌的形式繼續(xù)存在,但市場影響力已大不如前。
2. "品牌徹底消失,但曾幾何時非常輝煌:" 很多曾經(jīng)的暢銷品牌,因為各種原因已經(jīng)完全退出了市場,甚至很多人可能都只能在老照片或老煙盒上看到它們了。例如,"大前門"、"紅塔山"(雖然紅塔山至今仍在生產(chǎn),但其在上世紀的輝煌和后來的經(jīng)歷非常復雜,且早期版本與現(xiàn)在有差異)、"金鳥"、"大中華"等,都是曾經(jīng)風靡一時的品牌,
相關(guān)內(nèi)容:
誰家抽煙,不跟牌子較個勁?要說一根煙里藏個江湖,那還真不夸張。有的人就蹲在柜臺前半天不說話,手攥著幾塊錢,只為了挑一包順眼、順口、順心的牌子。可你想到?jīng)]有?這細細一根,背后其實翻過幾個世紀的浪。不信,你想想——它到底是誰帶過來的?又是哪一年,悄悄棲進中國人的日常,和茶、和酒一樣,一點點扎了根。

那年頭,香煙算“新潮玩意兒”,可咱中國人對煙草的熱情,比想象中還猛。一開始,咱抽的是旱煙。隔壁村李大爺,清早天還沒亮就掛把旱煙桿出門,邊走邊點一口,活像一幅老國畫。煙絲得自己切,有時候干了就拿牛皮紙包著——哪像現(xiàn)在,有自動包裝、玻璃柜臺?有煙就有閑聊,幾桿旱煙摻著村頭嘮嗑,日子也就過去了。
但旱煙也有講究——誰家煙鍋亮,誰抽的是新葉,不跟人攀比“香氣”,倒像在比誰會過日子。還有鼻煙——這可不是咱普通老百姓玩的。鼻煙壺裝著煙粉,講究人里頭還要加花露。清朝名人們動不動拿個水晶鼻煙壺當寶貝,看誰的鼻煙壺雕得巧,誰的煙粉香。這一套規(guī)矩,比宮廷玩器皿都復雜,一口氣把煙草抬到了“貴族消遣”的高度。聽老人說,康熙都專門找工匠造這玩意兒,誰家有一只玉鼻煙壺,擺起來都得小心翼翼。

卷煙的登場,是一樁“誤打誤撞”的巧事。有個傳說,說是非洲的士兵煙癮犯了,沒煙斗、沒煙鍋,就隨手撕張紙,把煙草卷進點著。第一口下去,還真有滋味。其實,這種“偷懶法子”才是革命性的發(fā)明。男人們抽著卷煙,覺得不占手,不占時間,更不老氣橫秋。卷煙機器一開動,產(chǎn)量上天,整個市場都變了天。
時機一巧,英美煙草公司就殺進中國。你別看這公司名字拗口,實則是頂級國際煙草企業(yè)。那陣子,中國方才被西洋堅船利炮“敲開門”,個體小煙廠還在跟旱煙老路子糾纏。結(jié)果英美煙草來了,猛推幾款卷煙,迅速占了便宜。巔峰時期,他們在中國的廠子密密麻麻,光一個香煙工人就能填滿小縣城。市面上煙草品牌各色各樣,但說到最火的五種,都是他們家的:老刀牌、大前門、哈德門、三炮臺,還有仙女牌。

“老刀”這名字,就帶著點故事味,其實一開始沒人叫它這個。煙盒畫著個瘦猛的大海盜,左手一把刀,站在甲板上嬉皮笑臉。中國人不懂英文,看見這“刀”,就管它叫老刀牌。海盜、刀、大炮,都從包裝上蹦出來,塑造了一個會打仗的“常勝將軍”形象。洋氣極了,可也扎了點“洋人優(yōu)越感”。剛開始大家覺得新鮮,誰家有一盒老刀,吸一口都像沾了軍威,每天要跟街坊顯擺。
但時代風向一轉(zhuǎn),這就變成了“政治不正確”。愛國心一起來,很多人抵制起“海盜煙”,覺得這是給洋人臉上貼金。再加上國產(chǎn)香煙一批批上市,老刀牌慢慢就沒人點名了,最后在中國市場悄悄隱退。其實說起來也有點尷尬——風光了一世,最后還是被自尊心“請出門”。

你以為煙草就只有男人玩?錯。民國時期,仙女牌香煙專門盯住了女性市場。那會兒上海、天津的大街小巷,旗袍美女、女學生排排站,抽一口煙,都是現(xiàn)代感、獨立范兒。陸小曼、阮玲玉這些名媛明星,也是仙女牌香煙的頭號客戶。仙女牌的包裝未必精致,但插畫永遠是現(xiàn)代女性,旗袍高叉,大波浪頭,透出一股子“我要自由”的勁頭。廣告往往色彩鮮明,姑娘們看了都多看一眼,想著自己能不能也像海報上的女主一樣,有一天站在舞廳里,衣衫飄飄,一邊抽煙,一邊跟人講話。
但理想總歸理想,真正能抽得起仙女牌的畢竟是極少部分人。建國后,大家都務實,“新女性”不再追求拿煙做獨立標簽,這品牌也就慢慢在歷史里悄悄消失。煙盒偶爾還能在集市上淘到,放在手里,像個小小的時代笑話。

三炮臺香煙,名字聽著就霸氣,說“外國來的三座堡壘”。在民國年間,你要是能拿上一盒三炮臺,基本上就能在朋友面前揚眉吐氣了。廣告打得風風火火,每一盒里頭還印著水滸、三國故事,什么關(guān)公、李逵都有。“買票送煙”,電影院為它搞促銷,結(jié)果人頭攢動,連大人物黎元洪都曾來捧場。三炮臺主要做高端市場,一盒貴得讓普通百姓咽口水,是軍閥、商人和政客的標配。這煙一流行,別的煙草公司也跟著模仿。有段子說,凡是吸三炮臺,都被稱作“知道貨”,而那些拿假煙的,只是裝門面罷了。
不過,這煙始終是“洋”貨,國內(nèi)沒生產(chǎn)設備。新中國建立后,三炮臺也就退出舞臺。老煙民偶爾說起,會有點懷念,也有點自嘲——如今誰還舍得為了包裝買煙呢?

提到能熬到今天的煙品牌,那可就得說大前門和哈德門了。大前門早在1916年就冒頭,那時還叫“前門”。煙盒一看就是北京正陽門城樓,民族感覺特足。廣告詞很扎心:“大人物吸大前門落落大方”。說白了,就是把“抽煙”變成了身份的象征。你要手里攥著一包大前門,走進茶館、公司,人家一打眼就知道:這不是一般人。這煙味道醇厚,價格親民,逐漸成了煙民們的口頭再見伴侶。品牌幾番易主,包裝不斷變化,大前門的“國貨氣質(zhì)”卻一直扛著。
哈德門則是大前門的“親兄弟”,靈感取自北京的崇文門。煙絲更細膩,口感單純直爽。文人里頭最愛它,你看看郁達夫提魯迅時就說過,迅哥最愛抽的就是哈德門。建國后它一時停產(chǎn),1992年才被青島卷煙廠起死回生。哈德門現(xiàn)如今還在市場上,偶有煙民調(diào)侃——抽它不是懷舊,是講情,里面塞著一段人生。

多少老品牌都努力想留住身影,有的被國企收編,有的在市場里“各自為戰(zhàn)”。新中國成立后,本地香煙廠家慢慢多起來,你去任意一個城市的小超市,看煙柜,都會發(fā)現(xiàn)幾十個品牌——這才是煙草真正的繁榮。大前門、哈德門成了幸存者,也像兩根線,牽著人們過去的記憶。
煙草這事看著不起眼,說到底它就是消遣,但一根煙里藏著社會變遷、情感糾葛,還夾雜著自主品牌的興起。過去外頭來一根“洋煙”,大家圍著轉(zhuǎn),如今誰都能挑花眼——這個才叫“時代移動”。你我或許都說不上愛不愛抽煙,但總會在某個親人的書桌、祖屋門口,發(fā)現(xiàn)一包大前門、哈德門,夾著舊年時光,就那么默默的在空氣里飄著。

所以,你還記得小時候家里人抽的是什么煙嗎?是老刀,是三炮臺,還是那經(jīng)典的哈德門?講到這里,我忽然覺得,哪怕煙味不再流行,記憶倒總能在心頭繚繞,不散。也許,有些故事,并不需要講完。

微信掃一掃打賞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