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上的吊牌(也叫價簽、標簽)越來越多,確實是許多消費者都觀察到的現(xiàn)象。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
1. "信息量爆炸式增長:"
"品牌信息增加:" 現(xiàn)在的品牌越來越注重形象和故事性,會在吊牌上增加Logo、品牌Slogan、設計理念、系列名稱、甚至設計師信息等,以提升品牌價值和辨識度。
"產品信息細化:" 除了基礎的成分(面料、里料)、洗滌說明(水溫、洗滌方式、是否可烘干、不可漂白等),還可能增加產地、條形碼/二維碼(用于追溯、查詢更多詳情)、尺碼表(有時會直接印在吊牌背面或側面)、設計細節(jié)說明等。
"營銷信息融入:" 有些吊牌會標注促銷信息、會員政策、新品標識、或者與品牌相關的公益、環(huán)保信息等。
2. "法律法規(guī)和標準要求:"
"強制性信息:" 很多國家和地區(qū)都有法律規(guī)定,服裝必須標注清晰的面料成分、洗滌說明、產地、合格證等信息。吊牌是承載這些強制信息的最直接、最標準的方式。隨著法規(guī)的完善和執(zhí)行力度加強,這些基礎信息必須放在吊牌上。
"追溯與監(jiān)管:" 條形碼或二維碼的普及,有助于監(jiān)管部門和消費者追溯產品的來源和生產過程,保障產品質量和安全。
3.
相關內容:
心儀的衣服終于送到家,快遞里最重的卻不一定是衣服,還有可能是吊牌。
最近,不少網友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衣服上,吊牌多得幾乎可以“打撲克”。
不管是網購的衣服,還是商場服裝店,一件衣服上掛三四張吊牌已是司空見慣。買件短袖回家能收獲5張巴掌大的吊牌,夸張一點的時候,甚至能看見有六七張吊牌掛在一起。

1件衣服5張吊牌?
關于衣服上的吊牌,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想法。
女裝品牌ONLY、VERO MODA等,平均每件衣服都帶有3張吊牌;播有4張,艾諾絲雅詩有5張。

以往緊跟潮流的快時尚品牌們反而在吊牌大戰(zhàn)中低調了起來。ZARA、優(yōu)衣庫、以純的大部分服飾都保持著1張吊牌的傳統(tǒng),偶爾出現(xiàn)第2張吊牌,也是為了解釋面料特殊性或使用方法。吊牌外觀也一直是中規(guī)中矩。

男裝品牌中,杰克瓊斯雖然日??钪挥?張吊牌,聯(lián)名款卻有4張;拉夫勞倫的男裝外套上則掛了4張吊牌。

戶外和運動品牌的吊牌幾乎是商場中最多的。放眼望去,幾乎每件衣服都掛了4張以上的吊牌。MLB、阿迪達斯、彪馬、Lululemon的貨架上,多件衣服都掛著4張吊牌,阿迪達斯、MLB的吊牌還略顯秀氣,彪馬、Lululemon的吊牌張張都有巴掌大。

波司登常規(guī)款服裝里藏著4張吊牌,最新推出的機能款掛著六七張吊牌。

chuu等品牌,雖然吊牌數(shù)量沒見長,但水洗標卻又多又長,加起來比衣服還厚。

線上渠道為主的潮牌和網紅女裝品牌同樣如此。
國潮品牌whoosisT恤上有3張,哭喊中心的衣服上有5張。

K姐女裝被小紅書網友吐槽,一件衣服上掛了7張吊牌。

鹿向南、瞌睡兔、隨時、趙大喜、girls go crazy by jill等多個網紅女裝品牌的吊牌數(shù)均在3~6張,一眼望過去厚厚的一沓,有的吊牌甚至面積大過手機。

為什么衣服上的吊牌越來越多了?
到底要寫些什么,才能占滿這么多吊牌?
首先要說的是,吊牌的一些信息是必要的。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 5296.4-2012《消費品使用說明 第4部分:紡織品和服裝》規(guī)定,紡織品和服裝的使用說明需要包含制造者名稱和地址、產品名稱及真實屬性、產品型號或規(guī)格、纖維成分及含量、維護方法、執(zhí)行的產品標準、安全類別、使用和貯藏注意事項等。
以上這些信息主要以兩種方式出現(xiàn):一是其型號或規(guī)格、纖維成分及含量和維護方法三項內容應采取耐久性標簽,即水洗標等這種永久附著在產品上、能在產品使用過程中保持清晰易讀的標簽。

二是制造者名稱和地址、產品名稱、產品類別、執(zhí)行的產品標準、安全技術類別、質量等級等,則往往作為服裝的基礎信息,出現(xiàn)在吊牌上,成為服裝“合格證”的組成部分。
其中,具體制造者信息和產品信息因產品而定,對應商品執(zhí)行的產品標準也各有不同。
但就安全技術類別和質量等級來說,服飾都有統(tǒng)一的標準,是判斷服飾產品質量的重要指標。其中A類為質量最高安全級別,嬰幼兒紡織產品應符合A類要求;B類則是直接接觸皮膚產品的最低要求,C類則主要適用于外套、大衣等,是非直接接觸皮膚產品至少應符合的要求。

另一方面,除了以上基礎信息外,不少運動時尚品牌、潮牌和網紅品牌的服裝吊牌更增加了許多“新花樣”。
例如品牌logo、品牌二維碼、系列名稱等。線上渠道銷售的網紅品牌還會增加“拆除即無法退貨”的防盜牌,不少潮牌等衣服的吊牌中還會包含一張香片。
而這些“新花樣”,也是導致吊牌越來越多的重要原因。

首先,從衣服上轉移到吊牌上的品牌標志和相關信息,是吊牌增多的原因之一。
多年前,品牌和消費者都習慣了衣服上有個巨大無比的品牌LOGO。大LOGO隨身穿著,品牌名號也就在消費者中迅速傳開。
但近年來隨著“對炫耀性消費說NO,對沒有個性一味跟風說NO”的“NONO”消費概念盛行,大LOGO服飾開始被消費者拋棄。據南安普頓大學Paurav Shukla等學者2024年在中國的研究發(fā)現(xiàn),品牌突出度的提高,即在服飾正中間突出一個大的品牌標志會導致消費者購買意愿顯著降低。
衣服上不能寫,品牌信息開始轉戰(zhàn)與服裝綁定最緊密的吊牌,畢竟吊牌沒有規(guī)定的數(shù)量和形式,想放什么都能放得下。
如蓋爾斯(Guess)一件衛(wèi)衣上掛著6張吊牌,其中一張印著品牌名稱,一張印著品牌口號和官網地址,一張印著品牌標志——倒三角和問號,品牌信息足足占了總吊牌數(shù)的2/3。
作為從牛仔起家的老牌美式服裝品牌,蓋爾斯的做法還算中規(guī)中矩。像近年來興起的潮流品牌,更是在吊牌上玩出了花。如國潮品牌哭喊中心的吊牌,干脆就做成了品牌名同款理念的“小哭人”形象,加上高飽和色彩的沖擊力,品牌表現(xiàn)力直接拉滿。

進一步看,做到這個份上的吊牌,也不能說只是吊牌了,更像是周邊。
在小紅書上,哭喊中心的創(chuàng)意吊牌成為忠實粉絲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物料,做成小型收納盒,裝娃娃、裝數(shù)據線,甚至可以直接做裝飾品。

有的吊牌還能直接上升到實用角度,如Unknownworld、Whoosis等國潮品牌,吊牌中都往往包含一張香片,可以充當衣柜熏香;艾諾絲雅詩的吊牌中則帶有一支樟木條,可以防蟲防蛀,精美又實用。

其次,對于以線上銷售渠道為主的網紅品牌來說,除了擴大品牌影響力,防止惡意試穿后退換貨也是吊牌需承擔的重要職責。
把小吊牌換成大吊牌,把輕薄的紙質吊牌換成加裝硬塑料的防盜扣,這樣一來,幾乎不影響室內試穿體驗,卻很難在不摘除吊牌的情況下把衣服長時間穿出門去,避免了惡意試穿退貨。

對于以線下門店為主的運動時尚店的品牌們,雖然沒有大量惡意退換貨的煩惱,但競爭激烈的它們在忙著卷服飾的“科技含量”。
阿迪達斯、彪馬、Lululemon等運動品牌推出專門針對亞洲人身形設計的AISA FIT亞洲版型,并通過吊牌明確標注。以羽絨服為主的波司登用單獨一張吊牌介紹所使用的高品質鵝絨。一向只有一張吊牌的以純,在外套的吊牌中也會著重介紹所使用的防水科技。

如果服裝中使用了特別知名品牌提供的服飾原料,那更是必須在吊牌中體現(xiàn)。
如戶外品牌思凱樂在產品中使用了被稱為“拉鏈行業(yè)鼻祖”的日本YKK株式會社的拉鏈,波司登旗下高端機能風羽絨服VERTEX系列,采用了被譽為“人類第二層皮膚”的GORE-TEX科技面料。
通過在吊牌中增加知名原料品牌的介紹,也能夠進一步增強消費者對服裝高質量的感知。

總之,一把吊牌,張張都有來處。但作為衣服的“身份證”,吊牌多并不一定代表服裝質量好。品牌商們少做點花頭,消費者多懂點門道,才是合理運用吊牌的不二法門。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編輯:小何